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称中国已成科学超级大国, 然后呢

中国新闻周刊2024-07-09 11:44:27  271

日前,英国《经济学人》刊发的一篇文章《中国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引发热议。文章采用高影响论文数量来衡量国家的科研质量。文中称,2003年美国的高影响论文数量约为中国的20倍,2022年中国的顶级论文数量开始超过美国。文章进一步采用更严谨的自然指数(即根据高水平的期刊发表的论文及其数量,评价机构和国家科研产出)进行比较,认为2014年中国自然指数名列世界第二,2023年中国超越美国并登顶世界第一。

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学人》从高影响科研论文发表数量角度所作的评价令人鼓舞,但也不必因此而过于乐观。我们需进一步厘清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特征,科学发展能力与水平衡量标准,以及科学超级大国判定标准、科学技术强国判定准则,提出科技强国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和政策取向。

事实上,高质量学术论文比高影响论文更适合衡量科学发展能力与水平。诺贝尔科学奖授予的是科学共同体认可的重大科学发现的最重要和最早的贡献者,并且限定每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数不超过三人,大概率会从发表最早的10篇重大科学发现的论文的作者中产生。

《经济学人》的文章依据引用数量筛选的高影响论文只表明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结论受同行的关注度,并没有提及平均每一篇论文的引用次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科学研究质量,但并不能判定研究问题和结论的重要性。评定依据中也没有给出同一类高度受关注科学问题的学术论文发表时间,以及最先发表论文的数量,这些数据对于判定一国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

例如,2022年,中国的顶级论文数量开始超过美国,但是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等国顶级论文的篇均引用次数超过20次,2010年以来美国和英国累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次数分别为33次和11次,获奖人数分别为52和12,中国仅有1次和1人。

科学研究活动的本质特征是追求科学发现优先权,“优”体现在原创性重大科学发现获得科学共同体高度认可,“先”体现在比同类重大科学发现成果的公开发表时间要早。历史上许多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奖成果没有发表在国际顶刊,例如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缪勒、彼德诺兹的获奖成果和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的获奖成果均没有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顶刊。

对于科学技术强国的判定,需统筹考虑科学价值创造能力、技术价值创造能力、科学价值创造影响力和技术价值创造影响力四方面因素。科学技术价值创造影响力主要取决于科学发现结果和技术发明影响学界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时间长短、空间大小和学科领域覆盖范围大小。

值得指出的是,科学技术强国科学技术价值创造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提升的过程,既表现为以大师、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为代表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和高水平人才的涌现,也表现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及科研仪器设备创新能力的系统提升。

要建成科技强国,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学技术价值创造能力。一是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的职责,推进资助管理模式创新,加大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经费稳定支持力度。二是加快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模块化、数字化、平台化布局建设,系统提升重大科学发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所需实验条件的保障水平。三是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活动数字化转型,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遴选面临的学科领域交叉、跨区域共享实验条件面临的空间距离障碍等问题。四是加大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究开发专项投入力度。五是明确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和国家科研机构跨领域应用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定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系统提升前瞻性基础研究、前沿引领技术开发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3186.html
0
最新回复(27)
  • 猫眼观察室2024-07-09 21:49
    引用27
    资本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汇集到美国。所以美国有顶尖的实验室和优越的条件。我们国家也在慢慢的追赶,不能说我们中国人搞发明和科研不行,是二战时期工业我们的基础不行。我们还是要有信心,相信科技强国这条路。
  • 美枫专栏2024-07-09 21:03
    引用26
    从用来证明的数据,应该加上理论强国。
  • 凡宝宝在吹风2024-07-09 20:49
    引用25
    把诺奖摆出来就瞎扯淡了,根本就是西方世界把持话语权的把戏,还当真了?
  • 上官钮祜禄诺呀2024-07-09 20:40
    引用24
    有些科技有实用价值,而有些科技只能玩玩而己,但有些科技不能与人类为敌,否则早晚世界永无安宁,人类要灭亡。
  • 虫虫聊小说2024-07-09 20:39
    引用23
    硕士比学士多,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国的博士超过硕士之日可待。
  • 最评科技圈2024-07-09 20:21
    引用22
    绝对的捧杀[捂脸哭],我们不吃这套,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继续努力[呲牙笑]
  • 艾芸评趣事2024-07-09 20:15
    引用21
    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任何神力都是打不倒的。祝祖国繁荣昌盛。
  • 嘻哈圈观察2024-07-09 20:14
    引用20
    重新回复:根据个人认识,科技创新原动力,一方面,来自于个体人对新知识新技术等的兴趣和渴求,是人都会有;另一方面,来源于个体人或企业对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追求……但是,我们没有有效机制来支持竞争(这等同于钳制了科技创新原动力)……
  • 司马朗金价2024-07-09 19:30
    引用19
    《经济学人》遇到中国就想黑
  • 展梦逍遥叟2024-07-09 19:19
    引用18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智慧,也是最勤奋的人
  • 要不是人才流失了那么多,还有欧美什么事[捂脸哭]
  • 志明分享2024-07-09 18:13
    引用16
    科学和科技有区别吗?
  • Reset2024-07-09 18:03
    引用15
    AI技术对经济的贡献是否被高估了?
  • 寒韵谈汽车2024-07-09 17:47
    引用14
    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科学家最多的,但是大部分都转国籍了,人才流失
  • 零和财2024-07-09 17:43
    引用13
    我们国家从零到一的突破性原创性成果产出仍然偏少,大多数高水平论文还处于跟踪阶段,但是已经很厉害了。
  • 汽车通分享2024-07-09 17:37
    引用12
    美国必须覆灭,世界的问题才能解决。只有美国存在世界就永远处于动荡不安
  • 丹萍2024-07-09 17:22
    引用11
    哈哈哈,一年的论文量没有一亿,也得有一千万吧
  • 折纸设计啊2024-07-09 17:02
    引用10
    看看大洋两岸富豪榜的前列,脸不红?
  • 亚太日报2024-07-09 16:12
    引用9
    作者用诺贝尔奖来最论据恐怕比自然指数更偏颇吧?
  • 周同学2024-07-09 15:57
    引用8
    何教授和邱教授表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