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入常, 每次都是4票通过1票否决, 那一张否决票是谁投的?

荣轩谈历史2024-07-03 20:56:07  133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印度,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国家,对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觊觎已久。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印度的GDP增长率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在6%至8%之间,这一增长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此外,印度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也在逐年上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印度的GDP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经从十年前的不足3%增加到了现在的约7%,这一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也为印度追求更高的国际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印度已多次提出入常申请。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直接体现,拥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决策、制定规则的重要权力。

对于印度而言,成为常任理事国将意味着其国际影响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然而,印度曾多次在入常申请中折戟沉沙,其中不乏因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而失败的情况。

一、印度为何痴迷于常任理事国席位?

印度对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痴迷,深植于其地缘政治考量、历史传承、经济愿景以及国际地位的追求之中。从地缘政治视角来看,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西方、贯通南北方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

然而,这样的地理位置也让印度成为多种地缘政治力量的交汇点,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区安全挑战。

印度十分清楚,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将极大地增强其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的灵活性和优势,无论是在外交谈判桌上,还是在国际机制框架内解决争端,都能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常任理事国席位对于印度而言,不仅是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入场券”,更是其施展外交智慧和战略手腕的重要舞台。通过这一席位,印度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安全架构的塑造,为其国内发展营造一个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此外,常任理事国的身份还将显著提升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和地位,为其吸引外资、拓展海外市场、深化国际合作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其全球化进程。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来,便成为印度追求常任理事国席位的主要推动者。

特别是在诸如2024年G20峰会这样的重要国际场合,莫迪更是充分利用其轮值主席国的身份,向与会各国领导人阐述印度入常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力求赢得更多的国际共鸣和支持。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集团也在印度入常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四国集团”(G4)为例,该集团由印度、日本、德国和巴西组成,长期致力于推动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和扩大,包括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

这些国家通过联合行动,共同在国际社会中发声,为印度等国家的入常之路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印度入常之路的坎坷与挑战

印度在追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过程中,遭遇的坎坷与挑战可谓层出不穷。首先,联合国安理会的规则与程序对印度入常构成了根本性的制约。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任何关于安理会成员变动的提案都需要经过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双重表决,并且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然而,这种“一票否决权”的机制让印度的入常之路变得异常艰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曾多次在入常申请中功败垂成。

印度与五常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是其入常之路的重要挑战。尽管印度试图通过外交努力改善与五常国家的关系,但效果并不显著。再者,国际社会对印度入常的看法和态度也呈现出多元化。

虽然许多国家支持印度入常,认为这将有助于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但也有一些国家对此持保留或反对态度。一些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认为,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该更多地关注自身国内问题和发展问题,而不是过分追求国际地位。

这些国家担心印度入常后可能会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求。一些西方国家也对印度入常持谨慎态度,担心印度可能会利用其在安理会的地位来推动与自身国家利益不符的议程。

三、印度入常的关键时刻与国际政治角力

印度在追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踏在国际政治博弈的微妙棋盘上。

2005年,印度首次冲击常任理事国席位时,遭遇了来自俄罗斯的否决,这一决定深刻体现了俄罗斯与中国在亚洲事务中的紧密合作,同时也透露出俄罗斯对印度在地区争端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切忧虑,为印度的入常之路平添了几分波折。

转眼至2008年,法国的反对票再次给印度的入常之路设下了障碍。法国此举源于对印度在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立场的失望,也反映出对印度可能利用常任理事国地位推行与法国国家利益相冲突政策的担忧。

时至2012年,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对印度的入常申请表达了保留意见。这一立场不仅映射出英国对印度外交政策强硬面的忧虑,更是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英国对国际格局变化所持的一种谨慎而审慎的态度。

然而,2017年,美国对印度的入常申请也表达了疑虑。这与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中的微妙平衡有关,同时也源于两国在伊朗核问题等国际议题上的分歧。

到了2019年,中国明确反对印度入常。这一立场与两国在边境地区(尤其是中印边境的加勒万河谷地区)的紧张局势密切相关。双方在边境线上的争端不断升级,导致了两国关系紧张。

此外,双方在贸易、科技等领域的竞争和分歧也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印度的入常申请表达了明确的反对,使得印度通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大门再次关上。

而到了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在安理会再次投下否决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并与其他大国保持微妙的平衡。而印度的入常可能打破这种平衡,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决策权受到挑战。

印度在一些国际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与美国存在分歧,这使得美国对印度的信任度降低。不难看出,针对印度入常,这些否决和保留的背后,既有各国对印度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角色的担忧,也有对印度可能利用常任理事国地位推行与自身利益相悖政策的顾虑。

四、印度入常的“拦路虎”

在印度追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道路上,一系列国内外因素构成了其前进的“拦路虎”。

一方面,边境冲突成为印度入常路上的重要障碍。2019年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事件,不仅加剧了中印两国的紧张关系,更让国际社会对印度的外交政策和地区影响力产生质疑。这种质疑直接影响了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为其入常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另一方面,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也备受争议。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印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和行动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然而,印度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强硬立场和缺乏实质性承诺的做法,使其在国际社会中受到批评。这种负面形象削弱了印度在寻求国际支持时的说服力,对其入常之路构成了不小的阻碍。

尽管印度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印度与这些大国的立场和行动往往存在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影响了印度与这些大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也可能影响国际社会对印度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的评价。

更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自身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问题也是其入常路上的重要挑战。

印度国内频繁发生的抗议活动、宗教和民族冲突等事件,暴露了印度政府在处理国内问题时的困境,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印度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的担忧。一个不稳定、不团结的印度,显然难以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结语

总而言之,印度要成功入常,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强化与各国的外交关系,也要深化国内政治体制和经济的改革,更要积极解决国内矛盾和问题。唯有如此,印度方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积极形象,赢得他国尊重与信任。

然而,对于印度是否已经做好了入常的充分准备,目前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另外,印度在入常这事上,一心想得到中方的支持与认可,一边又时不常的做些伤害双方感情的“小动作”,这并非明智之举。

参考资料

1. 澎湃 “六次申请“入常”被否决, 印度何以成为“推特五常”? 2023-08-11

2. 观察者网 “印度想‘入常’,俄罗斯外长当面表态” 2023-12-28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4362.html
0
最新回复(2)
  • 兔兔观点2024-07-04 21:15
    引用2
    还有一次是全票通过,但是投票机坏了,得重投。[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老王懂车2024-07-04 20:06
    引用1
    五个人吃大餐,都不想你上桌,就有个撑死了,也会找个临时工占位不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