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白,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那个胸怀抱负、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大文豪。
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备受世人推崇。而那些与李白不对付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打上了“坏人”的标签。
比如唐玄宗时期的权宦高力士就是一个例子。李白因为“力士脱靴”一事,受到人们称赞,而高力士则沦为人们的笑柄。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个“才子智斗坏人”的故事。
直到1999年,高力士的陵墓重见天日,人们看到他的墓志铭,才知道他被误解了千年。真正的高力士,是大唐的功臣、忠臣。
高力士与李白的恩恩怨怨
李白因为文采斐然,得以被人举荐给唐玄宗。唐玄宗对其所写的诗文推崇备至,因此封其为翰林,专门为自己写诗词。也就是所谓的御用词人。
而高力士乃是唐玄宗身边的心腹宦官,深受唐玄宗的信任与喜爱。二人都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以高力士的八面玲珑,即使不刻意与李白亲近,至少也会井水不犯河水。那么他为何会与李白结怨呢?说实话,这一切都是李白自找的。
李白入宫的初衷是想要以此为契机,踏出朝堂,一展胸中抱负。结果呢?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一个词人。李白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为了缓解心中的郁闷,李白经常整日饮酒。都说喝酒误事,李白就因为喝酒闯下了大祸。
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御花园游玩。二人总觉得差点什么,后来一琢磨,就差李白的诗文助兴。于是唐玄宗召来李白。
当时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内侍们没办法,只得将李白给抬到唐玄宗面前。对此,唐玄宗也见怪不怪了。毕竟李白经常为了寻找作诗的灵感而饮酒,此时让李白作诗,反而效果更佳。
内侍们对于这种情况也是经验丰富,他们用冷水浇李白的头,很快,李白便清醒过来。
李白不愧是“诗仙”,当弄明白了唐玄宗的来意后,张口便吟出两句绝句。众人闻言,纷纷叫好。
大概是酒喝多了,李白觉得穿着靴子难受。他直接对着旁边的高力士喊道:“你,过来,给我把靴子给脱了。”
听到这话,高力士整个人都石化了。多少年了,除了唐玄宗,没人敢用这种口气对他说话。很显然,李白此时已经压根没有认出眼前的人到底是谁。只当是普通的太监。
高力士犹豫了一会,为了不败了皇帝的雅兴,只得硬着头皮走过去,真就替李白把靴子给脱了。脱完一只靴子,李白直接换了只脚伸过去,高力士只得继续为李白“服务”。
经过此事,李白也算是声名鹊起。很多人都称赞他不畏权贵。但是李白也因此得罪了高力士。
高力士这人,算不上多么大度。尤其是遭此奇耻大辱,自然对李白怀恨在心。毕竟此事使得他颜面全无。
杨贵妃很喜欢李白所写的《清平乐词》,其中有一句是“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高力士告诉杨贵妃,李白这是在讽刺杨贵妃,将杨贵妃比作赵飞燕,暗示杨贵妃会和赵飞燕一样没有好下场。
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于是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后来唐玄宗想要让李白入朝为官,也遭到杨贵妃的反对,只得作罢。
高力士也因为此事被打上了“小人”的标签,为后人所不齿。
然而这一切能怪高力士吗?李白不主动得罪高力士,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撇开此事不提,其实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功臣、忠臣。他对于唐玄宗那叫一个忠心耿,为了唐玄宗,他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了。
助唐玄宗上位的功臣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冯君衡乃是潘州刺史。
武周时期,很多反对武则天的大臣被流放岭南。这些人并未就此屈服于武则天,反而积极游走,企图起兵反武。
结果他们还没行动起来,就被武则天先下手为强,给连根拔除。在这一过程中,冯君衡受到牵连,被下狱处死。
冯元一以罪人家眷的身份,被送到宫里做了太监。
冯元一因为仪表堂堂,身材魁梧,受到武则天的青睐。武则天赐名“力士”,意指他力大无比。
后来他因为犯事,被赶出了皇宫。有个叫高延福的太监看他可怜,就将其收为义子,教授其察言观色、为人处世之道。
冯元一为了表达对高延福的感恩,正式更名为高力士。由此可见,高力士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等高力士再次返回皇宫后,被分配到了李隆基身边。李隆基仁厚待人,即使对待他们这些太监也是如此。这让高力士十分感动,发誓誓死追随李隆基。
当时皇宫里面的情势十分复杂。先是李显在张柬之、太平公主、武三思等人的簇拥下发动了神龙之变。兵谏武则天,逼其传位于李显。
然而李显此人怯弱无能,无法主持大局,以至于朝政落入韦皇后手中。韦皇后以武则天为自己的榜样,也想要临朝称制,坐上皇位。
