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整整两个小时精心妆扮,黎倩雅终于心满意足地踏出家门,她即将赶赴相亲对象张聪的约会。
之所以如此郑重其事地打扮自己,是因为她已经做出一个决定,她准备与张聪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黎倩雅与张聪是通过媒人牵线相亲结识的。
彼时,她已 29 岁,即将迈过 30 岁这道人生的重要关卡,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龄剩女。
父母比黎倩雅更为焦急,不断地托人为其安排相亲。
张聪其貌不扬,起初黎倩雅本无意继续发展,然而媒人告知她,张聪自主创业,凭借自身能力购置了车与房,如今公司规模虽不大,但也有二三十名员工,黎倩雅若嫁过去,即刻便能成为老板娘。衣食无忧,不用上班,尽享阔太太的生活。
如此优秀之人竟能相中自己?
黎倩雅心怀疑问,但对着镜子审视自身,便也释然了。
黎倩雅天生丽质,身材曼妙。若不是初恋失恋给她带来巨大打击,或许她早已步入婚姻殿堂。
这些年来追求黎倩雅的人不在少数,可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初恋少年那挺拔的身姿,帅气的脸庞。
黎倩雅思忖再三,觉得就是张聪了,好看不能当饭吃,衣食无忧显然更为重要。
于是,黎倩雅决定尝试交往。
与此同时,同事也为她介绍了一个男人,名叫贾俊杰。
贾俊杰长相帅气,颇具明星风范,最为关键的是,其模样与黎倩雅的初恋有几分相似,而且嘴甜,甜言蜜语张口就来。
只是缺点也很明显,贾俊杰家境贫寒,既无车也无房,工作亦不稳定。
见面之后,两个男人对她均怀有深厚的好感。
张聪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她,贾俊杰下班后则清闲无事,在微信上与她聊得热火朝天。 她一时难以抉择。
所幸,她身为女生,掌握着主动权,与谁约会,跟谁外出游玩,皆由她做主。而且凑巧的是,张聪工作忙碌,没有太多时间主动邀约她,贾俊杰经济拮据,也不轻易约她外出消费,正因如此,她在两个男人之间周旋得游刃有余。
脚踏两只船的感觉让她体会到了网上所说的男人的成功——“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尽管对她而言,尚不知谁是红旗谁是彩旗。
被两个男人簇拥的日子幸福而甜蜜,她难以割舍,于是一直这般持续着。
终于,她到了 31 岁,母亲见她始终未能做出选择,以为她对这些人都不满意,又为她介绍了更多的男孩。
她的行程因此被打乱,她颇感气馁,决定当机立断,要在张聪和贾俊杰之间选定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到了这个年纪,她恍然领悟,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有钱便拥有了一切。她甚至想到,张聪如此富有,婚后自己衣食无忧无需上班,与贾俊杰藕断丝连也并非毫无可能。
于是,黎倩雅精心装扮得明艳动人前去寻找张聪,准备与张聪敲定婚事。
一路上她都在想着,要张聪给她买辆车,再在她的名下买套房,至于彩礼,也不能少了……
一顿丰盛的大餐过后,两人如往常一般,在一家酒店开了房间。
翻云覆雨之后,黎倩雅依偎在张聪的怀中,柔声细语的说道: “聪,我们交往这么久了,对彼此也都了解得差不多了,我觉得我们是不是该把婚事提上日程了……”
“什么?”张聪略显惊讶地说道。
“怎么了?”
“我以为你没相中我呢?”
“讨厌,没相中你,我会跟你……”
“你不只是跟我一个人吧……”张聪悠悠地说道。
“我……”黎倩雅瞬间哑口无言。
原来,有些事他未言明并不代表他不知晓。
关于婚礼、彩礼、婚后的种种设想,她想了那么多,此刻却如鱼刺哽在喉中,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了。
张聪看着她,继续慢悠悠的说道:“其实我不瞒你,你在挑选比较,我也如此,我这边有好几个人选,其中有两个你还认识……”
黎倩雅愣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待反应过来,她迅速穿好衣服,一把抓起自己的包,如飞一般逃离了那个地方。
过了两日,黎倩雅想明白了,即便没有张聪那般优越的物质条件,她还可以选择玉树临风的贾俊杰。
这样的话,房子让贾俊杰想办法凑钱出个首付,剩余的钱逼着贾俊杰父母向亲戚朋友借出来。
轿车怕是买不了新的了,黎倩雅可以和父亲商量一下,把她家那辆旧轿车当嫁妆带过去,然后以此让贾俊杰家多出些彩礼……
问题想妥后,黎倩雅主动约了贾俊杰。
在一家小旅馆一番云雨之后,黎倩雅开始与贾俊杰商议结婚事宜。
“你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凑个首付,让你父母再……”
“等等……”贾俊杰打断了黎倩雅的话语:“咱们结婚的话,就住在老家,老家有房子,不用在市里买房子,我们在市里工作就住在你家,你父母要是觉得不方便的话,在你家小区附近再买一套房子送给咱俩,你爸新买那辆轿车算作咱俩的,我带你回老家了,你也有面子……”
“什么意思?你不出彩礼,还要这么多嫁妆?”黎倩雅不可思议的看着贾俊杰。
“婚前和男人睡过的女人,还要什么彩礼?再者,你又不是只跟我一个男人睡过,别以为我不知道……”
“我愿意娶你,你就应该感恩,就你这个岁数,你这些经历,除了我还有那个男人敢要你?”
望着贾俊杰的嘴脸,黎倩雅再次陷入了恍惚之中……
听说关注我的人都暴富了~
我是贤东,期待与您的交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3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