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者悍然挑起卢沟桥事件,炮轰宛平城,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由此爆发。
在这期间,涌现了无数抗日救亡的仁人志士,当然也出现了一些相当有争议的人物,比如胡适。
毋庸讳言,对于抗日战争,作为当时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领军人物,胡适的态度是悲观的,颓丧的。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召开全国抗战的庐山会议的时候,他还是对日本抱有和平的幻想,一直主张低调,甚至不惜出让东北,承认为满洲国。
庐山会议期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和平交涉已经绝无可能,就连蒋介石本人也力主抗战。
7月13日,蒋介石下令孙殿英、庞炳勋向河北进发,作出了对日作战的重要部署。19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称: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都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此后他告诫全体将士,要有努力杀贼,有进无退的决心。
可此时的胡适,却还是高唱低调。
胡适
他从庐山下山后,和一群低调俱乐部的成员,如汪精卫、周佛海、程沧波、高宗武和陶希圣等人频繁往来,想方设法的商量着如何避战。
最后经过商议,低调俱乐部的成员大多都同意上让胡适去打通蒋介石和日本方面的和平路线。
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说胡适不抗战,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是主张抵抗的,只不过是采取和平的手段委曲求全,避免过早的应战而导致不可收拾的惨败。
他只是出于一个学者的理智,提出了自己的抗日救亡主张,对于他主张的正确与否,我们可以讨论、质疑甚至批判和否定,但是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不爱国的投降主义者。
更不能因为他和汪精卫等人发起并加入所谓的低调俱乐部,就给他打上亲日、媚日的标签。
低调俱乐部的汪精卫、周佛海、梅思平、高宗武和陶希圣等都是亲日派,前三个人都沦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后两个人后来虽然幡然醒悟,但是也都走了一段汉奸之路。
汪精卫
2
胡适之与他们不同,作为一个国内亲英美派的代表,胡适不仅没有一点亲热情绪,反而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厌恶和憎恨。
1935年6月1日,他听说了日本侵略者在天津的暴行后,气得不得了!同年12月25日,他在给周作人的诗中说:
可怜王小二,也要过新年。
开口都成罪,抬头没有天!
强梁还不死,委屈岂能全?
1935年7月,胡适的好友丁文江,写了一篇《苏俄革命外交史的一页及其教训》发表在大公报上。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劝蒋介石学俄国10月革命后的列宁,为赢得一段和平喘息的时间,不惜付出最大的代价,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以保住新生的革命政权。
忽视看到这篇文章后,随即写了一篇《苏俄革命外交史的又一页及其教训》说:
列宁下决心不惜代价去换取和平,结果还是遭到协约国和国内反对势力的干涉,后来苏联得到和平不是靠不惜代价的让步换得的,而是用战争出来的!
1937年4月25日,他在给蒋廷黻(时任驻苏大使)的信中说:
关于日本,我近一年来真成了一个反日者,因为这个民族我渐渐觉得厌恶,轻视这个民族了……若再不悔祸,我看终有大坍塌的一日。
1938年,他出使美国以后,更是直接与低调俱乐部的成员们划清了界限,明确告诉汪精卫、高中武和陶希圣:
我的态度全变了,我从此走上了和比战难百倍的道路。
胡适
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七七事变前后(1935~1938),在和与战之间,不是的态度是复杂的但确实有转变,并且他转变的方向是从和到战。
但就现在网络上的舆论来看:
中国部分网民似乎很难接受胡适之从一个“主和派”(在有些人看来,主和就是投降)到一个“拥护抗战”并且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的转变。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笔者此前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但始终没有答案。
当时我在想,难道他们不知道,抗日战争长达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人都是会变的。
难道就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主张坚决避战,胡适就一辈子是坚决避战的?
直到今天我发表了一篇关于“钱学森之问”的短文,看到了下方评论区的评论,我恍然一下就明白了他们为什么难以接受胡适七七事变前后对日态度的转变:
因为人很难突破自己的认知,一旦困在自己的认知里,他们不愿意相信与此前自己认知相悖的事实。
比如笔者在那篇短文中说,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病中的钱学森,两个人在交谈中,钱老先生坦言:
“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温家宝总理探望病中的钱学森
结果有不少人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说他不相信,他不相信钱老会说这种话,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笔者假借钱老先生之名杜撰出来的。
笔者只想说,现在互联网都很方便,温总理和钱先生的对话,无论是近几年还是那些年,各大媒体都有报道,而且常常提起,各位一查便知。
可是他们查也不查,就说这是假的,老先生不会说那些话。
通过胡适与钱学森的事情,我再次想到上大学时听的一堂课“胡适和他的再造文明之梦”: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很容易接受一种新思想,一旦这个人有一种固有的思想,你再去改造,就会无比的艰难。
所以,胡适注定不可能实现再造文明之梦,因为改变一个人困难,改造一个人更困难,改造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改造这个文明说走每一步,都是举步维艰。
胡适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