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萨达姆将海湾危机比作香港问题, 钱其琛当面驳斥: 完全不同

红色风云录2024-07-07 10:04:51  69

1990年7月,沙特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钱其琛受命前往沙特,负责签署中沙两国建交公报。访问的第一天,钱其琛和沙特外交大臣举行了会谈,双方商定第二天正式签署公报,结果到了第二天,这位外交大臣却不见了踪影。

一整个白天,钱其琛都没有见到沙特外交大臣的踪影,原定的签字也只能暂时取消。沙特方面告诉钱其琛,外交大臣有紧急事务处理,让钱其琛心中不禁有些担心,生怕建交的事情发生变故。

到了晚上,沙特外交大臣又突然出现,由于建交公报还没有定稿,钱其琛和外交大臣举行了单独会谈。当天晚上9点40分,钱其琛和沙特外交大臣步入会议大厅,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建交公报上签字。

沙特外交大臣告诉钱其琛,之所以没有按照原定时间签署公报,是因为国王让他赶赴伊拉克和科威特,调解两国发生的矛盾。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初期,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矛盾就已经产生。当时伊、科两国都属于奥斯曼帝国,后来又被英国人统治。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而科威特却直到1961年才宣布独立。

由于两国独立之后,边界一直没有完全划定,因此不时就要闹起边界纠纷。科威特国家虽小,但石油资源却十分丰富,而伊拉克经历了两伊战争之后,欠下一大堆的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欠科威特的。

进入90年代以后,伊科两国更是因石油价格而争执加剧,阿拉伯国家一直在为调解这两个国家的纠纷而努力。但谁都没有料想到,就在沙特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不到一个月,萨达姆悍然发动对科威特的入侵,伊科矛盾顿时上升到兵戎相见。

此时距离两伊战争结束还不到两年时间,萨达姆为何选择入侵科威特呢?因为萨达姆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信奉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宗旨,热衷于通过武力来实现统一阿拉伯世界各国的梦想。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科威特曾经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因此萨达姆以此为借口,迈出了他争夺地区霸主的第一步。同时,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可以大大缓解伊拉克的经济问题。

为了将入侵科威特变得“合理合法”,萨达姆早在半年前就开始酝酿。先是在债务问题上做文章,以两伊战争阻挡伊斯兰革命祸水为借口,要求债主们放弃对伊拉克的债务。然后,萨达姆利用石油问题上的纠纷,对科威特进行勒索,要求科威特捐助伊拉克100亿美元。

其实,萨达姆早已经料到科威特不会同意,100亿美元的捐助不过是他为出兵制造的借口。在萨达姆的授意下,伊拉克外长向阿拉伯联盟递交了数万字的公开信,直指科威特在两伊战争期间,将军事设施修到了伊拉克的领土,还侵占了伊拉克的油田:

“科威特政府对伊拉克进行了双重侵略。”

阿拉伯联盟立刻派人出面干预和调解,结果伊拉克方面漫天要价,科威特坚决不同意,会谈不欢而散。会谈破裂仅仅过了不到一个小时,萨达姆下令向科威特发起进攻。

伊拉克6万军队和350辆坦克在飞机的掩护下,直扑科威特城。短短几个小时的战斗,科威特彻底败下阵来,萨拉姆成立了完全听命于他的傀儡政权,并宣布科威特成为伊拉克的第19省。

对于萨达姆此举,中方坚决表示反对,呼吁伊科两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许多阿拉伯国家也向中国派来特使,希望中国派高级特使出访伊拉克和海湾地区,寻求和平解决危机的办法。

就这样,中央决定派钱其琛出访中东,以特使身份访问埃及、沙特、约旦和伊拉克。与埃及、沙特和约旦外长交流过对待海湾危机的态度后,钱其琛直飞巴格达,与伊拉克副总理举行了两轮会谈。

会谈结束后,伊方派车接钱其琛去见萨达姆。路上车子开的飞快,没有任何的阻拦,直到到了一个像是兵营的地方,钱其琛一行换乘另外两辆车继续前行。

当天上午,钱其琛就见到了萨达姆。萨达姆一身戎装,腰上还挎着手枪,很有大战降临的气氛。钱其琛首先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海湾局势的关切,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危机,萨达姆毫不客气地说:

“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就如同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紧接着,萨达姆从历史上讲述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关系,指责科威特和西方国家有勾结,企图用经济战搞垮伊拉克,所以伊拉克的行动完全是出于自卫。

“香港问题完全不同于伊、科关系。”对于萨达姆的说法,钱其琛毫不留情地指出不当之处。因为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领土,中国在香港被霸占的前提下,仍采取和平方式与英国谈判,而伊拉克和科威特有外交关系,两国都是联合国成员和阿拉伯联盟成员,无论如何伊拉克军事占领科威特都是不能接受的。

“美国是否真的要打仗?”萨达姆听完钱其琛讲话,当即将话题转移到自己更为关心的问题上。当时美国方面已经开始向海湾地区增兵,企图阻止伊拉克进一步入侵,并尽快从科威特撤军。

“一个大国集结了几十万大军,如果没有达到目的是不会不战而退的。”钱其琛明确表示:“中国不准备充当调解人,伊拉克应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话说至此,萨达姆仍没有表示出任何愿意撤军的意思,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面对美军重兵集结海湾地区,萨达姆加紧备战,不但向科沙边境增调了20个师的兵力,还扣留了在科威特和伊拉克的西方人作为人质,以阻止美军轰炸。萨达姆的不理智,让事态迅速恶化,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海湾增派更多的兵力,同时派人四处游说,动员盟国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组成联盟,共同对抗伊拉克。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40多个国家69万余人组成的多国部队云集海湾地区,但沉浸在霸主梦中的萨达姆仍毫不示弱,扬言“打一千年也不撤兵”,并加紧扩军备战。

很快,多国部队开始执行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连续38天的空袭,伊拉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损失程度让萨达姆始料未及。紧接着,多国部队分四路发动地面进攻,毫不费力就进入伊拉克境内,迅速将伊拉克最精锐的部队围歼,以至于伊拉克将士士气完全丧失,几乎见到美军就投降。

萨达姆见大势已去,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不得不宣布停火,并决定在一天内完全从科威特撤军。如果萨达姆早听从钱其琛的劝告,清醒意识到所面临的危险,也就能够避免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打击。

参考文献:

[1]钱其琛著. 外交十记.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10.

[2]杨洪林著. 从伊拉克战火中走来.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1.

[3]王天瑞主编. 随访纪行.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01.

[4]张维秋著. 萨达姆霸主梦的破灭.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7.05.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3457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