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手握雄兵, 一家老小却在皇帝手中, 怎么做才是最优解?

时间如白马过隙2024-07-07 16:57:40  54

这就好比警匪片里面,歹徒挟持了主角老婆,让主角放下枪,主角放下了……

当然为了体现公平正义,大多数情况是,歹徒给了主角一枪,却未杀死,然后被主角反杀……

然而,这就是影视剧中才可能发生的奇迹,最合理的结果应该是,歹徒一枪把主角带走,然后再捎带着虐杀了主角老婆(斩草除根)……

这是世人都明白的道理——枪(兵权)才是全家安全的保障,所谓的承诺屁都不是。

历史上的枭雄更是深明其理,做出的选择也就理所当然了。

最出名的自然是汉高祖刘邦。

彭城之战后,刘邦仅带10余骑逃走,为减轻负担,路上还把一子一女扔下马车,多亏夏侯婴,刘盈和鲁元公主才得以幸存,但刘太公和吕雉却落到了项羽手中。

两军阵前,霸王与刘邦隔涧对话,却被历数十大罪状,自己笨嘴笨舌,只有生气的份!

于是,项羽提出单挑,了结恩怨,刘邦却意味深长地一笑:“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气急败坏的项羽,索性选派壮士出阵挑战,而刘邦却派个狙击手楼烦,把那些壮士一一射杀。

项羽无奈只得使出最后一招——上刘太公。

但刘邦却满不在乎:“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最终,项羽没有杀刘太公,而原因正如项伯所劝:“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刘邦虽然无耻,但不得不说他的应对是正确的——不交兵权,皇帝未必敢动你家人。

第二位是后周太祖郭威。

刘知远临终前,升郭威为枢密副使,顾命大臣,还将儿子刘承祐托付与他。

后来,郭威先是平定河中李守贞、凤翔王景崇、永兴赵思绾三地叛乱,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威望日著,军权在手,这自然引起了皇帝的猜忌。

乾佑三年(950年),汉隐帝不愿再受顾命大臣的控制,与舅父李业密谋,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史弘肇;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杀步军指挥使王殷,企图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

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王殷,王殷又密告郭威。

郭威虽然不愿在京的家人受到伤害,但也知道如果交了兵权,全家就都在菜市口了。

所以,无奈之下,他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称皇帝令其尽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然后在邺都起兵,以“清君侧”为名,渡河南下。

然而,汉隐帝不是项羽,他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尽杀郭威在京家属,“婴孺无免者”。

郭威因此无后,柴荣才得以以养子嗣位。

汉隐帝也是真傻,为何不用郭威的家人要挟求和呢?虽然未必能善终,但最起码可以拖得一时。白白便宜了郭威起兵正义之名。

第三位是侯景

侯景这样的人,自然不以家人为念。

高欢临终前曾遗言与长子高澄:“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顾我能养,岂为汝驾御也!”

高澄亦知侯景非久居人下之人,于是掌权后,便设计引诱侯景来洛阳,准备将其铲除。

但侯景岂是甘心受戮之辈,他见高澄一反常态,认定这就是一场“鸿门宴”,于是也不管他在京城的亲人如何,同时给宇文泰和萧衍写信请求归附。

宇文泰也非等闲,他认为侯景必是祸害,婉言拒绝其归顺,只是给了他“太傅”、“上谷公”这样的虚衔,而萧衍则不顾群臣反对,接纳了只剩数百人的侯景(投降前已将四州割给宇文泰),并因此被反噬饿死台城。

侯景叛梁后,高澄为了泄愤,把其长子剥皮后活活煮死。侯景余下的四个儿子,也在北齐文宣帝年间被阉割后煮死。

对于“宇宙大将军”来说,只要自己保住命,这些可以不用考虑。而高澄之所以没有将其五子一块杀死,就是忌惮侯景后来在南梁的势力,只不过他败亡的太快,如果他能在灭梁后稳住脚,高洋未尝不会将其四子如数奉上。

