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濬,字雪竹,湖北随州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先后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北省绥靖主任、军事委员会军法执法总监、湖北省参议会议长等职。何成濬早年追随黄兴、孙中山等人从事反清反袁革命活动。因善于联络沟通而被孙中山倚重。1917年,孙中山前往广州召集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赋予何成濬负责联络各省军队之责,嘱托其注意控长江上下游、关天下安危之湖北省。当是时,湖北革命武力硕果仅存者,为驻荆州沙市一带之石星川师。何成濬即前往沙市,“力加策动,独立之旗遂以树立”。1920年,何成濬以孙中山代表名义驻长沙,与时任湖南省督军谭延闿接洽,并兼负联络四川、湖北两省责任。1922年又奉命前往云南游说地方实力派唐继尧。
何成濬与蒋介石的直接关系开始于孙中山时代,二人曾在许崇智的粤军共事,参加过援闽工作。孙中山去世后,在国民党内的竞逐中,蒋介石逐渐崛起。1926年北伐军兴,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何成濬为总司令部之总参议,二人成为直接的上下级。北伐时期,何成濬在阎锡山加入北伐、张学良易帜、徐源泉收编等事件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帮助国民政府联络地方实力派的主要人物,经其收编、拉拢的地方实力派较多。
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形式上统一中国。然其内部以拥蒋与反蒋为主要内容的派系之争不断。在此时的政坛,尤其是在反蒋派看来,何成濬是坚定的拥蒋、助蒋者。1929年,蒋冯大战前夕,冯玉祥对各种军政力量的政治选择有如下分析:
李任潮因调停大局,为蒋监禁,此后孰敢入京。蒋之此举,无异自杀。蒋联张汉卿以为己助,又安知张不联他人以攻之耶。唐孟潇,蒋之劲敌也,高视阔步,志不在小,小则据有二湖,大则取之以代,顾蒋欲利用之,以济大事,岂不等于梦想。至朱培德、缪培南等,则汪氏之心腹也。刘峙、顾祝同等,则何应钦之旧部也。云、贵、四川诸省,则与蒋素无关系者也。是蒋氏现之所恃者,仅陈果夫、刘纪文、何成濬辈耳,何足道哉。
李任潮指李济深,张汉卿指张学良,唐孟潇指唐生智,汪氏指汪精卫。冯玉祥立论重点在于蒋介石力量有限,拥蒋阵营派系复杂,反蒋大有可为,同时用对比方式衬托出何成濬之拥蒋。在冯玉祥看来,何成濬拥蒋甚至在刘峙、顾祝同等黄埔嫡系之上。当时冯玉祥正积极反蒋,需要知己知彼,其所言虽未必全为事实,但其分析至少是严肃而认真的。
1933年,《民间周报》详细描述了何成濬的拥蒋史。其文称:
何成濬是何等样人?很值得介绍。他原是北洋军阀的余孽,小有才干,善于观风望势。北伐成功后,北洋军阀倒台,便投降老蒋摇身一变,成为蒋氏不叛之臣,与何应钦称为蒋的左右二膀。倘若有军事发生,老蒋又须坐镇后方,前方的军事,就交与二何打理。
何成濬早年即加入同盟会,追随黄兴、孙中山等人从事革命活动,是国民党内有着悠久历史的元老级成员。1932年后的反蒋精神领袖胡汉民亦肯定何成濬“致力革命数十年,均于本党有深长历史”。《民间周报》称何成濬为“北洋军阀的余孽”,显然是基于立场的讽刺,难言客观。但称其是蒋介石的“不叛之臣”,则有大量事实为证。
根据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局势的演进,何成濬的助蒋、拥蒋大约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8~1931年。国民党建立了全国性政权,蒋介石以军事统帅而成为政权中枢。但其合法性受到国民党内反对派之质疑,反蒋与拥蒋之争此伏彼起,成为国内斗争的焦点。在中央军不及冯玉祥等反蒋势力的情势下,何成濬长袖善舞,说动天下,联络统领各路杂牌军拥蒋、助蒋,是蒋介石赢得派系之争的重要因素。
