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上月28日,中央接纳香港特区政府的建议,内地居民旅客自香港进境内地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由现行的5,000元提高至12,000元,同时保留在进境口岸免税店额外购买人民币3,000元免税商品政策,额度合计人民币15,000元。新政策于本月1日已在罗湖、福田、深圳湾、西九高铁站、港珠澳大桥的陆路口岸实施,并将于8月1日在所有口岸实施。对香港特别是商界而言,新政策自然是好消息,但是从长远的治港方针来看,则未必是好事。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便要从政策的出台背景中说起。内地旅客从香港入境的免税额度,本来跟内地旅客从海外回国的额度一样,都是5,000人民币,原因是香港奉行一国两制,根据《基本法》第116条获享独立关税区地位,并根据《基本法》第114条保持自由港地位,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实施零关税政策,所以相对于征收入口商品关税的内地海关而言,香港特区属于关境上的「境外」,免税额亦因此跟海外回国的内地旅客一样。
如今的政策改变,便等于内地海关割走自己进口关税的肉,以此吸引内地旅客到港购买进口商品,又或者内地旅客在海外购物后,再经香港返回内地。在如此的割肉过程中,主要受惠是香港本地零售或饮食商,或者是铺主们,港府并不会因此而赚取任何关税收入,只有可能因为零售或饮食商获利而取得税收,而且根据《基本法》第106条,港府税收根本不用上缴中央,意味着在今次提成免税额中,内地基本上是单纯受损而不获利。
另一方面,所谓的增加免税额,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关税收入减少,因为进口商品除非国内不能生产,否则进口货跟国货本身便存在着竞争关系,意味着增加免税额不但增加了内地游客购买海外商品的诱因,同时亦是在降低国货的竞争力和消费力,对国家的内循环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是次增加免税额其实亦会影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因为海南省自2011年起,亦有离岛免税政策,内地居民在岛内免税店单次购物不超过10万元,都会获得免税优惠。
换言之,今次中央接纳特区政府提高关税免税额的建议,等于变相默许香港挖海南的「墙脚」,如此一来便衍生一个问题:中央牺牲关税利益,削弱国内商品及海南旅游的竞争力,以此帮扶香港,究竟是为了些什么?归根究柢,是香港自从2004年开放自由行以来,从内地访港游客身上赚钱太过容易,令本地整个旅游、零售和饮食业态,长期不思进取,甚至产生「端起碗吃粮、放下碗骂娘」的心态。
大家若非失忆的话,自然会记得所谓本土派在十多年前的崛起,并且做出排斥自由行旅客之事,此种排陆浪潮到了2019年的黑暴达到顶峰,并在翌年的新冠疫情爆发时,提出了所谓的「封关」诉求。虽说「封关」的作用到了后期,因全球防疫的失守,变成了防范疫情倒灌入内地的措施,但港府最初接受「封关」的诉求,则是因为担心香港受内地的疫情所累,所以到了香港在第五波疫情失控之后,港商意见便变为主张「通关」,以求内地自由行能来港消费。
是故,所谓建制派和港府后来提议增加免税额,主要是因为他们在2023年成功争取「通关」之后,不但没有预期中的自由行旅客涌港买买买,还让港人发现了北上消费更具性价比的事实,结果造成了消费和饮食业生意额大幅减少,继续下去的结果必然会令部分店铺倒闭,对香港的铺租带来下行压力,使部分拥有多间铺位和商场的地产商身家缩水,亦会令部分以按揭形式购入铺位的业主,有机会因为入不敷支而无力偿还贷款。
正因如此,香港自今年初开始,便出现两种声音:一是要求港府向港人开征离境税,建议者虽强调海陆空路都会开征,但明眼人都知对方是用海空两路,掩饰对方想以陆路征税,降低港人北上消费的意图;另一种声音则是增加内地游客循香港返回到免税额,拉近香港跟海南省的免税额差距,以此增加内地居民来港购买进口商品的欲望,说到底便是要内地割关税的肉,来帮香港跟海南的免税店争生意。
由此可见,增加免税额的提议,根本是只顾香港一地,甚至是本地部分阶级利益的山头主义政策,对于其他地区乃至全国而言,除了能让部分内地居民能以更少钱买到进口商品之外,根本看不到其他益处。既然如此,中央如今的让利,究竟意义何在?若说是为了香港整体利益,此一政策真是能产生所谓的「滴漏效应」乎?与此同时,我们又有否从2004年开放自由行中汲取教训,避免今次的让利政策,又变成另一次割肉喂虎之举?可以说,虽说政策已经宣布,但是当局似乎仍有考虑上述问题的必要。
文:陈凯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