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皇帝的都希望部下是忠臣,最好像诸葛亮那样,既忠心耿耿,还有雄才大略。这事挺好玩的,皇帝们也不想想,人家那么大的本事凭什么一定要忠于你呢?反过来想,下属们会不会认为,皇帝只对自己好,而且一直如此,才是好皇帝呢?
忠臣,就是忠于皇帝,遵守既定伦理,遵从现有秩序,不事二主,从一而终。
一般来说,忠臣的“忠”来源于感恩之心。这里有两个要件,缺一不可。一是统治者有恩于他,二是他是知恩图报的人。建立这种君臣关系的难度,主要在一个“恩”字上。因为这个“恩”无法测量只能感受,皇帝深感施恩不小,大臣可能感觉不到。人与人之间,对“恩”的敏感度,差异很大,而且受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忠臣也有另外的形成逻辑。有些忠臣,表现形式是忠于皇帝,本质上是忠于自己的道德情操。像关羽坚持追随刘备,实际上他追随的是一个“义”字,而刘备在他心里就是“义”的化身。诸葛亮又是另外一种“忠”,他忠于自己的承诺。
因感恩而忠的人,是可交之人;而忠于自己道德情操的人,不仅可交,还堪大用。
能臣与忠臣不同,能臣忠于事业,手段服从目的,看重平台,善抓机会。所以,能臣比较容易“跳槽”,他一旦遇到新的诱惑,发现新的机会,就会投入别人的怀抱。能臣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事业永不停步,投入大,效率高,成果多;一个是进步永不满足,升了一级就盘算再升一级,总是渴望登上更高的舞台。
能臣多自我膨胀,老子天下第一。吕布被曹操俘虏了,他见了曹操,便说:“你有了我,这天下还有谁能与咱俩抗衡啊?”能臣多无团队意识,不太会分享成果,每次做成大事,仿佛功劳全是他自己的。许攸在曹营,就经常说:“曹阿瞒,没有我,你哪有今天?”
能臣干活很有数,自我认知特没谱,因此就特别需要控制使用。最重要的是控制节奏,把握好使用的度;一定得让他认识到,离了他太阳照样从东边升起。
贞臣,忠于真理,手段服从信仰,看重名节,充满浩然正气。贞臣认理不认人,重名不重利。为了自己的名节,不惜牺牲性命,因贞而近愚。沮授、田丰等便是这样的人物。
忠臣与贞臣不一定是能臣。忠臣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没有独立思想与独立人格的,因此便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对于能力并不突出的忠臣,最好放在对创造性要求不高的岗位上。贞臣多有自己的思想观点,但往往认死理、缺变通,好思路、好主意不一定能够落地见效。因此,贞臣更适合做研究、当参谋、搞监督,如果让他们当指挥员,很可能弄得鸡飞狗跳。当然,让他们短时间内去治理一下乱摊子,也算是用其所长。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帝王与大臣是相互成就的,而且帝王居于主动的一方。下属身上的问题,一定有统治者的因素在。帝王对大臣不信任,手下便难有忠心耿耿干事业的人。统治者心思不在工作上,能臣也成了碌碌无为的人。统治者没有信念坚守,贞臣也就成了沉默的人。
统治者只想让下属“吃药”,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问题恰恰在于,许多统治者都习惯让下属“吃药”。没有皇帝的爱臣,哪有下属的忠心?因此说,帝王的最高境界是领导自己。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