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苹果公司股价突破227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随后有所回落。产业链人士表示,苹果近期略微上调了iPhone 16系列备货目标指引。在今年的苹果WWDC大会上,苹果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套件),有望激发消费者更新换代的需求。由于需要强大的AI算力提供支持,目前支持AI的机型仅有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两款。
消息面上,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共有18家电子产业链公司(申万行业分类)披露了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多家龙头公司预计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超过6倍。
消费电子正处在短期企稳回暖、行业创新周期来临和巨头新品催化不断的三重拐点。短期消费电子终端需求回暖。中长期AI赋能智能终端有驱动手机/PC换机加速。
苹果产业链仍有空间,关注AI终端带来的投资机遇。此前强调过苹果在AI方面打造的差异化有望为其带来竞争优势,从而引来新一轮的换机潮,为产业链带来较大幅度的增长。该机构认为,AI终端的升级有望持续,苹果产业链仍有空间,建议持续关注。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在一份投资者报告中写道:“我们相信,在一季度表现好于预期之后,iPhone增长的乐观迹象正在各个市场形成,最终我们认为二季度将是中国市场最后一个负增长的季度,增长的转机将从三季度开始。中国市场仍是苹果的增长关键,我们认为,从iPhone16开始,这一关键地区将再次实现增长。”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总监张仲维在日前直播中表示,AI行业的发展从云端发展到边缘端,对于边缘端硬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苹果公司在AI方面的创新,或将推动硬件的升级以及换机周期,苹果产业链当前正迎来投资机遇。
着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电子产品的数据传输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使得高清视频通话、云游戏、虚拟现实等对网络要求极高的应用能够流畅运行,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5G 智能手机作为这一技术的主要载体,其销量预计将持续攀升,同时也将带动周边设备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的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为消费电子带来了智能化的变革。从具备语音助手功能的智能音箱,到能够自动调节环境参数的智能家居设备,再到根据用户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智能家电,人工智能让消费电子产品更加贴心、便捷。
但总体而言,消费电子行业凭借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和不断拓展的应用场景,未来前景依然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演变,消费电子行业将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惊喜。
为此我经过反复的复盘与研究,我将“消费电子概念”又进行了一个认真的整理,选出了几家优质龙头企业,特别是最后一家,确定性机会极高,建议收藏!
博硕科技: 公司主要产品为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 主要用于实现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产品的防护、防尘、粘贴、固定、绝缘、缓冲等功能。公司主营业务为精密功能件及智能自动化装备。精密功能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公司在AR/VR、智能穿戴领域业务拓展顺利,与海外优质客户建立了良好合作
信维通信:国内领先的移动终端天线系统产品提供商,公司现已成长为通信世界领先的零、部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移动终端天线及相关模组、音射频模组、良好电磁兼容性能的连接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鸿富瀚:公司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和自动化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已经成为下游组件生产商及EMS厂商中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宏和科技:公司产品全线应用于智能手机产品,公司与华为为长期合作伙伴。公司产品通过CCL产业切入下游终端。产品主要应用在主板材料和射频组件。公司黄石生产基地定位超薄、极薄布种,产品主要应用在高端智能手机。
欧菲光:公司长期从事于摄像头模组、光学传感器、光学镜头等光学光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大部分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智能穿戴等移动终端以及车载摄像、 安防监控等新型终端应用领域。光学光电行业龙头,市占率中国第一,指纹识别模组出货量稳居全球前列
最后一家,也是最看好的!
第一、国内光学光电子产业领跑者,主要产品应用于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摄像头、安防监控摄像头、电脑摄像头及其它数字摄像镜头、半导体照明、微型投影仪、视频眼镜、公路交通标志、安全防护等产品,主导产品光学低通滤波器(OLPF)和红外截止滤光片(IRCF)两大产品产销量居全球前列。公司是数码产业及手机通讯产业多家国际知名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配套供应商。
第二、目前股价整体依旧不高,中报业绩大幅预增,现在已经突破压力进入到主升浪的拉升阶段中
第三、从技术面看:AIPC+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概念题材股,近期堆量放量明显,资金有大幅流入的状态,非常看好后市有望大幅上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5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