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当祁晓龙在与鸿蒙团队谈进一步合作的时候,得知了“纯血鸿蒙”的推进计划。华为当时这一与安卓彻底“切割”的举动,在他看来有些仓促,甚至暗藏风险。
“虽然华为拥有强大的动力以及决心要做成这件事,但我也有些犹豫,即便是到了现在看到当前进展,还是有很多人对华为今年能上线‘纯血鸿蒙’感觉不可思议。”在近日的一次采访中,祁晓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应用生态是鸿蒙能否成功的核心,能提供给用户足够多的好应用是关键。
作为蚂蚁数科移动科技总经理,祁晓龙每天接触着大量的APP开发者。在他看来,在操作系统可见的风险面前,很多开发者更愿意等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时机成熟后再跟上。
然而,外界低估了华为的决心。去年年中,华为已经为“纯血鸿蒙”斩断了后路。在剔除了传统的Linux内核以及AOSP等代码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亲自督战,内部各业务线交叉借力,开始了对国内头部应用以及行业应用的密集覆盖与攻坚。
一位参与其中的华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大家经常是一周跑几城的节奏,最快的时候,只用了两个月时间,鸿蒙原生应用启动开发的数量就增长了20倍。”
“目前,TOP5000应用已加入鸿蒙生态,满足了用户使用时长的99.9%。”在6月下旬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HDC2024)上,余承东宣布,鸿蒙原生应用进入全面冲刺阶段,这距离启动的时间还不到一年。
祁晓龙感受到,市场上对于鸿蒙的态度开始转变:从华为到开发者、客户到生态,大家都在“Allin鸿蒙”。
但在补齐更大规模APP缺口的同时,新的移动开发红利能否到来还需要取决于生态开发的活跃性。对于鸿蒙生态参与者来说,经过与苹果、安卓在开发者生态发展上的关键历程、数量规模、商业价值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激发并壮大真正面向鸿蒙的原生移动应用生态,不仅是鸿蒙成败与否的关键,也将带动更多开发者抓住新的商业机会。
纯血鸿蒙“背着应用跑”
在华为管理层今年的对外讲话中,鸿蒙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被多次提及。
从发展节奏看,“纯血鸿蒙”已正式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开启Beta(测试),并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入商用。这也意味着,距离鸿蒙生态全面搭建完成,时间窗口仅剩大约半年时间,而在这半年时间,鸿蒙覆盖的应用将逐步从头部向长尾渗透。
这个时间节点比外界普遍预测的要早不少。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开发者和华为外部专家认为,手机版的鸿蒙操作系统最快将在下一代Mate系列上落地,这也是华为在与安卓、IOS生态争夺的关键一战。
一方面,AI时代,操作系统成为终端设备的底层核心,大模型技术的融合以及多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竞争的核心,苹果和谷歌都在AI上加快速度,华为不能慢。
另一方面,鸿蒙操作系统经过了几年技术迭代逐步成长为中国第二大操作系统,占据了17%的市场份额,生态的飞轮效应逐步显现,这时候与安卓切割,对于开发者而言接受程度更高。
“此外,只有原生鸿蒙的开发,才能让鸿蒙的物联网特性真正落地应用。针对高端芯片制程上的不足,华为可以利用分布式物联网系统,将计算任务分散到家里或者云端那些拥有更强算力的设备上,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个终端设备,从而弥补这一短板。”一位接近华为的外部专家对记者说。
“两年之内差不多会尘埃落定,毕竟没有人会愿意损失17%客户。”祁晓龙认为,鸿蒙的市场潜力是看得到的。
但作为搭建APP的第三方“超级工厂”,蚂蚁数科mPaaS服务着大量企业级客户与开发者,不乏大型国企及金融机构,比如华夏银行、广发银行、中石油、中国移动等,这些企业对于安全和性能的要求都极高,祁晓龙也知道客户在担心什么。
“一般这种大版本,以我们的经验,都是8个月往上,甚至一年、两年,因为大的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投产流程。”祁晓龙认为,金融行业的头部企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据记者了解,以此前微软推广自身的操作系统为例,在和安卓没有任何兼容的微软手机操作系统上重新部署一个应用版本,几乎等同于开发一个全新应用,哪怕一个小应用,至少需要1个产品经理、2个程序员和1个设计师,这些人力成本一年最少要一百万到两百万。产品复杂程度越高,成本将呈量级提升。
“客户主要负责基于自身业务相关的研发工作,mPaaS负责底层的网络迁移,华为则更多考虑系统层面问题。”祁晓龙对记者表示,三方团队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现场出问题,现场讨论出方案,马上解决。
“但同一个APP,性能不是最难的,更难的是它不劣化。所谓劣化,是指性能下降,比如今天应用启动的时间是100毫秒,如果放任不管就开始做操作系统的新版本,突然再测可能变成500毫秒了。在过去三个月里,华为不停地往系统里丢代码,客户也在不停地往它的APP里丢代码,丢完之后,如果不是体系化地长期关注,很快就会劣化,所以它得持续优化和关注。”祁晓龙说。
为了顺利适配,从去年11月以来,蚂蚁数科mPaaS启动了HarmonyOS代码层版本适配,并围绕性能优化、安全等方面深度共建,成立联合实验室。这意味着,双方合作除了原生应用开发外,已下沉至系统工具层,其中mPaaS在参与鸿蒙部分代码及架构设计的同时,能够确保降低第三方APP接入新系统的难度。
以广发银行为例,通过蚂蚁数科mPaaS平台,该机构在1个月内就完成了高性能高可用部署,相比之前的开发周期缩短了50%,App上的一次开发,可以实现多端适配。祁晓龙表示,目前,已有包括华夏银行、广发银行、中石油、中国移动等在内的200余款App通过蚂蚁数科mPaaS启动了鸿蒙系统的开发测试。
虽然难度极大,但华为正是通过这种与蚂蚁数科mPaaS第三方开发平台以及地推式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基于“纯血鸿蒙”的种子开发合作伙伴。
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4上表示,华为用10年干了欧美软件厂商30年的事。而祁晓龙则认为,对开发者来说,纯血鸿蒙应用的开发也只用了几个月,就干了过去其他应用生态积累了10年的事。
移动开发红利能否到来?
