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 毛主席爱将被枪决, 行刑前一人高喊: 毛主席来信!

开卷于甲子2024-07-04 06:47:00  75

“枪下留人,枪下留人!毛主席有指示,这里有他的亲笔信件!”

听到这话的犯人突然松了一口气,这人是谁,他到底有多大的面子,竟然能让毛主席为他写信,信上都写了什么,他和毛主席之间又发生过什么呢?

一、处决前的一封信

1937年10月12日,延安的刑场上一片寂静,在一群军人的护送之下,一个手和脚上都带着铁拷的男人出现了,不同于寻常的死刑犯,他的脸上没有一丝的恐惧,他边走边看着行刑场的大门,时不时的抬头望向天空,似乎是在看时间,又好像在等什么人。

就在他跪下准备接受处决的时候,从远处跑来一匹马,马上的人还在大喊着“枪下留人”听到这话的死刑犯一下子来了精神,他就知道毛主席一定会来救他的!

果然,马上的人带来了毛主席的亲笔信件,并交到了行刑官的手中,大家都很好奇信中到底写了什么,这个男人又是谁,凭什么值得毛主席枪下拦人,信里都说了什么,他最后的下场又是什么呢?

二、昔日的战斗英雄

原来这个在刑场上被救下,甚至惊动毛主席的人物,是他的心腹爱将黄可功。

1911年,黄克功出生在江西省南康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家里贫困,再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正是军阀和乡绅狼狈为奸,迫害无辜老百姓的时候,黄克功虽然年纪小,但是从小就嫉恶如仇的他十分看不惯这些地主恶霸对乡亲们的压榨,他发誓一定要打倒这些坏人,让乡亲们摆脱被压榨的日子。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家里穷没读过什么书,他一个人的力量也不足以击垮那些有军阀做靠山的地主乡绅们,想反抗又没有机会,这可给黄克功愁坏了。

直到1927年,国民党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大规模的剿杀,毛主席带着红军伍舍弃延安前往陕西井冈山,途经黄克功的家乡。在听到红军大部队嘴里喊着“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时,没什么文化但很有主见的黄克功一下子就确定,这就是自己要找的组织,红军喊的口号也正是他的心中所想。

于是他义无反顾的参加革命,跟着红军在村子里一起开展了反抗运动,看着曾经作威作福的地主乡绅们终于跪倒在人民面前,黄克功更加坚信,只有跟着红军,跟着共产党,才能让乡亲们不再被欺负,过上好日子!

于是,在部队离开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跟着部队前往井冈山。

来到根据地之后,只有十六岁的黄克功因为年龄不够,还不能上前线,因此他被安排到了毛主席身边,做一个通讯兵,顺便多接触学习革命知识。黄克功人很机灵,长得也精神,刚到毛主席身边的时候,主席就问他“你这么小就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啊?”当时的黄克功斩钉截铁的回答“报告首长,我参加革命的唯一目的就是打倒一切恶势力,等我长大了再上前线打仗,和敌人斗争到底!”

少年一番热血昂扬的话,和他坚定的革命勇气获得了毛主席的青睐,他在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千千万个革命战士的身影,接下来的工作中,黄克功再一次凭借他的机敏和胆大心细让主席更喜欢他了,经常感叹“自古英雄出少年”还教他很多政治,战斗思想,提高他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

1930年,黄克功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并成功入党。脑子灵活的他学起什么东西来都很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不愿意止步于一个小小的通讯兵,更多的心思还是在上前线打仗这方面,在他的多次请求之下,毛主席终于同意,让他上前线。

黄克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也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的期望,在红军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他都参与其中,并配合部队进行战斗,虽然只是配合作战,却依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34年,红军开始了长征之旅,在行进过程中,黄克功一直都像一个先锋官一样冲在最前面,照顾伤员,将自己的物资让给更需要的人。

四渡赤水战役中,毛主席凭借着超高的军事天赋和精密布局,甩掉了敌人,将国民党耍的团团转,时至今日,哪怕是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也不得不惊叹伟人的能力,而黄克功在这场战斗中,更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毛主席提出渡河策略时,很多人刚开始都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有他一直坚定支持毛主席,拥护他所制定的路线,并在二渡赤水的时候,作为前锋带领其他几位同志抢先进入了关口,为大部队提供了有利条件。

他对革命的付出一直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关于他的功劳评定更是毫不吝啬,黄克功就这样一步步从班长到排长,最后更是升到了政委的职位,黄克功也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

三、偶然相遇坠入爱河

长征结束,红军部队抵达延安。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为了提高战士们的整体素质,加强抗日理论学习,红军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了。

