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师被围是韦杰的责任, 吴成德杀马的那刻就知道自己走不出去

文山聊武器2024-07-03 16:00:14  97

1951年春,志愿军奋力展开第五次战役,此役历时整整一月,却成了透支之战。

部队因疲惫不堪,加之空军支持缺失,陆军装备简陋不堪,人多粮少,弹尽粮绝,大抵战果未如人意,最终只得黯然退场。

第3兵团的第60军却在北汉江南岸处于三面受敌之地。

180师强渡北汉江,却又被美军机械化部队隔离在江北,与军部音信全无。

这一师的数千人未能突围成功,葬身异乡,成为志愿军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页。

180师被围是韦杰的责任,吴成德杀马的那刻就知道自己走不出去。

彭总痛心疾首

1951年春,朝鲜战场硝烟再起,志愿军发动了激烈的第五次战役,这一战役历时整整一个月,使得参战的部队筋疲力尽。

由于缺乏空军的支援和先进装备的短缺,再加上后方供应不足,导致部队面临严重的粮食和弹药匮乏。

正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战役未能取得预期的战果,最终志愿军不得不选择撤退。

彭德怀将军洞察战场形势,于5月22日发出电令,指示各兵团在撤退时应留守部分力量,采用“逐步后撤、节节阻击”的策略,以期在撤退过程中大量消耗敌人兵力,为主力部队的安全转移提供掩护。

然而,执行过程中,情况远比预想中复杂。

在撤退中,志愿军第3兵团的第60军尤为不幸,其所属的第180师在北汉江南岸撤退时,被美军特遣部队成功切割,形成了极端危险的三面受敌局面。

5月25日,该师在抢渡北汉江时,竟被美军机械化部队隔离在江北,与军部及其他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一突发状况使得整个师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

接到情况汇报后,彭德怀急电第3兵团迅速派遣第60军的第181师和第179师前往救援。

不幸的是,正当第3兵团司令部组织救援行动时,又遭到敌机的轰炸,导致通信中断,与下属部队失去了联系。

第60军军长韦杰尽管意识到第180师的困境,但其救援行动却因力度不足和准备不充分,效果甚微。

结果,第180师的数千官兵未能成功突围,被困在敌军重围之中,这成为志愿军自抗美援朝以来遭受的一次极为严重的损失。

彭德怀对此事极为悲痛与愤怒。得知第180师师长仅带少数人成功突围而回,大部分官兵伤亡或落入敌手,他认为这是不可饶恕的过失。

在审查这一失利的会议上,彭德怀情绪激动,对第60军军长韦杰的责任提出严厉的质疑。

彭德怀在会上愤怒至极,高声斥责:“韦杰,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

“你们那个180师,是可以突围出来的!你们为什么说他们被包围了?敌人的坦克汽车沿公路从180师前面过去了,敌人并没 有发现,他们中间也没有敌人,后面也没敌人,部队完全 可以利用晚上突围出来嘛!”

“哪有这样惊慌失措地把电台砸 掉,把密码烧掉的?像你这样的指挥员就是该杀头!”

会议气氛紧张,无人敢言。

终于,新任志愿军副司令陈赓缓缓起立,试图缓和紧绷的氛围,他平静地说:“彭总,大家肚子都饿了,该吃饭了吧 。”

彭德怀瞥了陈赓一眼,面无表情,良久,他终于松了口气,说:“好吧,吃饭。”

言罢,紧张的会议宣告结束。

彭德怀将军对此事感到异常痛心,他在向毛主席和军委的电报中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坦承了指挥上的失误。

彭德怀坦诚地表达了对180师遭受的苦难的悲痛与自责,表明志愿军高层对此事的重视及其决心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毛泽东主席在接收到彭德怀的汇报后,对韦杰说:“180师的事,各级都有责任。”

毛主席认为责任并非单一层面的,而是系统性的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和环节。

毛主席继续指出:“一句话,各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才使得180师陷入困境。”

这不仅仅是单个单位的问题,而是包括最高指挥部在内的多个层级的责任。

他认为,若是各级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或许能有效避免或至少减少这种损失。

这一事件后,主席也反思了整体战略的安排,他有些自责地指出:“五次战役,我看是打得急了,打大了,打远了。”

孤立无援,分散突围

1950年6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战局的发展使朝鲜境内的战火很快蔓延到鸭绿江边。

当年10月中旬,数 十 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跨过鸭绿江。

吴成德所在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六十军第 180 师正好在第五次战役打响之前进入朝鲜。

1951年5月,朝鲜战场上的春季攻势因后勤补给跟不上而陷入暂停,这使得志愿军的一线部队在前进中被迫停步,战斗势头受阻,导致形势发生了不利于我方的重大转变。

彭德怀面对这种突变的形势,果断决定结束此次战役,命令主力部队撤退到三八线以北进行休整重组,以期重新整顿并恢复战斗力。

在撤退命令下达的同时,第180师在吴成德的指挥下,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任务——掩护主力部队的安全撤退。

根据上级的战术部署,第180师需要在指定的战区内阻拦敌军3至5天,为主力部队的有序撤退争取宝贵时间。

然而,情况迅速恶化。

5月24日,当第180师准备向北撤至汉江以北地区时,突遭敌军的前后夹击,形成了极其严峻的战场环境。

敌军的机动部队利用地形和战术空隙,迅速向第180师施加压力,使得师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5月26日,第180师完全被敌军包围。