自华为去年9月宣布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以来,已有包括社交、影音、游戏、资讯、金融等18个领域的企业以及开发者加入鸿蒙的生态建设中。
余承东在最新的演讲中提到,有5000个常用应用已全部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其中超过1500家已完成上架。
但当纯血鸿蒙站上C位以后,今年下半年的真正难点开始显现:如何激发应用生态的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鸿蒙对于现有操作系统行业而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替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其跨设备的能力,找到新流量的机会,实打实地赚到钱。而对于此时的华为而言,在走过最艰难的“暗黑”时刻后,从1到N的生态考验才真正开始。
林志标是一家30人上下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团队于2018年年末成立,从事数字地球方向,目前他们开发的Earth元地球APP在移动端拥有1.7亿的下载量。和大多数开发者一样,起初愿意接触鸿蒙,林志标看中的是华为包括手机在内的终端产品的高占有率。
林志标此前对记者表示,如果只是针对华为手机开发一个纯鸿蒙应用,做其他系统的替代品,获取新流量的价值并不大,因为要求应用达到与其他系统相同的完善度,开发成本势必很高。但如果纯血鸿蒙通过新的分发能力,将此前各自为战的APP和操作系统“重新调度”起来,对于开发者而言,则是新的流量机会。
“过去,每个APP的体积都是非常大的,很多功能用户根本用不到,依托即开即用、即用即走的元服务之后,操作系统可以更科学、更智能地将服务提供给用户。这其实会为我们这样的开发者带来更多的流量,也带来更多可能的商业机会。”林志标对记者表示,在此前的鸿蒙系统迭代中,已经打通了华为的元服务和第三方应用内容检索。
这样的能力对于华为鸿蒙生态伙伴的吸附力不容小觑,而对于用户而言,则意味着打开手机后,不需要再翻找专门的APP来打车、订外卖以及买电影票,所有的服务将通过手机自带的语音助手或者进入负一屏、搜索等入口一步完成。
“PC互联网时代延展出来的是基于搜索的商业模式,在全球涌现出了像谷歌搜索这样的商业化产品服务。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它的终端变成了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不断强化就形成了基于App下的生态,这种生态下几大常用的应用就形成了流量巨头。”华为终端云服务的一名高管表示,但当产业进入下一阶段,从单一设备、单一手机,延展到平板、PC、汽车上,设备形态发生较大变化后,信息和服务的分发机制与技术路径也发生了变化。这样,开发者就有机会突破“流量壁垒”,通过创新的分发策略让服务触达更多的用户。
“所以,鸿蒙生态不应该是简单地‘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是要侧重于在商业利益的正向循环中,把不同环节的参与者都调动起来。”一位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曾这样评价鸿蒙发展的方向。
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纯血鸿蒙在重新进行流量分配规则尝试的同时,也在通过更多的合作方,为开发者提供全链路的开发工具,降低新系统接入的难度和成本,这些工具与能力在商业上能否成功,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纯血鸿蒙能否走得更远。
“开发者关注的主要是研发效率,希望更低成本做开发,这是纯血鸿蒙从0到1的阶段,但未来这些开发者最终会关心鸿蒙操作系统有什么不一样,华为的AI能力能够让开发者的APP变得如何不一样?”祁晓龙对记者表示,未来大家更关心的是鸿蒙在AI侧以及元服务上的探索方向,但任何探索光靠华为一家是不行的,还要靠千行百业APP,几十万的APP上来一起做。
“预计两年内,估计所有的APP能以标准的产品入驻了,它的研发体系、研发效能、运营逻辑,在公司内部都比较成熟了。达到这种程度的话,证明纯血鸿蒙第一个阶段就完成了。第二阶段,就是怎么样把它做得更好,要持续迭代演进。”
在业内看来,或许到那时候,原生鸿蒙才能真正改变移动生态产业现有格局,新一轮的“流量洗牌”也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