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界之中话语权、艺术性、欣赏门槛最高的古典钢琴界之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钢琴奖项——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已经举办了过百年,但仅仅只有17位金奖获得者,其中更是包括了古典钢琴界的传奇人物:阿格里奇,以及傅聪、波利泥。而我们所有中国人之中,仅有一位获得过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李云迪2000年获得金奖。
基于李云迪是唯一一位中国“肖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获得者,在网络舆论上有着非常多的争论,包括但不限于:
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是世界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吗?怎么评的?
郎朗为什么没有参加肖邦钢琴大赛?是不会弹吗?
李云迪是肖邦大赛唯一的国人,为什么很多人说没有参加的郎朗钢琴水准比他高?
今天从专业视角,将对关于肖邦钢琴国际大赛揉碎来讲:
1: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以下简称,肖赛)是所有器乐比赛、古典钢琴、钢琴比赛之中,含金量最高的比赛。和柴可夫斯基钢琴国际比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并称为世界最权威的顶级三大古典音乐赛事,但是三个比赛的含金量是有高低差顺序是: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
郎朗13岁获得柴可夫斯基青年国家钢琴比赛金奖的含金量,其实是略逊色于李云迪获得的肖邦国家钢琴大赛金奖。李云迪获得的肖赛金奖,在第一意义上是目前中国在古典音乐、古典钢琴上所获的最高奖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2:肖赛的评判标准是:仅仅针对于肖邦的钢琴作品,巴赫、贝多芬、李斯特等钢琴曲目都不考虑。并且需要满足于当届肖赛评委的审美,由评委打分,而评委则是历届肖赛的获奖者,一届肖赛将产生六名获奖者,如果评委一致认为本届参赛者并未达到金奖的创意,那么将金奖轮空。这就是为什么肖赛举办了这么多年但仅仅只有十几个金奖的原因。从侧面表明:李云迪所获的肖邦大赛含金量是很高的。
3:肖赛评委的打分标准是:根据参赛者选择的曲目,拿到参赛者演奏的钢琴谱。评委将根据自身对于肖邦曲目的乐谱理解,来倾听参赛者的演绎是否具有较高的还原程度,作为基础分。这部分考量的参赛者自身对于肖邦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音色、节奏、律动、旋律的理解是否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维度来完成塑造。那么参赛者的理解会形成独特的谱面,谱面是否完成就会成为基础判定。
除了基础之外,便是评委的审美,这一点非常关键。不同的评委对于同一首曲子的看法是非常迥异的。而且大部分的肖赛评委都不是金奖,而是第二名至第六名,所以也存在较大的主观判断。
郎朗为什么不参加含金量如此之高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答:加入柯蒂斯便不参赛
那么,肖邦比赛的含金量堪称古典音乐和钢琴器乐比赛的业内世界之最,为什么郎朗不参加?答案其实很简单:郎朗在13岁之后,就不再参加任何比赛了。
准确的说是:郎朗在13岁凭借着柴可夫斯基青年国家钢琴比赛获得金奖之后,申请了柯蒂斯音乐学院。被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院长黄金左手格拉夫曼发现天赋,直接收为关门弟子。而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院长,黄金左手站在了最高古典教育的视角,表明了他对于比赛的态度是非常抵抗的。
格拉夫曼就郎朗为什么不参加肖赛,做出了直接回应:
柯蒂斯院长-郎朗最重要的恩师
我完全反对比赛。举个例子:我不允许郎朗参加比赛,除非郎朗他哭着乞求让他去参加一个比赛。郎朗听从了我的建议,
所以本质上,郎朗并未参加肖邦大赛的原因是因为:师父不让他去。并不是网络上大众认为的:郎朗咖位超出了肖赛,肖赛这种东西就和奥运会一样,能拿金牌就不在乎再多一块。那么为什么郎朗的师傅格拉夫曼不让郎朗去呢?对于这一点格拉夫曼也做出了具体的回应:
你去参加比赛(的意义),不仅仅会获得数千美金的奖金,(最重要的是)还会被乐队指挥听到,这可能是你职业生涯的开始。但是对于郎朗而言,我就他的引荐人。因为大部分的(顶级)古典指挥家我都认识(完全没有必要通过比赛,我的引荐渠道话语权是一切比赛都比不上)。
如果你去参加比赛(默认郎朗第一名),你总是会认为自己是弹的最好的。你也没有学习新的曲目(一直在消耗天赋会导致审美的扭曲)。然后六个月后又要参加另外一场比赛,这样你的曲目一直是两年前才学习的曲目(这两年等于是毫无长进),最终你永远只能演奏一首曲目。
作为世界最顶级的音乐学院柯蒂斯院长,格拉夫曼自身就是最顶级的古典钢琴家,也是古典钢琴界最好的教育家。他直言表达了:比赛对于古典钢琴家的艺术培养毫无意义,比赛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的一种放大镜。对于郎朗而言,作为柯蒂斯院长关门弟子的含金量,其实是高于肖邦金奖。
如此,郎朗从13岁成功考入柯蒂斯之后,就再也没有参加任何比赛。13岁到17岁这四年,郎朗如同苦行僧一样,在柯蒂斯完成了生涯最重要的学习过程。而从18岁开始,就在李云迪获得肖邦大赛金奖之时,郎朗已经从参赛者转变为了——青年独奏钢琴艺术家。这也是导致为什么说:郎朗的咖位、技术、成就比李云迪要高出很多的原因。
肖赛等比赛仅仅是音乐生涯的开始,古典钢琴的顶级艺术舞台是——独立商业发展
肖邦比赛也好,柴可夫斯基比赛也罢,甚至于一切的比赛都只是一个:获得关注度的最佳方式。在古典音乐的发展之中,比赛仅仅是器乐演奏家的第一步,这一步的高低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比赛获得何种的音乐资源。这里就存在了较大的差入:
1:郎朗13岁通过柴可夫斯基大赛,成功被人发现,又找到了最佳的钢琴教育家——柯蒂斯院长格拉夫曼。所以他不需要再去比赛,只需要好好接受教育完成艺术家的培养和自我风格的养成。
2:李云迪18岁通过肖邦大赛出道,结果却并没有继续深造。肖邦大赛的金奖,成为了李云迪生涯的最高峰。而郎朗的柴可夫斯基大赛不过是郎朗的起点。这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3:一个顶级艺术家,是需要天赋、热爱、个人风格等等维度。郎朗接受的教育和表达的音乐,都是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肖邦的市场商业受众其实偏少,远远不如郎朗所坚持的李斯特式浮夸而又猛烈的极致炫技。
所以肖邦的的确确是比赛之中含金量最高的,但是对于一位古典钢琴家的音乐事业而言,肖邦比赛也仅仅只可支撑一个起点的曝光度,而要想成为一位成功、顶级的钢琴艺术家,那么独立的商业发展之路,才是更高层次的舞台和发展。李云迪和郎朗之间的差异性,就在于市场接受度和个人艺术化的舞台效果。
综上,李云迪依旧是世界范围内古典钢琴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肖邦大赛唯一国人获得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比肖邦比赛更为高层次的商业发展上,李云迪并没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个人艺术风格,这极大程度导致了发展受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