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杭州市政府官网刊发了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124号提案的答复,内容聚焦于“试行机动车停放以分钟计费”这一热点话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政协委员建议停车以分钟计费
杭州市发改委有回应
杭州市现行的停车收费政策始于2014年制定出台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停车区域被划分为3个等级。在道路泊位方面,核心区域首小时收费标准为10元,首小时后每小时12元;一级区域首小时6元,首小时后每小时8元;二级区域首小时4元,首小时后每小时6元。计费周期均为半小时。政府定价的停车场按照区域等级分别制定了最高收费标准,在向市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后执行,首小时按小时计费,首小时后按半小时计费。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城市车辆保有量提升,这套延续了10年的停车收费政策的问题逐步显现。
“取个东西停留三五分钟,但停车费就几块钱。”“好几次出口排队,有些需要小程序注册输入车牌号,最后超时一两分钟多交一个小时停车费。”
有时候,即便是分秒的时间也“尤为珍贵”。
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试行机动车停放以分钟为单位计费的建议》,杭州市发改委承认“对于探索优化杭州市停车收费机制具有重要价值”。答复中还称,前期与相关部门及企业开展多轮研讨,并深入停车场进行调研分析。鉴于计费周期直接影响市民停车需求及时长等,与停车资源利用息息相关,需综合考虑优化路径。并表示下一步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企业交流沟通,试点缩短计费周期,研究调整停车区域等级方案,稳步推进停车收费政策改革。
2.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的社会停车场库,鼓励缩短计费周期,加强收费监管,对于违规收费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3.严格落实明码标价制度,加强停车信息平台管理应用,对收费政策、停车场分布、使用状况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
西安计划推行每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
目前,西安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停车场收费依据为《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该文件于2017年发布,有效期至2022年8月31日,文件只规定了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采取计时收费方式,未说明具体的计时单位。
2019年2月,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城市道路和停车场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标准》,明确提出了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以每车位每30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累加计费;停放时间不足30分钟的按30分钟计费。
截至目前,有关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仍未出台新的管理办法,2022年6月30日发布的《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到,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采取计时收费方式,机动车停放每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累加计费,停放时间不足15分钟的按15分钟计费。
据华商报此前报道,2023年4月,西安市发改委收费与服务价格处工作人员曾回应,针对市民反映的超出的一分钟甚至几秒也按1小时计费,新的《管理办法》在制定时统一强调要进一步精细计费方式,对于政府定价的停车场及市场调节价的经营性停车场,统一按照15分钟计费。新《管理办法》现已完成了所有的调价程序,已经报西安市政府,一旦审定同意将印发执行。
记者注意到,2023年5月25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2023年度西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其中第一个决策事项就是“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决策承办单位为西安市发改委,决策时间为1-12月。
然而,2023年过去了,2024年也过去一半了……
今年6月12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2024年度西安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西安市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再次作为决策事项被列入其中,决策时间由上年度延续至今年12月。
7月3日,西安市发改委工作人员表示,《管理办法》于2022年到期,但此后出台了《收费标准》,因此《管理办法》的到期并不影响西安市当前的停车收费管理。为妥善衔接停车收费管理政策,已启动《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并出台了征求意见稿,初步计划推行机动车停放每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实行累加计费。目前报批流程正在进行中,新政策出台时间暂未确定。
西安市民:让停车收费更有“温度”
日前,记者走访了西安多家商场停车场。大融城、熙地港停车费为5元/小时,按小时计费;李家村万达广场停车费为5元/小时,按半小时计费;万和城停车费为3元/小时,按小时计费;SKP商场停车费为8元/小时,首小时后按半小时计费;曲江创意谷停车费为4元/小时,按半小时计费;凯德广场·御锦城停车费为2元/小时,按小时计费。统计发现,商业区停车大多4~5元/小时,但各家商场进场免费时间、计费时间周期、缴费后出场免费时间及会员优惠政策各有差异。
长期关注西安停车收费政策的车主杨先生认为,看似只有几块钱的停车计费问题,价格和周期的制定却不是简单的数字调整,而与市民停车需求及时长紧密相关,是城市停车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西安市民刘女士认为,当前电子支付已极为普遍,希望停车场采用更加先进智能停车系统,精确统计车主的停车时间与费用,提高收费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对于轻微超出计费单位的情况,可以适当给予‘缓冲期’,避免为超时1分钟高价买单,让停车收费更有‘温度’”。
“如果计费单位长达1小时,有的车主觉得,既然已经超时不如再多停一会。因此缩短计费单位也能够鼓励车主更加高效地利用停车资源,从而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车主李先生说。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大多数城市停车收费采用计时收费的政策。从计费周期来看,道路泊位上海、深圳、广州等设定为30分钟,南京、北京等设定为15分钟;政府定价停车场深圳等首小时按小时收费,首小时后计费时间缩短为半小时。
停车“按分钟计费”
今有杭州,前有贵阳
2023年,广西南宁“道路停车收费太贵”成为网上热点。探索更为精细化的停车“按分钟计费”,今有杭州,前有贵阳,都表达出明确的意向。
2022年,贵阳市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停车超过1小时开始实行按分钟计费。官方表示此建议对贵阳市发改委正在草拟《贵阳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工作有很大启发,将充分吸纳到贵阳市停车场价格管理工作中。今年6月27日发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的通知》中,“调整贵阳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列入其中,但还需履新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
停车“按分钟计费”,杭州和贵阳,有望为大家打个样。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杨鹏姬文艳白仲夏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