1929年,北方实力派因对蒋介石主导下的编遣裁军不满,暗中联络,密谋反蒋。何成濬奉命北上组建国民政府驻北平办事处,成立陆海空军北平行营,折冲樽俎于西北军系、东北军系、晋绥系和其他杂牌部队之间,争取他们拥护蒋介石。3月,蒋桂战争爆发。何成濬担任“讨逆军”第五路军第九军军长,并与第五路军将领联名通电反桂拥蒋。5月11日,何成濬在北平招待报界,为蒋介石对桂系用兵辩护,声称讨伐桂系“是万不得已办法”,“近纵有军队违反编遣会议决案,中央亦处以宽大,决不临之以兵,期以政治手段使之解决”。“代表中央声明对任何方面决不致变更和平,各集团军非奉中央命令,不得自行调动。”
蒋桂战争结束,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矛盾趋向尖锐。蒋介石通过国民党中央开除冯玉祥党政职务,并开展反冯宣传攻势,称冯氏“自绝于革命”“自毁其历史”,“叛迹昭著”。何成濬迅速响应,先是同第五路军将领唐生智、李品仙等联名通电,“数冯十罪”,旋即单独发表《告第五路军第九军将士书》,“请一致讨伐”。1929年10月,蒋冯战争正式开始。第五路军第九军徐源泉师、王金钰师是讨冯主力。蒋介石则通过何成濬驾驭、统率这些杂牌军。
1930年初,阎锡山与蒋介石矛盾激化。阎锡山积极联络西北军系、桂系等实力派,结成反蒋联盟,共同讨蒋。时任武汉行营主任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的何成濬致电阎锡山,劝其不要“立异鸣高,以退为进”。5月中旬,中原大战正式爆发。蒋介石之嫡系部队集结于津浦线北段和陇海线东段,应对阎锡山与冯玉祥的主力。何成濬的第三军团,包括杨虎城的第十七师、萧之楚的第四十四师、王金钰的第四十七师、徐源泉的四十八师、郝梦龄的第五十四师、刘茂恩的第六十六师,集结于平汉线,阻止冯玉祥部南下进攻武汉。由于何成濬的统筹联络,第三军团坚守平汉线。蒋介石之嫡系部队,除了第十一师一度加入平汉线右翼作战外,没有其他部队到过这一战场。
1931年2月28日,蒋介石因约法问题,软禁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再度引发国民党内强大的反蒋政潮。4月30日,与胡汉民同属粤籍的邓泽如、林森、古应芬、萧佛成等人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名义通电弹劾蒋介石,列举其六大罪状,揭开了粤方反蒋的序幕。何成濬声称“于蒋总司令初不阿好,于邓古(即邓泽如、古应芬)亦无夙嫌”,自认立场公正,实则拥蒋反粤。何成濬指责邓泽如、古应芬等人“信口雌黄”“包藏祸心”“丧心病狂”,而蒋介石“耐劳忍辱,戡乱经邦,宏济艰难,懋著勋勋”,“举国同深依赖,谁忍加以疑谤?” 6月2日,何成濬又与黄埔嫡系将领何应钦、刘峙联名通电,指责参与广东反蒋政府的孙科“不忠不孝,不敬不仁”,劝其“及早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2月底,在粤方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辞职下野,以退为进,孙科成立“看守内阁”。何成濬发起九省联防会议相对抗,“在这时候,他不特不受政府的指挥,而且一中全会的所有决议案,他都不肯遵守,他所服从的,只有蒋中正一人”。
第二阶段,1932~1936年。1932年蒋介石下野复职后,面对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总体应对方略,遭到中共和国民党内爱国民主人士的强烈反对。支持还是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突出地成为国内斗争的重心。何成濬是这一政策公开的支持者与践行者。他长期出任湖北省绥靖主任,主持湖北省的“剿共”。1933年底,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何成濬与南京中央及蒋介石保持一致,严斥李济深、陈铭枢等人“称乱福州”“叛乱党国”。言及西安事变期间何成濬之表现,论者多津津乐道于其拒赴西安,并视之为何成濬与蒋介石亲疏之变。实际上,何成濬曾致电张学良严加诘责,责令张学良保护蒋介石的安全,送回南京,以免自取灭亡,所持仍然是一以贯之的拥蒋立场。拒赴西安冒险与拥蒋并不矛盾。察言观行,助蒋、拥蒋是何成濬最主要的政治选择。然而,在这种公开选择的背后,何成濬是否还有其他选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