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行的2024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的一席话,为整个奶业市场投下了一枚震撼弹。他透露,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去年更为严峻,原奶收购价的持续下跌,已导致奶价与成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倒挂现象,行业亏损面超过8成。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奶业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于如何破局自救的深刻思考。
原奶过剩:供需失衡的困境
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国内原奶供过于求的形势已持续多年,牛奶原奶收购价格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降幅之大、时间之长均为近十年来罕见。到今年6月,原奶收购价仅为3.3元/公斤,同比下跌13.4%,公斤奶利润首次出现负值。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奶牛养殖业长期以来积累的供需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奶牛养殖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但与此同时,乳制品消费增速却明显放缓。以澳亚集团为例,其年报显示,尽管收入略有增长,但受奶价下跌和成本上升双重挤压,2023年亏损净额达到4.8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现代牧业、优然牧业等多家上市乳企身上,这些企业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压缩产能与政策调整并行
面对如此困境,行业专家纷纷呼吁,奶牛养殖业应适当压缩产能,以缓解供需失衡的现状。事实上,部分省份已经开始行动,如宁夏奶牛数量从2023年底的91万头下降到2024年5月的81万头,奶产量也相应减少。此外,河北、山东等主产区也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减产。
然而,压缩产能只是治标之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奶业面临的问题,还需在政策、机制上进行调整。李胜利建议,应推进奶牛场和乳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化利益联结,如建立5-8年的长期合作甚至股权绑定。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资金周转紧张牛场的支持力度,减少抽贷断贷现象。政策层面,则需进一步完善奶业产业政策,比如建立大包粉储存制度,以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
创新与转型:奶业的未来之路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奶业还需在创新和转型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育种技术提升奶牛单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加强牛奶深加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开拓新的消费市场。此外,推动乳制品消费升级,提高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也是缓解行业困境的重要途径。
总之,奶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原奶过剩和价格倒挂的困境,行业内外需携手并进,通过压缩产能、政策调整、创新转型等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数据支持:天眼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0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