“车企卷价格是偷工减料!”
如此言论现在在网络上成为舆论焦点,其中比较出圈的有媒体人贾可在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六个卷”发言。这位经常为车企经理人“上课”的轩辕之学校长,列出了汽车行业六大内卷怪象,其第一个观点就是“卷成本,偷工减料、造假售假”。
且先不论观点对错,至少有车企跟随认同,有车企摆手苟同。对或错之间,一场拆车对比能否说得清楚?
论坛博弈:卷靠偷工还是依仗技术“开源”
作为一名长期观察汽车行业的资深媒体人,贾可的这番言论让不少人将信将疑。怀疑的观点认为,但凡有基础的经济学常识也不会说这样的话,有网友指出“他是做传播出身的,不是造车的,所以可信度不算高”。
如果造车外行的话不可信,那吉利高管杨学良的观点是否有依据?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吉利副总裁杨学良在演讲中提到了价格战,他表示,“无穷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
同台论道,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则认为,“以前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电动汽车跟着涨价。现在电池原材料降价了,电动汽车还不降价,就是不道德”,“价格战要量力而为,能跟就跟,不能跟就过,推出下一期产品。要良性健康的竞争,不要置气,不要掀桌子。这一局不行,还有下一局。这才是长期主义,才是对消费者好,对行业健康好”。
线下对比: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对于车企来说,推新品降价格,本质上就是企业自身“开源节流”的顺畅操作。可一旦挂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词汇,在消费者眼中那就是惊悚与后怕。然而,求证对立观点的最好方法是什么?那就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近日,汽车垂直媒体懂车帝最近就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把一辆比亚迪秦L与一辆吉利银河L6拆了,做了一场细致、直观的对比。
为什么是秦L?当这一款百公里油耗“2”字出头、售价不到10万元的产品上市之后,车市才多了各种“反卷”的声音。
为什么上吉利银河L6?一来也是新品,二来杨、李二位企业代表对论坛博弈转为线下实测,岂不更有说服力。
先说对比实测结论:秦L不仅没有偷工减料,还在各个关键大项上全面领先。
我们来细看一下两车的对比。
拆车第一步,去保险杠,观防撞梁。尽管防撞梁在整个车身安全层面只是基础对一个“部件”,但秦L还是凭借更大对防撞梁面积以及更多吸能安全盒领先银河L6。这一点至少在绝大多数车主眼中,“更粗、更大、更硬”才上更强。
涉及到乘员安全及乘坐空间方面的乘员舱,我们可以看到秦L在纯平地板、结构左右对称、上纵梁极长紧密连接主纵梁、增加钢制挡板等细节上具备众多优势。秦L作为一款针对新能源全新开发的平台车型,已经有了“代际”的领先了。
秦L的这种平台级领先,从底盘层面也可以看出来。纯平的底盘设计,可以带来更好的电池布置空间,也能提供更宽敞的乘员舱。秦L还有全框式结构、规避共振、舒适性与安全性全面提升等优点。不过,银河L6同样也有着电池防刮设计等独到之处。
油箱方面,秦L凭借65升的大油箱领先,且周边结构还有冗余设计。当然,银河L6的60升油箱也不小。这里不由得延伸一下了,曾有不少人吐槽插电混动车型装了电池所以油箱小,现在又有人说秦L是因为油箱太大所以续航长,这纯属“大家来找茬”啊。
发动机方面,从懂车帝拆车对比分析可以看到,秦L的发动机的水冷EGR、进气设计及压缩比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这些为了更高热效率服务的设计,能让秦L有着更强的燃油利用率。
变速箱及电控集成度方面,秦L有着显著的优势,这也是为何秦L所搭载的DM5.0系统,能够让秦L实现“2”字头的百公里油耗。哪怕这样的百公里油耗是在NEDC测试工况、是在中低速下综合测试出来,但大部分人能开出的超低油耗中级车,暂时也只有秦L与他的兄弟车型海豹06DM-i实现了“量产”。
如果降低油耗也是一种“偷工减料”,那我们衷心建议各家车企都可以在这上面发力减一减,降一降,尤其是那些说“不偷工减料的”,“要公平竞争”的车企。
既然这些硬件方面,都没有找到秦L比银河L6的“偷工减料”证据,那软装方面呢?很遗憾,懂车帝拆完之后,同样没有发现。
当然,银河L6诞生自成熟大厂,显然不会“遥遥落后”。在后防撞梁方面,银河L6有着更大的覆盖面积。同时,在前后悬挂方面,银河L6在结构及用料上,更有优势。这也让银河L6驾驶感更加硬朗、运动。
与此同时,作为两款十万级的中级车,在车身结构安全、车身钢材用料、车身防锈等方面,两车都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准。可以这么说,这两款“中国车”的各方面素质都已经大幅超越当前十万元级合资品牌车型。
最终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到了,吉利副总裁杨学良所提到的“无穷尽的内卷结果就是偷工减料”,说的当然也不会是自己,那应该也不是用料更有保障的比亚迪,所以他在说谁呢?
市场如牌局,上了桌就好好打下去
其实,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看到各家车企都主动或被动的在价格上让步。
我们再往前一点看,七八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续航超过300km的车型需要近20万元,高功率快充基本没有,如今,20万元的800V新车已经不止一款;六七年前,插电混动车型“有电一条龙,馈电一条虫”是普遍现象,如今插电混动车型都已经有了千匹马力级的SUV车型;三四年前,激光雷达是30万元以上车型才能看到的“稀罕物件”,如今十几万的车型都开始装备等等。各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车,统统都是“卷价格”、“卷成本”带来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省钱买到好车,买到省钱的好车,就是一种最朴素的需求。假如最后对比了下来,发现那些被暗搓搓说是“偷工减料”的车,反而是又省又好的车。那些指桑骂槐,企图瞒天过海的人又在想什么呢?
其实,把曾经需要二三十万的桑塔纳拉到六七万,又何尝不是一种“卷”,只不过这个“卷”,中国汽车人花了三十年。燃油车时代,哈弗H6与一种自主SUV把CRV等合资SUV价格给“卷”了下来,吉利帝豪努力与轩逸等合资家轿“卷”价格,那时并没有人天天说“偷工减料”。
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向全行业开放的。有的车企听进去了,愿意投入成本搭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愿意砸成本升级“三电”技术。也有些车企有自己的自留地,新能源汽车只想着先拿到补贴,先满足“双积分”需求。等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壮大的时候,输赢局面、攻守方位改变的时候,就不应该暗搓搓的抱怨、指责。
曾经的比亚迪,没有收购海外车企、尚未实现开启乘用车全球化;没有燃油SUV、皮卡的独家份额,只好去“卷”新能源。如今,不能只看到人家攻城略地,也要看到王传福在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时,回顾往昔时的老泪与哽咽。
最后,借用李云飞的那一番似在总结过去,实则给同行启示的话:“能跟就跟,不能跟就过,推出下一期产品”。造车如场牌局,只要是上了桌,即便这把牌不好,那就先过,下把认认真真推出新产品。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