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吉林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动能澎湃向“新”行

新华报业网2024-03-30 00:00:00  138

◇吉林向着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和突破“卡脖子”技术决胜点的目标笃定前行

◇吉林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加速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谋突破,加快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谋突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还需“内外兼修、本末兼顾”,进一步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提升前端“供给”能力;盘活创新主体力量,提升末端“承载”能力

01:34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翟伟孟含琪王晓林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碳纤维生产线 受访单位供图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吉林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涌流。白山松水间,澎湃动能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一路向“新”奔腾前行。

“吉林要紧密结合实际,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催生、乘数式跃升、指数级增长。”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作为共和国工业摇篮之一、连接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纽带,吉林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事关东北全面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大局。

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攻坚颠覆性、前沿性技术“一路突破”,发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路火热”,破除发展掣肘“一路向前”。

吉林,动能澎湃启新程!

牵“牛鼻子”

向制高点和决胜点冲锋

海量的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稳定、快速下传,人和卫星借激光高效“对话”。

比头发丝还细的碳纤维原丝“翩翩起舞”,汇入大江南北建设前沿。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不断转化成“金山银山”的吉林,高质量发展汩汩脉动,铺展出踔厉向前的火热图景。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牛鼻子”,是吉林全面振兴赢得主动要抢占的制高点;“卡脖子”技术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是吉林全面振兴要突破的决胜点。

置身这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这一次,吉林勇站潮头,向着抢占制高点和突破决胜点的目标笃定前行。

抢占制高点,催动大国创新格局——

小麦籽被传送至仪器下逐粒过检,借助最新光电技术,每秒可实时检测2公斤以上,让赤霉病菌无所遁形。

相比传统人工检测,仪器的效率和识别准确率成几何倍数提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这项成果,为精准农业发展提速增效。

0.33毫米厚的“纸片”,随意弯折间电流稳畅“涌动”,全新固态电解质材料,为破解固态电池难题提供新思路。

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攻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早日让前沿成果问世,才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添薪加柴。

当下,吉林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谋新图强,在仿生合成橡胶及航空轮胎、稀土镁合金等战略性先进材料的研制上佳音不断……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吉林省创新能力排名提升6位,提升幅度位列全国第一。

突破决胜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CMOS图像传感器,嵌入航空航天、机器视觉、医疗科研等设备,可增强人类向远、向精、向微观探求的能力,这项高端技术昔日只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长春长光辰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洋认为,只有以“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该公司现代化的洁净室,一张张CMOS“小卡片”整装待检。“小卡片”盛“大乾坤”,在工业检测、生命科学、天文、广电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挥作用。

近日,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各地研发一线,走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鼓励它们锚定“专精特新”,尽快练就“独门绝技”,努力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吉林启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专项行动,支持两批104户初创期科技企业成长。投入1.4亿元对1561户企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给予补助。选派两批596名科技人才入驻企业兼任“科创副总”。

截至2023年底,吉林省累计注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78户,增幅排名全国第2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90户,创历史新高。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重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

造“金钥匙”

向新产业和新成果进军

牵好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还要找到转型升级的“金钥匙”。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积极培育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建设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

立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吉林进一步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谋突破。

作为全球首创颠覆性创新产品,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自主研发制造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因续航时间长、载重能力大、体积小巧、抗低温、抗强风的特性,在2023年火爆出圈。该无人机的机身采用了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碳纤维。

近年,吉林化纤既实现“有中生新”,拳头产品T800、T1000级强度碳纤维性能不断提升;又实现“无中生有”,高精尖产品能“上天下海”……2025年,吉林省碳纤维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

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机器人和机械臂在有序加工汽车轮毂。“通过对产线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工1件产品从过去的2分钟缩至18秒,人员从8人减到2人。”董事长李吉宝说。

吉林正以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引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2024年全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计划提升至50%。

作为东北传统老工业基地,其石化、冶金、农机、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都具备推陈出新的基础和条件。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吉林正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力军的新型工业化,主攻现代化大农业巩固提升排头兵地位。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谋突破。

