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六万人出走苏联, 30年后苏联解体想要回国, 邓公什么态度?

浩舞默画历史2024-07-03 20:31:45  90

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91年的12月26日,随着苏联发布的一个声明,红色巨人轰然倒下,瞬间变成了15个大小不一的国家。

与此同时,在中俄霍尔果斯口岸,也突然涌来了三万多人。

他们齐声高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回国!”的口号,乞求解放军放自己过去。

面对这些人,中国的边防军只能赶紧打电话,向党中央请示。

这一切,都要从性质恶劣的“伊塔事件”说起。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省份,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新疆与苏联及其前身沙俄帝国的国境线,也达到了三千公里之多。

在历史上,沙俄与苏联对新疆的侵略和渗透,从来没有停止过。

公元16-18世纪,沙俄一边向我国扩张,一边以条约的形式,将既得利益固定下来。其势力,一度到达了额尔齐斯河纵深地区。

在武力侵略的同时,俄国也对我国进行了经济渗透。在东北方向,他们以东亚铁路为主干进行经济掠夺。

而在新疆方面,则是以古老的通商手段打开局面。

十九世纪中期,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俄国商人开始大量向新疆伊犁地区进发。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的渗透。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持续太久。随着苏联革命的成功,沙俄势力被消灭,其文化渗透的力度有所减缓。

但是,先前到来的俄国人,已经在新疆地区开枝散叶。他们及其家属,一下子就成为了苏联侨民。

他们裹挟当地民众,使用苏联的课本,学习俄语,接受“祖国是苏联”的文化教育。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甚至觉得中国只不过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苏两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相比起中国,人口本就稀少的苏联,所受影响更为巨大。

他们大片的土地撂荒,粮食、蔬菜产量严重不足。为了能维持自身发展,苏联曾邀请中国人去帮他们搞建设。

在毛主席同意后,确实有一部分中国人到了苏联工作。但是,苏联对中国劳工并不好,不仅让他们干最累的活儿,衣食住行的供应还不好。慢慢地,这种劳务的流动就停止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政治理念不同,中苏两国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毛主席拒绝他组建“联合舰队”的提议后,断掉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撤回了所有专家,两国的关系急速降温。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开始不管不顾,策动中国的边民叛逃到苏联去。

当时,中国的经济正处于低谷之中,老百姓的粮食不够吃。而苏联人在边界线上架起大喇叭,天天向中国方面广播,说到了苏联就有面包牛奶供应。

同时,苏联的情报人员和外交人员一起,对位于边境地区的塔城、伊宁两地的中国百姓发放所谓的“苏侨证”。只要有了这个证件,他们到了苏联之后也不会被遣返。

为了增加己方的宣传力度,苏联方面还鼓动在苏联的中国百姓,给自己的亲友写信、邮寄面包、肥皂、衣服等物品,以展示苏联方面的富裕。

而在当时的中国,大部分商品都是限量供应的。两相对比下,边民对苏联的期待与日俱增。

此时,一个巨大的集体叛逃计划,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但是,苏联却还是觉得不够火候。他们开始策动中国方面的地方和军事干部,加入到组织叛逃的行列中来。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中国的两位少数民族少将:来自维吾尔族的祖农·太也夫,和来自塔塔尔族的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

此二人都曾经和苏联有过接触,所以很容易就被策反了。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往来于伊、塔两地的农村和牧场之中。

不少边民听信了他们的鼓动,都觉得苏联一侧就是天堂。

随着1962年的到来,开始有零星的中国边民叛逃。中苏之间的边境线太长,根本无法全面看守。

而苏方人员,则是剪开铁丝网,接应中方的叛逃者越境。中国的边防战士察觉情况有异,于是就在边境线上树立了多块写有“背叛祖国可耻”的牌子。

但是,叛逃人员仍然络绎不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叛逃人员开始越来越多。

终于在1962年4月22日,一次恶性的集体叛逃事件发生了。

一开始,仅仅是几十个中国边民在行动。他们拿着行李,拖家带口地前往霍尔果斯口岸,要求出关到苏联去。

由于没有合法的手续,边防战士没有允许他们通过。结果,这些人和战士们吵了起来,甚至还动了手。紧接着,就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口岸,要求出关。

而苏联一侧,此时却开来了几十辆卡车。他们打开车灯,为准备非法通关的中国边民照明。

同时,一部分苏联士兵打开自己这一侧的关口,协助边民上卡车,前往早已准备好的木屋。他们的高音喇叭不停地传出声音,给边民们指引路径。

此时,中国的边防战士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们立刻向上级领导作了汇报,请示是否可以开枪。

领导一边向上反映,一边命令战士们不得开枪。这些叛逃的边民,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同胞,怎么能随意去伤害呢?