从这一方面来说,侯景的应对也无大问题。

还有马超

演义中,是先有曹操杀马腾,后有马超为报父仇起兵讨曹操,实则刚好相反。

建安十三年,马腾在张既的劝说下与两个儿子马休、马铁入朝为官,只有长子马超留守凉州。

曹操此举实际上就是以家人为质,羁绊马超。

然而,马超根本未放在心上。

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钟繇、夏侯渊率军出河东,试图经过西凉军地盘进攻汉中张鲁。而马超害怕曹操名为借道,实为灭凉,因此不顾老父兄弟的生死,悍然起兵作反。

这一举动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马氏在邺郡的所有家族成员,都被以谋逆的罪名下狱斩首。

后来,马超被曹操战败,狼狈之时投靠了张鲁,张鲁对他信任有加,不但多次提拔与他,还数次派他领兵出战。

但当刘备攻益州时,他却先是暗中写信给刘备,后又随李恢降蜀,完全不顾自己在张鲁手中的家人。

马超入蜀后,其庶妻董氏及子马秋,一个被曹操赐给了阎圃,一个被张鲁亲手杀害。

这也是他的老部下不愿随他归顺刘备的原因,太没有人情味了。

还有吴三桂,谋反的第二天,吴应熊就被挂在城门上了。

在个人利益面前,家人的性命他们连多考虑一下都显得多余。

吐蕃大相论钦陵的遭遇也是一例。

论钦陵是吐蕃名将,大非川败薛仁贵、承风岭败李敬玄、生擒王孝杰,刘仁轨、裴行俭不敢迎战,有盛唐名将“收割机”之称。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论钦陵遭忌,而郭元振又使出了离间之计。

699年二月,吐蕃赞普器弩悉弄与大臣论岩合谋,乘论钦陵外出,勒兵逮捕了他的亲党2000余人,然后发使者召论钦陵入京。

论钦陵知道入京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举兵对抗,但未及开战,手下便四散溃逃,论钦陵势穷自杀,跟随在侧的三弟赞婆率千余人降唐,其在京家人则被屠戮一空。

如果论钦陵入京交兵,他们会有活路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反面的例子也有,一个是曹爽,一个是李广利

高平陵之变时,虽然曹爽三兄弟带出城的兵马不多,但当时的形势更不利于司马懿。

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跑到高平陵与皇帝会合,并力劝曹爽带曹芳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召全国兵马讨贼。

曹爽没个准主意,于是桓范又劝他利用阙南别营和典农校尉的军队暂作抵抗,且表示自己可以用大司农的身份为军队调运粮草。

不说,天下依旧姓曹,司马懿只占有洛阳一城,只说他手中握有皇帝,就相当于十万兵马,只要拖得一时,翻盘并非不可能。

但曹爽依旧犹豫不决。除了没有信心之外,还在于他的家眷都在洛阳城中。

司马懿也怕曹爽誓死一战,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诱劝曹爽放弃兵权,并以洛水为誓可保爵位子嗣,曹爽想了一夜,最终还是放弃抵抗,向司马懿认罪投降。

结果,司马懿翻脸比翻书还快,曹爽刚入城就被免职收押,不久后更是被夷灭三族,屠了个干净。

只有傻子才会信交了兵权全家仍能健在。

同样是面对家人被杀,李广利则选择了立功赎罪。

李广利出征匈奴前,就与丞相刘屈髦密谋,一旦武帝不测,就立侄子刘髆为帝。

当时汉军兵分三路,李广利率领的七万人是中路主力,也是三路统帅。

李广利出五原后进展顺利,在夫羊句山峡,将匈奴右大都尉及卫律所率五千骑兵,杀得四散而逃。

右路军商丘城部也在浚稽山,在出工不出力的李陵“配合下”,转战九日,“陷阵却敌,杀伤虏甚众。”