授课的老师们大多数都是老红军,黄克功同样因为思想觉悟高和作战经验丰富,被任命为军政大学第二期第十五队的队长。

抗日军政大学成立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吸引了不少有志之士,他们从五湖四海聚集到延安,共同学习抗日知识,这其中不乏很多女同志,刘茜也是其中的一员。

刘茜的真名叫董秋月,她的家世可不一般。祖父董子安曾是晋南镇守使,掌管着山西一半的军政大权,家里十分显赫,奈何到她这一代,母亲只生了她一个女儿,这让重男轻女的父亲非常不高兴,母女俩在董家受尽了冷待和白眼,因为是女孩子,父亲也不许她读书,甚至还想给她定娃娃亲早点嫁人算了。

直到董秋月的小姨从日本留学回来,在看望姐姐的时候得知这件事,她非常生气并带着董秋月离开董家,将她送进小学接受学习,董秋月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学习上很是刻苦,小学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太原一中。为了表示对小姨的谢意,也为了反抗自己的父亲,她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茜”刘是小姨的姓,茜草则是一种红色颜料,在接触过新思想的教育之后,董秋月一心向往革命,“茜”不光代表红色,还代表着红色的革命。

卢沟桥事变之后,刘茜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约定好,一起投靠革命,刚好抗日大学成立,他们就一起来到延安,希望在这里能够接触革命,为抗日出一份力。来到延安的刘茜被分到抗大第二期十五队学习,黄克功刚好就是队长。

刘茜对一切革命事迹都很好奇,黄克功作为老红军,又是她的老师,自然成了她最崇拜的对象,只不过她的目的很单纯,而年轻的黄克功却把这种崇拜当成了另一种情感。

四、错把崇拜当爱情

刘茜表现出来的只是一个少女对英雄的盲目崇拜,然而黄克功却误以为这是爱情,于是就开始对她展开猛烈的追求,经常往人家兜里塞吃的,约人吃饭散步,甚至在看到她没有家庭帮衬的情况下,还主动给她钱,这样的行为落在大家眼里,都以为两人已经是情侣关系,但实际上刘茜一心为了抗日救国,对这种行为十分反感。

为了拒绝他,刘茜还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上明确表明了她对黄克功没有任何其他想法,只有单纯的革命友谊,希望他不要再纠缠。遭到拒绝的黄克功很伤心,他不明白为什么,是自己哪里不够好吗,这之后他又给刘茜写了很多表白信,结果也都是石沉大海。

为了得到心爱的女人,黄克功准备做最后一次尝试。1937年10月5日,他将刘茜约到了学校外面的河边,两人一见面他就迫不及待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感,刘茜再一次表示拒绝,双方开始发生激烈的争吵,争执之中,黄克功情绪逐渐失控,竟然掏出了随身携带的枪,砰的一声,打在刘茜的肋骨上,刘茜大声呼救,而害怕事情败露的黄克功竟然丧心病狂的又补了一枪,正中刘茜脑部,花季少女就此丧命。

五、最终的审判

杀了人的黄克功慌忙逃离现场,直到第二天尸首才被发现,由于当晚有人看到两人一起往河边走,再加上几个同宿舍的同学都知道是黄可功约了刘茜出去,他就变成了大家最大的怀疑对象。

面对保卫科的询问,黄克功的神色慌张,但碍于他的职位,加上案情重大,最终他被关押起来,并由当时的副校长罗瑞卿亲自审问。面对老首长时,黄克功直接破防交代了全部过程,还声称自己才是受害者,被刘茜骗了感情,但是不管怎么说,凶手都是他,等待他的也只能是法律的审判。

就这样,26岁的黄克功被判处死刑,押往了刑场,临行前他还在法庭高呼“毛主席万岁,打倒国民党”企图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大家,他一直都是那个拥护党的好同志,并想以此获得毛主席的关注,换回他的性命。

在刑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难熬,黄克功的心里其实也很没把握,终于,在行刑前他等到了毛主席的信。当警务员将毛主席的信公布的时候,黄可功的脸上写满了如释重负,他以为自己得救了,殊不知毛主席的信里只有短短几句话“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但是他犯得罪不可饶恕,对于一个红军干部来说知法犯法,更加不可饶恕,如果赦免他,将无以教育全军,无以教育普通人,因此中央军委依照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在听完信的内容之后,黄克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围观民众在得知毛主席的做法之后,也纷纷鼓起掌来,黄克功最终被执行死刑他的死也告诉了所有的红军战士们,无论你有多大的功绩,在法律面前都必须一视同仁,八路军一直都是一个纪律严明,公正无私的部队!

总结

黄可功虽然是革命的有功之臣,然而不该为了一时冲动断送自己的前程,而毛主席在面对自己爱将犯下的错时,没有丝毫的包庇反而秉公处理,更体现了他的英明决断和那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984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