没用多长时间,消息就传到了中南海。

毛主席听说后,态度倒是十分豁达。他命令边防战士们,不要为难这些想走的边民。他们想走就让他们走,我们不仅不阻拦,还要欢送。

边防战士们立刻执行命令,不再阻拦边民,允许他们来去自由。

中方放行后,叛逃者立刻通过口岸,冲向了苏联人的汽车。苏方人员扶着他们一个个地上了汽车,向临时的安置点开去。

在那里,确实如苏联人的宣传一样,有现成的面包和热牛奶。边民们兴高采烈,就像过节一样。

在之后的三天里,共有6.2万名中国边民,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和塔城的巴克图口岸,前往了苏联。

那两位新疆少数民族的少将,也给中央和军区打了报告,表示自己日后要在苏联生活。

而伊宁、塔城两地,人口出现了巨大的缺额。有的生产队,全部人员都跑光了,有的也仅仅剩下了几个老弱之人。

原有的生产集体配置,直接陷入了解体的境地。此时正值春耕时节,没了农民,四十多万亩的土地只能撂荒。

加上被带走了二十余万头牲畜,中方的总体经济损失,达到了976万元之多。

而这,还不是最重大的损失。在伊犁、塔城两地边民叛逃后,额敏、伊宁两地的人也想步其后尘。

他们距离口岸较远,坐汽车很不方便,于是便和车站的工作人员起了冲突。暴力事件逐渐蔓延,最终演变成了两千多人围攻伊犁政府的恶性事件。

这些人抢夺武器,打杀前来维持秩序的民兵,只为拿到前往苏联的手续。如果没有解放军部队的及时支援,此事很有可能演变成武装叛乱。

面对如此严重的损失,中国方面自然不能不发出声音。外交部很快就提出交涉,明确反对苏联煽动中国边民叛逃的做法。

之后,新疆当地政府也行动起来,查封部分地区的苏侨协会,没收其宣传品,限制其人员外出自由。

对于领事馆,我方也作出了限制,不再允许他们散发任何文字宣传品,不允许他们办理通关手续。至于他们前往新疆其他地区的申请,我方也是一概拒绝。

对于那些仍然计划逃往苏联的老百姓,当地政府则是组织人力物力,尽量给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接着,部队进入伊宁、塔城地区,帮助地方重新建立了领导机构。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部队还推行了“三代”政策,即代耕、代管、代牧,以备叛逃人员回来后,能够有生活的依靠。

经过了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新疆的几个边境县市总算稳定了下来,边民们不再想着去苏联了。至此,“伊塔事件”总算是告一段落。

那么,那些叛逃而去的中国边民,是否过上了他们期望中的好日子呢?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他们的遭遇,与苏方的承诺相去甚远。

在过了三四天衣食无忧地生活后,他们便分批地被拉上汽车,送往苏联境内的各个集体农庄。

有些人,甚至被送到西伯利亚伐木。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才发现,自己的生活与国内相比,并无太大改善。

而且,苏联人也慢慢撤去了笑脸,不仅对他们冷言冷语,而且食物、衣物的供应也远不如从前。很多人开始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离开祖国。

有那么一批人,生活的供应较好,这些人就是苏联方面单挑出来,准备为己方从事间谍活动的人。

苏联对这些人进行了一些训练之后,便以“遣返”为名,让他们回中国从事破坏活动。我方此时,对苏联的任何行为抱有怀疑,所以并未接收这些人员。

但是,我边防人员,仍然多次发现少数人非法越境,返回中国。经过调查,这些人都是甘心为苏联卖命的间谍。

面对严峻的形势,人民政府重新调集了一批战士进入新疆,增强边境武装力量。

同时,生产建设兵团也对边防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巡逻队,改变了以前“有边无防”的情况。逐渐地,苏联在新疆的非法活动被肃清了,边境的天空重新变得明朗起来。

随着时间的车轮不断滚动,中苏两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在1976年迎来了变革的契机,最终邓小平异军突起,建立了以自己为首的领导集体,国家也很快走上了经济建设的道路;

而苏联方面,随着较为年轻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当年与中国全面对抗的形势也开始改变,双边关系重新恢复正常。

1989年2月,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华。

邓小平在会见他时表示:“中苏两国的关系,应该结束过去,放眼未来!”这句话,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很遗憾的是,这个新的时代是属于中国的,而不属于苏联。

1991年,就在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国力蒸蒸日上之时,苏联却在西方的忽悠下,主动放下了武器。

这一年的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宣布,苏联不再维持曾经的体制,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对那些叛逃而走的中国边民,其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但是,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却让他们始料未及。

曾经抱团取暖的东欧国家,由于货币化滞后,让西方资本钻了空子,国家资本大量流失。

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虽然家大业大,但是却听信了一些所谓“经济学家”的话,走上了“经济休克疗法”的错误道路。

一夜之间,俄罗斯物价飞涨,原有的货币几乎等同于废纸。

经济环境持续变差,这让那些原本生活就难以保障的中国边民,更加雪上加霜。

经过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重回霍尔果斯口岸,亮出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以期能回归祖国。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我们开头时说的那一幕:三万多当年的叛逃边民来到口岸,喊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回家”的口号,希望得到回应。

边防军立刻将情况反映给中央,中央也很快给出了回复:

这些叛逃边民当年走的时候,并没有合法的通关手续。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中国根本不可能接受他们!

其实,中央的决定还有另一层意思:中国公民的身份是神圣的,既然当年你弃如敝屣,那今天就让你高攀不起!不能和国家共患难的人,国家也没有义务继续保护你们!

最终,在得到回复后,聚集在口岸的三万多人慢慢散去,去俄罗斯以及那些从苏联分裂出来的国家艰苦求存了。

“伊塔事件”的发生,有当时国际上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在经济仍不发达的情况下,未能对国民进行正面的教育。

最终,听不见祖国声音的边民,在饥饿的威胁下,只能选择去听信谣言,到另一个国度讨生活。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和宣传工作同样重要。想要国富民强,就必须双手并重,既给百姓富裕的生活,也给他们正确的理念,让他们爱自己的国家。

参考资料:

百科 “伊塔事件”

新疆“伊塔事件”.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引用日期2022-04-21]

顿时春、陈伍国: 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历史渊源.青海省社科院 [引用日期2022-10-18]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414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