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联会揭晓今年6月国内所有厂商的销量以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也在昨天,公布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最新统计数据。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到了4.4亿辆,其中汽车为3.45亿辆,远超其它任何一个国家,而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为2472万辆,占到了全国机动保有量的7.18%。
虽然目前新能源车每月的渗透率都能够维持在50%的水平浮动,但是从占有率来看,想要完全取代燃油车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除此以外,在这2472万辆新能源车里,由多达1813.4万辆为纯电车型,纯电动车占到了新能源车总数的73.35%。当然,如此之高的纯电车型比例,与绝对是要归功于B端网约车市场的蓬勃。
因为根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地的网约车司机注册数量已经突破了650万,而目前绝大多数网约车平台早已通过各种限制来推动燃油车型的退出,网约车大军对于纯电车型销量绝对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仅仅是在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就新增了注册机动车1680万辆,其中汽车占124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新增439.7万辆,同比增长达39.1%,占到了汽车总新增登记数的35.41%。似乎消费者们的购车热情,丝毫没有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但是大家别忘了,今年的新车市场与去年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根据乘联会统计的市场终端数据显示,6月中旬国内新车市场的总体折扣率达到了23.2%,较5月再次扩大了一个百分点,换言之就是目前整个市场上的新车平均下来都只能以不到八折的价格进行销售。
但是更低的价格和更大的折扣,实际上却并未换来相对应的销量增长,而变幻莫测的终端价格和推陈出新的各种改款新车,反倒是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们的观望情绪。
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76.7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6.7%的明显下滑,而这也令第二季度(4-6月)销量出现了连续三个月同比下滑的状况。
不过利好的是,借力新能源赛道,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正在稳步攀升,6月自主品牌零售量达到103万辆,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5%。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到58.5%,同比增长9.3个百分点。
但是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却慢慢显现了出来。
乘联会指出在“油电不同税、不同权”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在增长率方面的差距日渐增大,目前两者的增速差已经达到了55%。而对于车企来说,虽然传统燃油车的销量正在不断萎缩,但是却依旧是盈利的最大保障,而新能源车销量虽然在上涨,却因为价格战以及市场竞争的缘故难以实现稳定盈利。
有统计表明,今年1-5月汽车行业的总体收入为38966亿元,但是利润却仅有2047亿元,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实现了17.9%的明显上涨,但是5.3%的行业利润率,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仍属于较低的水平。
这就令到部分车企在“生存”和“发展”之间面临着明显的矛盾。在今年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关于“油电同权”的呼吁,而像广州甚至也已经在机动车指标发放方面对燃油车以及混合动力车型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松绑,这也是地方政府释放稳定燃油车消费的信号。
除了厂商以外,经销商们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6月份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再次突破60%,国内新车批发量高于零售量2.4万辆,库存呈现出增加到态势。
不过随着不少汽车工厂都会陆陆续续进入高温假,虽然7月为汽车销售的淡季,但是对于经销商而言却会是难得的喘息机会,因此行业也预测经销商们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可能会继续在终端放价。
而由于6月冲量对于消费者购买力的“透支”相当明显,经销商们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估计并不容易。
不过,在关注销量之余,有市民对于日益增加的机动车,所导致的交通环境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根据公安部同期公布的数据,截至6月底,目前国内有9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43个城市超过200万辆,2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其中,成都、北京、重庆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上海、苏州、郑州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从百度地图公布的2023年拥堵指数排名中我们也能看到,国内所有排名前列的“堵城”,拥堵指数相较于前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在汽车保有量已经超出了道路的总体容量,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任何的交通管理措施其实都无异于“杯水车薪”。
当然,像广州这种机动车保有量并不大,却因为糟糕的道路设计和较差的管理水平而“名列前茅”的城市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在汽车消费已经成为经济重要支柱的当下,地方政府却难以出台任何真正有效的限牌限号政策。在这种背景下,也有专家提议大城市可以参考国外城市的案例,出台“拥堵费”政策。
比如美国纽约就计划要针对曼哈顿中心区征收“拥堵费”,所有驶入该区域的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货车都将会被征收1.25-36美元不等的费用,按照专家的预期这项计划将能减少17%的拥堵程度,并为纽约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而这笔收入则是能够用来改善拥堵区域的公共交通设施。
不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拥堵费”作用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并不少,比如英国的伦敦就已经实施拥堵费政策多年,但是交通环境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唯一的不同就是市中心富人豪车的比例比先前更高了。
随着房地产的支柱行业地位被汽车产业所动摇,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只会慢慢显现出来,本来依托越来越旺盛的出口市场,我们还能缓解不可避免的内需不足,但是随着欧美开始对我们的汽车出口业务形成围追堵截之势,中国汽车要想破局,绝不只能靠埋头造车,盘外因素也许要远比自身实力更具有决定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