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就回不去了!”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充斥的各种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电动车主,在谈论自己换车体验的时候,经常都会用到这句话。
而在享受过长时间开空调休息、哨兵模式等电动车“独享”的新鲜功能所带来的优越性以后,对于消费者而言,想要重新适应“老旧燃油车”,在体验上势必会存在一定的落差。
但是事实上,并非真的所有人都“回不去”。
行业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Company),近日发布了《2024年汽车消费者脉搏调查》,里面对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巴西、挪威、法国、意大利、日本等汽车消费大国的36954名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查,得出了一个令不少人都意想不到的结论:有多达29%的电动车车主,正考虑把下一台车换回油车。
当然,29%这个数字只是平均数,具体到不同的国家,消费者们其实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比如,根据调研结果,澳大利亚竟然有多达49%的电动车用户想要换回燃油车,而作为特斯拉“诞生地”,且电动车销量也在不断攀升的美国,竟然也有多达46%的消费者仍在怀念燃油车。
这个比例,夸张得有些让人难以置信。
这些受访者也给出了自己想要换回油车的原因,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三个理由其实也是属于“老生常谈”了,它们分别是:1、公共充电设施不够完善(35%);2、整体用车成本不及预期(34%);3、长途出行容易受限(32%)。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能源部今年公布的数据,澳大利亚在今年的4月份建成了全国的第900个直流充电站,虽然澳大利亚人口稀少,且不少消费者都拥有家充条件,但是对于他们全国超二十万辆的电动车保有量而言,这样的充电设施基建,显然是落后的。
更要命的是,当地的充电成本还面临着不断上涨的局面,在今年的年头,澳大利亚第二大充电桩运营商Evie就宣布要将充电价格上调43%。其22kW的慢充桩价格从35分/kWh上涨到了50分/kWh(约合人民币2.45元/kWh),而最快的350kW充电桩价格则是从65分/kWh上涨到73分/kWh(约合人民币3.58元/kWh)。
这个充电成本相较于我们国内简直就是天价,按照目前一些主流中高端电动车100kWh的电池包计算,充满一次就要花费三百多元,这成本相较于混合动力油车而言可谓是毫无优势。
而排在澳大利亚身后的美国其实情况也差不多,根据统计数据,截至今年5月,美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183000个,这个数据按照他们的家充比例以及新能源渗透率而言看起来算是不错了,但实际上这183000个充电桩中有140387个仅仅是功率为6-19kW的慢充桩,只能满足车主应急或者进行“目的地充电”。
最让我感到意外的其实还是中国的数据,竟然有多达28%的电动车车主考虑换回燃油车。在国内充电设施如此完善,且政策有着明确扶持的情况下,着实是有些令人困惑。
而像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消费者,尽管这些地区对电动车的政策扶持并不明显,甚至自身电动车产业较为薄弱,不过由于较小的国土面积或者高居不下的油价,人们对于电动车的使用满意度却反而更高,尤其是日本愿意换回油车的电动车车主仅有13%。
不过,最有意思的其实是挪威。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啊,挪威作为世界石油出产大国,竟然是世界上电动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挪威售出的全部乘用车之中,有多达82.4%为纯电动车型,假如算是插电混动车型,整体新能源的渗透率更是达到了91.1%,远超中国。
虽然他们的市场体量与我们无法相比,但是如此高的纯电动车渗透率,绝不仅仅是归功于北欧人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当地政府的在补贴以及基建等多个层面上的推进,才能成功引导群众顶住低温带来的不利因素,投入纯电动车的怀抱。
比如,挪威针对新能源车的优待政策,最早甚至可追溯到1991年的新能源车免除登记费政策,而在随后那么多年的时间里,也因应社会发展陆陆续出台了诸如免费停车、可行驶公交车道、免过路费、免牌照费、免轮渡费等针对新能源车的优待政策。
同时,丰富的充电设施在挪威也是随处可见,受限于国土面积,他们不可能像我们一样铺设大规模的快充超充站,但是通过遍布街头、停车场、车库的充电插头,人们随时都能够在街边找到补能设施为车子充电。尽管这些充电桩功率有限,且往往需要用到车子自带的慢充插头,但是随用随充基本就消灭了续航焦虑。
虽然这份报告的数据在我们看来有些浮夸,甚至会令人觉得有“唱衰电动车”的嫌疑,不过报告中也提到了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其实也对人们的购车选择以及预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比如,在考虑到当下的经济状况下,有多达44%的受访者表示会推迟自己选购电动车的计划,而有58%的受访者更是表示会打消换车念头,继续持有当下的老车。
同时,有34%的燃油车用户以及53%的电动车用户表示下一次换车大概率会更换更低级别的车型,看来“消费降级”已经成为当下全球消费者的共识。
不过,从这份报告中我们也能看出,全球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消费者对纯电车型的态度其实存在着较大的分化,而这对于那些传统国际品牌来说其实恰恰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曾几何时,在燃油车年代,品牌只需要捕捉全球的消费趋势,并因应不同国家消费习惯在配置、动力或者外观内饰细节等地方做略微修改,即可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但是,电动化的来临,多种驱动方式的诞生,以及逆全球化的出现,让各国消费者的喜好与消费习惯都出现前所未有的割裂。车企再也不能通过一款产品就满足所有市场的消费者,而必须花费更多的成本和精力去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提供量身打造的产品。
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好,电动化这条路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也绝不是“区区”28%的电动车消费者所能够逆转的,我们所能够期待的,就是随着充电补能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让电动车在整体使用便利性上能够看齐甚至是超越燃油车,让“开了就回不去”从口号变为真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40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