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赛力斯发布重磅消息称:将花25亿元,收购华为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
AITO问界,以后就是赛力斯旗下的品牌,再没有华为问界的说法。
不过,华为就真跟它两划清界限了?答案可能没这么简单。
1
//
华为划”界”
赛力斯的公告,除了拿下问界外,还专门提到跟华为“正在积极筹划参与引望战略投资与合作事宜”。
也就不难推测,这次跟问界“解绑”,或许是华为再次“不造车”的表态。
虽然此前华为合作过很多车企,如阿维塔等,但外界不会它们捆绑在一起看,问界则不同。
虽然一直强调不造车,但是问界经常出现在华为发布会上,其门店也使用HUAWEI宣传,这就给消费者造成问界属于华为的印象。
在大家眼中,问界是华为问界,而非赛力斯问界,若出了事也是前者背锅。
比如,4月问界M7那场交通事故,华为被推上风口浪尖。尽管赛力斯总裁许林曾公开帮华为“喊冤”,表示双方合作是赛力斯主导,华为只是联合开发。
事实上,与几年前不同的是,眼下华为想给车企赋能的逻辑,已取得阶段性成功。尤其是问界出成绩后,智选车模式的成员进一步扩大,奇瑞、江淮、北汽纷纷加入。
因此,对华为来说,扩大自己的合作伙伴范围,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换言之,赛力斯赚靠问界赚钱,而华为靠鸿蒙智行赚钱。
从这一角度而言,持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对华为来说不仅没有必要,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未来的智驾生意。
不得不说,本次操作突出一个以退为进。华为以“放弃问界”为契机展现诚意,消除合作伙伴担忧自己抢蛋糕的心理障碍。
2
//
赛力斯赢麻了
买车有句话是:买车先看标。
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正因如此,合资车企才会数十年如一日地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即便耗费大额成本。
对赛力斯来说,无论是从企业本身市值,还是业务层面长期发展角度,把品牌握在手里都是最优解。
况且,它拿下问界只花费25亿,而市场对华为持有部分的评估为102亿。相当于打2.5折到手,简直赚麻了。
随着销量增长,问界价值还具备不小的增长性。
就拿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6月成绩单”来说,问界全系单月交付达到42780辆,创下历史新高。在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理想汽车,位居第二名。
其中,问界M9销量17241辆,蝉联50万以上车型销量榜首。
要知道,无论是红旗、理想等自主高端品牌,还是BBA、保时捷等外资豪华品牌,都没能做到售价55万元起的昂贵车型一个月卖出这么多。
另外,凭借一季度问界的热销,赛力斯实现4年来首次季度盈利,营收暴涨421.76%至265.6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亿元,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21.5%。
在AITO问界逐步形成势能下,把品牌拿到手,对赛力斯的一种保障。
3
//
问界也开心
其实,在这场合作中,大家还忽略了一个第三方——问界。对它而言,到赛力斯去同样是最优解。
毕竟,它只是华为智选模式下赋能的品牌之一,随着智界汽车上市,北汽享界、江淮新品牌都已提上日程,华为工作的重点是智驾技术,以及提升鸿蒙智行品牌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力,而不是维护某个特定的产品。
赛力斯则不同,尽管旗下也有其他汽车产品,但眼下,做好问界是其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赛力斯必然会为其不断投入资源,让已经成功的问界品牌更加值钱。
该说不说,从25亿成交价格和100亿的估值来看,这场交易似乎是赛力斯占了便宜,但这场收购毫无疑问是赛力斯、华为、问界三赢的结果。
不过,之前消费者下单赛力斯,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华为的影响力,如今问界与之剥离,大家是否还会继续买单,就看大佬们接下来的操作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5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