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牵引新质生产力加速生成,吉林积极引导各地更好推动错位发展、补位发展、进位发展。

长春算力中心超算机柜和智算机柜在全负荷计算。长发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润涛表示,该中心拥有“超算10P+智算300P”的算力规模,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超算10P,就是每秒可进行1亿亿次的计算。天气预报数值预算若在此进行,预报未来120小时天气仅需0.5小时。

吉林整合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攻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施“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累计投入7.34亿元组织实施了23个省重大科技专项。

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向“高处”攀。

全球一张图一年更新3次、全国一张图一年更新9次……108颗卫星组成的“吉林一号”星座,在国内首次自主完成业务化应用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信息传输从“单车道”拓成“高速路”,又快又稳。

发展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这家成立9年多的商业卫星公司,印证着人们对中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共有认知。

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向“精处”进。

AI数据驱动算法、分子动力学模拟……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研究院内,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药研发工作,研发成功率不断提升。追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不吝投资研发,该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林伟介绍,2023年公司将营业收入的16%用于研发。

科技创新要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探针在生物样本上“游走”,选中零点几微米的单细胞目标后,将其分离弹射至接收装置。长春长光辰英生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可视化单细胞分选仪,能为功能微生物及细胞筛选、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循环肿瘤细胞筛查提供最精密的样本。

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向“广处”拓。

“风光”正盛,“山水”聚汇,“氢风”徐来。吉林西部风光资源富足区的“陆上风光三峡”,东部山水资源富集区的“山水蓄能三峡”,大力实施“氢动吉林”“航煤绿动”“醇行天下”行动,推动绿电变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打通新能源全产业链。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用好本地资源禀赋至关重要。

2023年,吉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40.4%,超过煤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依托新能源优势,吉林省氢能产业发展水平已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吉林省能源局相关同志介绍,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无限可能。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对卫星产品进行总装测试(2024年1月10日摄)王晓林摄/本刊

通“堵塞点”

向新领域和新发展谋突破

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向新领域和新发展谋突破,吉林催征鼓声正酣。

吉林清醒地意识到,一些因素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本地转化能力偏弱,整体产业链长度不够。以汽车产业为例,配套产业规模不大,产学研联合体打造已起势但未成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吉林还需‘内外兼修、本末兼顾’,实现创新研发再突破,产业链条再拓展,服务载体再筑牢,质量品牌再塑造,服务保障再细化。”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赵儒煜说。

“我们要聚焦打破科技成果和产业化‘两张皮’,迅速提升科技成果在实际产出中的供给能力。”吉林省科技厅厅长李岩说,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双轮驱动。

——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提升前端供给能力。

整合大校大院大所科教创新资源,举全省之力构建有组织攻关核心技术的新机制;启动建设长白山实验室、三江实验室、吉光实验室,利用高能级创新平台集中力量攻关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

——盘活创新主体力量,提升末端承载能力。

从“独自绽放”到“实现共赢”。围绕产业创新强化需求和场景牵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协同,推动政策、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企业集聚。

“政府要深挖企业科技需求,搭建匹配对接平台,让新技术最快找到最适合应用的归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杨小牛说。

把握“放”与“活”的关系,让人才扎根充满干劲。吉林省出台“人才政策3.0版”,安家补贴发放、子女就学安置、配偶就业安置等,对人才“引育留用”。2023年,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达13.3万人,留吉率创历史新高。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王冰说,吉林省高端人才连续两年进大于出,累计超过4万人次享受到人才政策红利,“用项目吸引人,用事业留住人”的生态渐成。

多位受访专家称,吉林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优势、有条件。光电信息、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有成果、有人才、有基础。光电芯片等成果不断涌现,昭示着未来吉林有底气、有潜力、有希望成为产业主力军;再沿着产业链条构建下游,将其应用到智能工业机械、智能农机等领域,大有可为……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吉林有机会在新赛道竞逐中冲在前列。”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宋刚说。

“在创新研发上求突破,在延伸链条上求突破,在载体建设上求突破,在质量品牌上求突破,在服务保障上求突破,以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吉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参与采写:黄维)

(《瞭望》2024年第14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390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