而左路军马通在转至天山时,也开始进攻左贤王部,左贤王率两万骑迎击,在发现汉军人数为其两倍时,大惧而退。

所以,当李广利到达范夫人城时,形势算得上大好,如果此时退军,虽未能完成歼匈奴主力的目的,但也算一场大胜。

然而此时,太医令随但从长安带来一个消息——内者令郭穰告发刘屈髦夫人诅咒武帝,并与李广利同谋,欲令昌邑王为帝。

深知武帝脾性的李广利大惊失色,他一旦回去交兵,必将面临族诛的命运,所以,为了立功赎罪,只得继续深入匈奴,长途行军一千余里至郅居水上。

此时匈奴已不能再撤,狐鹿姑单于派出左贤王帐下左大将两万骑迎击。双方大战一天,结果,匈奴军大败,死伤甚众,左大将也被击毙。

然而此时,刘屈髦被斩、李广利妻子被拘的消息传开,军心不安。不少人疑李广利有异心,军长史遂决定谋捕李广利,止其险计,却不幸事泄被擒。

李广利知军心已不稳,只得撤兵,结果在仓皇回撤至燕然山时,被匈奴大军追上击溃,走投无路的他只得选择投降。

消息传至长安,汉武帝灭其满门。

燕然山之战很大程度上是武帝自己造成,他居然在大军在外时拘押主帅之妻,造成军心不稳。李广利本意是想立功赎罪,以救家人,最终却因急于求成为匈奴所败。

惨败的李广利失去了筹码,这时的他知道,自己回去,家人也不能幸免,只得投降匈奴,先保全自己再说。

说了这么多例子,怎么做才是最优解呢?

交兵自然是最不可行的。一旦交了,没牙的老虎九成九不得善终。交兵权等于九族+自己一起玩完,不交至多就是九族无,但尚可替他们复仇,后宫佳丽三千重造后代家族也不是不可能。

这也是历史人物面对此种境况时大多数的选择,只有曹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他也死得最惨,最没有“价值”。

那有没有交兵后还能善终的呢?也有。比如臧霸,曹操在的时候,他就把父兄子弟全都送去了邺城。到了曹丕继位,他又乖乖交出兵权,最终得以全家保存。

但这里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你遇上的得是明君,像后汉隐帝这样的就不要奢望了;其二,你的威望还不足以让皇帝产生忌惮,臧霸虽然也是地方军阀,但毕竟只是二流,且一直以来就没那个野心,况且人家曹丕也根本没有要挟。

他的情况是仿效不了的。

不交兵是肯定的了,但如何才能保全自己的家人呢?

还是要效仿刘邦。说着最狠的话,做着最怂的事——咱们别打了,以鸿沟为界,化江而治。

然后接回人质后毁约再打。

强势是人质的保障,认怂是谈判的必要手段,就像现在常说的,同意、放人、抓捕、重判。

只要不是让我自尽,先答应再说,秋后再算账。

一个字就是拖。

只有你的实力、你的兵马够强,就是皇帝也得好生伺候着你的家人,求你别反了,当然不能遇上一个二百五皇帝。

然后就是等变数,说不定有怕死求富贵的,双手献上皇帝老儿也说不定。

如果拖久了,就再生他几个儿子,然后对皇帝说,现在有儿子了,您随便,但等我进京了,您的十族也跟着陪葬吧。

这时候切记能说的多狠就多狠,就算心中无比记挂小儿子美老婆,也不能表现出来,表现得越无所谓他们越安全。

就像北京城下,于谦立马立了一个景泰帝一样——朱祁镇已经成太上皇了,没利用价值了,你们有钱,就尽管养着吧。

这应该是最优解。

次之的则是沉默以对——不谈判、不交流。只要他敢杀,你就有出兵的理由了。就像郭威,人虽然没了,但还留下了价值不是。

只要你还活着,随时有家。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530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