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说到饮料界的“潜伏者”,就不得不提日本品牌三得利和宝矿力。它们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主打一个低调融入,从表面上看几乎和国货没什么两样。三得利和宝矿力俩个品牌,一个靠包装,一个靠概念,硬是在中国市场功能饮料市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可好景不长,日本政府一招福岛核污水排放,让这些日资品牌被一一扒了出来,瞬间引起不少消费者们的抵制,毕竟日本这事做得的确过分,稍微注意身体健康的消费者自然要注重这些品牌水源的质量。真可谓是日本政府造孽,在外日企买单。
宝矿力20年的“蛰伏”
过去40年里,有一些日本饮料品牌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中国市场,其中一些品牌甚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常常被误认为是国产货,究竟有哪些呢?
先来说说这几年比较火的电解质水。
2022年底,电解质水饮料在全国范围内遭到疯抢,元气森林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背后笑得最开心的却是排名第二的宝矿力,它背后是一家日本财团——大冢制药。
大冢制药作为电解质水的先驱之一,等待了几十年才迎来市场的爆发。
1973年,大冢制药的播磨六郎在墨西哥出差时因腹泻住院,从一位医生直接饮用注射用生理盐水中得到灵感,回到日本后,经过多年研发,推出了宝矿力电解质水。
一经推出,宝矿力水迅速在日本风靡,成为年轻人运动健身或发烧感冒后补充水分的首选。
随后,宝矿力又开始不断地拓展亚洲市场,并在东南亚国家成功登陆。
然而,在中国市场,宝矿力却遭遇了困难。
自2002年在天津开设中国大陆第一家工厂以来,电解质水在国内一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
彼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中国市场上,功能饮料开始崛起了,比如东鹏、脉动、红牛、尖叫等。
然而宝矿力的电解质水却鲜少有人关注,不过即使身处小众赛道,宝矿力似乎并没有想跟着大势而改变自己的产品定位,估计是他们深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产品会迎来爆发期。
直到2016年以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这个小众市场才开始逐渐受到关注。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此刻的宝矿力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时候的中国市场上,还有很多引领行业创新步伐的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
除此之外,这些外资旗下的饮料产品原是针对美国人和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研发的,要不然就是甜度太高,要么就是色素太过于浓重,这也导致很多健身后的人们并无多大偏好,毕竟一瓶“甜水”下肚,很容易让人怀疑白练了。
2021年,元气森林开发出首款更适合中国人家体质的电解水——外星人电解质水后,在饮料界掀起了一股热潮,而2022年的疫情则成为了真正的引爆点。
这也逼得宝矿力将其早在日本国内推出的无糖低钠电解质水意涌引入了中国市场。
可以说,宝矿力在中国市场的蛰伏是漫长的,也是成功的,当然,也是充满挑战的。
还有更多日本品牌涌入
除了宝矿力,其他日本饮料品牌也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1980年,日本饮料商伊藤园受到我国乌龙茶的启发,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款罐装乌龙茶。彼时的三得利为了截胡竞争对手,开始追根溯源,专门请到了著名摄影师上田义彦来中国拍摄茶广告,深入探访茶农。
这不仅使得三得利在日本一举超越竞争对手,也使得三得利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先机,茶饮收入得以迅速增长。
后来,伊藤园也在我国设立了联合企业。
彼时的他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要在中国市场的茶饮市场上分的一杯羹,但是现实却打了他们一巴掌。
与日本人不同,中国人喜欢喝茶,但却不太喜欢那种具有茶叶苦涩味的变种饮料。
所以这使得研发出更贴合中国人口味——冰红茶的统一和康师傅后来者居上。
也是直到2016年,在无糖茶饮市场上的推动下,三得利和伊藤园也相当于乘上了风口。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三得利在我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1046亿元。
其实除了在市场上的长期潜伏,三得利能够占据如此大的中国市场,还是有它自己的“小心机”。
首先“三得利”这个品牌名听起来像是来自中国南方城市一带,不像是个日本品牌。
此外,三得利乌龙茶从外观上的设计上也花了不少小心思,它的包装名是中文,表面看去基本不包含日本元素,就连生产的工厂也在国内,这么一看有谁会去想它是外国牌子呢?
当然,这些表面上的“小心机”,也只是这些日本饮料品牌本土化策略的一部分。
核污水事件后的日资品牌
在中国市场精耕细作多年,很多日本饮料品牌通过巧妙地利用本土化的包装与营销策略,将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心目中的国货代表。
不过,随着一些形势的变化,日本饮料巨头们的如意算盘是否能打得满意还是个未知数。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决定单方面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的排海计划,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公众的愤怒。
这也让三得利等日资品牌处在了风口浪尖的位置。
就拿三得利来说,当时他们的公关部在核污水事件后立马出来回应,声称其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均为国内生产,原料亦源自国内,与日本的核污染问题无关,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与其费心辨别三得利产品是否百分之百安全,不如转而选择其他品牌的无糖茶,彻底避免对日系品牌的消费。
三得利的国货形象受到了挑战,其市场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三得利过往的一些争议行为也被重新提起。
2010年,三得利推出的“甘零”乌龙茶产品,曾因虚假宣传“零卡路里”而受到处罚。事实上,该产品每瓶含有高达18300卡路里的热量,因为添加了白砂糖。这一事件对三得利的信誉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在产品品质方面,近年来的一些博主测评显示,三得利的茶饮产品并非市场上最正宗的选择,其配料表也并非如消费者所想象的那样“干净”。
这也让三得利遭遇了不小的冲击。
为了挽回市场份额,三得利采取了降价策略,试图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但这一策略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得一些忠实用户转投竞品。三得利的解释是经销商的促销活动,但这一说法显然难以平息市场的疑虑。
曾几何时,三得利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被看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认知的提高,三得利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尽管三得利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其市场地位,但要想在中国茶饮市场上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显然已经变得更加困难。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得利要想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力,以应对来自国内外品牌的竞争压力。
同时,三得利也需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树立正面的品牌形象,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