面对逼近的敌军和不断收紧的包围圈,第180师在春川附近的山谷中召开了紧急党委会,讨论突围策略。

会议氛围沉重,所有与会者都深知师部的处境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四周环绕的是敌人的步兵和坦克部队,不断靠近的敌军使得第180师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至极限。

山谷中,炮火的余烟和硝烟交织,树木被连根拔起,地表被翻腾的泥土覆盖,处处可见的士兵遗体和散落的军械,都凸显了战斗的激烈。

志愿军官兵已断粮数日,弹药接近耗尽,伤亡人数急剧上升,战斗力严重下降。

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180师这支部队,曾在无数战斗中显现英勇,此时却面临它们所经历过的最为艰苦的挑战。

这支部队不仅牺牲了许多人员,1万名官兵还被敌军团团围困,士气与物资皆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

在那个昏暗的帐篷里,师代政委吴成德面色凝重地主持了这场关乎生死的会议。

帐篷内的灯光昏黄,映照出每一个人紧绷的面容。

吴成德同样难以抉择,心情沉重的他几次发问:“大家看咋办?”

会议上的气氛沉重至极,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死神的阴影在逐渐逼近。

突然,一个声音划破沉寂:“分散突围!

分散突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也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多点出击,分散突围是下策中的上策。

因此,这个提议很快就获得了大部分人的赞同。

与战友同在

在黎明前的漆黑中,一声声激烈的枪战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吴成德骑着马巡视战地,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响彻云霄。

他在每一个团前驻足,检查突围的准备情况。

就在他掠过一条幽深的山沟时,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声苍凉的呼唤:“吴政委,我们受伤了,走不动了!”。

原来,一批伤员因重伤难以跟上大部队的脚步,被遗留在山沟中。

吴成德心中一紧,立刻指示通信员迅速联系他们的团长,为这些受伤的战士安排救援。

而就在这段紧张的时间里,师部已经调整了位置。

当吴成德带着警卫员和通信员返回时,师部的行踪已然无从寻觅。

他们只得骑马向西,试图追赶师部。

此时,敌军的照明弹一颗接一颗落在夜空中,探照灯如同觅食的猛兽,在山坡上扫来扫去。

枪声不绝于耳,战火连天,双方的交战愈发激烈。

远处,吴成德一行人在探照灯昏黄的光芒下,终于来到了一个山口。

他们惊讶地发现,超过300名的180师伤员挤作一团,他们因行动不便,未能跟随部队及时撤离。

这些伤员看到吴政委,仿佛看到了最后的一线希望。

他们焦急地询问:“吴政委,我们能冲出去吗?吴政委,前面有多少敌人?吴政委,你一定要带上我们啊!”。

面对这些满眼期待的战士,吴成德政委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他知道,如果现在放弃这些战士,只顾自己追赶师部,虽可能安全,但如何对得起这些共同奋战的战友们?

他果断地翻身下马,走进这群伤员中间,决定与他们共度难关。

他明白,这样做可能会被敌人围困,难以突围成功。

但他宁愿如同船长与沉船共存亡一般,要在这生死的十字路口,与兄弟们并肩作战。

为了让大家安心,吴成德拔出手枪,对准自己的战马扣动扳机。

随着一声枪响,战马倒地。

他高声宣布:“同志们,我与大家同在!”

伤员们顿时安静了下来,被这一幕深深震撼。

他随后将伤员们分为几组,每组由一两名干部带领,开始有序地突围。

夜色中,他们互相搀扶,步履蹒跚地向自由和希望迈进。

其实,在吴成德决定杀马的这一刻,他心中也清楚自己是走不出去了。

但在这生与死的十字路口,吴成德选择了与伤员们在一起。

可是敌军已经将炮火和机枪的怒焰锁定了每一条退路,同时加紧缩小包围圈,铁血的封锁使得本就行动艰难的大批伤员想要突围犹如登天。

道路以封锁,去路更艰。

据后来统计,第180师的万余名官兵中,只有不到四千人成功突围,剩下的七千余人,或战死沙场,或沦为阵俘。

在朝鲜战场的残酷碾压下,180师这次惨重的损失,几乎占据了志愿军战俘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自抗美援朝以来战俘最多的一次悲壮行动。

战斗的烽火渐息,吴成德带领残存的战士们在朝鲜37度线附近的山林中转入游击战争。

他们与苍天为盖,地为床,生死与共,同舟共济。

他们在山林中艰苦卓绝地坚持了长达14个月,直到队伍只剩下3人时,最终未能逃脱美军的搜山队,被俘。

吴成德是2万多名志愿军战俘中职务最高的一位。

其实,当吴成德在绝望中决定牺牲自己的战马,他的心中早已明了,自己与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可能永远无法割舍。

战斗的残酷让吴成德深知,生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即便如此,他也愿意和战友们一起走到最后一刻。

在硝烟与迷雾中,是生是死,是进是退,人们或许只能任由命运。

参考资料:

吴成德: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被俘者

郜合启

彭德怀三怒为援朝

张霖

毛泽东密召韦杰夜进中南海

郝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763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