为此,她不惜毒杀唐中宗李显,并打算除掉李隆基。高力士通过在宫中的眼线得知了韦皇后的计划,救下了李隆基一命。
当时韦皇后大权在握,唯一忌惮的就是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李隆基处于严密监视中,行动不便。高力士便居中联系太平公主,双方结为盟友,一同对抗韦皇后。
高力士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计划,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只可惜这其中有太多权谋之术,不便记载于史书之中,因此人们也不知道高力士具体有哪些功劳。
在平定了“韦后之乱”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被拥立为帝。李旦经历了武则天长期的怀疑打压,又见证了兄长李显的下场。早就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因此对朝廷大事不甚上心,大多交由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处理。
在李旦看来,既然此二人如此热衷权力,那就让他们折腾去吧,自己在宫里安心养老得了。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这对昔日的盟友,最终走向了对立面。在李隆基继位后,太平公主便开始谋划除掉李隆基,夺取皇位。没错,她也想走武则天的老路。
只可惜,双方的实力有不小差距。李隆基这边有高力士相助,而太平公主身边却是一群“猪队友”。
在高力士率兵将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帮手全都除掉后,太平公主败局已定。至此,唐玄宗李隆基才算是坐稳了皇位。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高力士此人有勇有谋,不是寻常太监可以比拟的。
忠心护主的忠臣
公元755年12月,唐玄宗的宠臣安禄山突然起兵反叛。由于事出突然,加上安禄山手中掌握了唐朝最精锐的军队。朝廷军队屡战屡败。
等唐玄宗得到消息的时候,安禄山的大军已经离长安城不远了。
唐玄宗一边下旨让各地军队勤王,一边带着文武百官急匆匆地逃离了长安城。
当时,唐玄宗有两个心腹宦官,一个是高力士,另一个是袁思艺。唐玄宗待袁思艺不薄,然而袁思艺一看叛军势大,竟然丢下唐玄宗,投奔安禄山去了。
至于高力士,在对袁思艺一阵口诛笔伐后,选择继续追随唐玄宗。唐玄宗一路上颠沛流离,高力士则尽心照顾唐玄宗。唐玄宗甚至说过:“如果没有高力士在,朕甚至无法安心入睡。”
高力士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忠心,而唐玄宗则给予了安禄山最大的信任。
就在半路上,唐玄宗接到了太子李亨继位称帝,尊自己为太上皇的消息。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太监李辅国在背后搞的鬼。
唐肃宗李亨为人怯弱,因此朝中大事皆交由李辅国定夺,李辅国得以把持朝政。
等唐玄宗一行人返回长安城的时候,最紧张的当属唐肃宗和李辅国了。一日,唐玄宗站在贴近宫墙的一处阁楼上欣赏长安城的风景。百姓看到昔日的皇帝后,纷纷高呼万岁。
结果声音传到唐肃宗的寝宫,他吓得找来李辅国询问怎么回事。李辅国告诉他:“他八成是唐玄宗和他身边那群人的诡计,就是想让唐玄宗复位。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此事发生。”唐肃宗深以为意。
于是李辅国以唐肃宗的名义,将唐玄宗的寝宫改成深宫之中的太极殿。为了对唐玄宗施加压力,他在唐玄宗前往太极殿的路上安排了重兵。
这些士兵说是保护唐玄宗的安危,但是个个拔刀相向,对着唐玄宗怒目而视。唐玄宗吓得数次从马上掉下来。幸亏每次都被高力士扶住,然后扶着他重新坐上去。
高力士和其他太监大不一样,他不仅力大无穷,而且人高马大,十分魁梧。他策马来到李辅国面前。他大声呵斥李辅国,质问道:“他们这么做是何意?不知道太上皇在此吗?还是说这些人都想造反?是嫌命不够长吗?”
李辅国倒是想硬气,结果高力士对他怒目而视,而且拳头紧握,李辅国相信。如果他不听从高力士的,高力士立马就会冲上前来教他做人。
李辅国明明手下有数百人马,但就是不敢招惹高力士,只得下令:“不得无礼,都收起武器吧。”士卒们这才作罢。
然而事情还没完,高力士又对李辅国说道:“你给太上皇安排的什么鬼马?害得太上皇数次跌落下来。你现在立刻下马,给太上皇牵马去。太上皇要是再次坠马,我绝不轻饶你。”
李辅国这次是被吓破了胆,明明手下人多势众,却完全不敢忤逆高力士。只得去给唐玄宗牵马。
事后,唐玄宗牵着高力士的手说道:“要不是有你在,我怕是要被这群人给欺负死了。”
其实高力士也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但是为了唐玄宗,他选择拼了。
李辅国自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后来他找了个借口,以朝廷的名义将高力士流放岭南。
两年后,巧遇大赦天下,高力士才得以返回长安城。结果在半道上,他就得知了唐玄宗去世的噩耗。高力士悲痛不已,哭着哭着,开始口吐鲜血,竟然就这么咽气了。
唐代宗遵照唐玄宗的遗诏,让高力士陪葬于泰陵,并追赠其扬州大都督一职。
“墓志铭”还高力士清白
1999年,高力士的陵寝被打开,墓中发现了他的墓志铭,上面详细记载了高力士一生功绩。人们这才知道,高力士因为李白的原因被误会了上千年。
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唐玄宗,是大唐的忠臣、功臣。
参考资料:
《新唐书》
《旧唐书》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