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女人的自传,如果不考虑她第一夫人的特殊身份,这就是大多数女人要经历的人生:求学、恋爱、事业、结婚、生子……
米歇尔用自然和略带诙谐的语言来讲述自己大半生的经历,名字很有意思,英文是:Becoming,用的现在进行时,大概寓意着这并非全部,也不是结束,她一直在成长,然后成为“我”,成为“我们”,成为“更多”。
一、成为“我”
米歇尔是黑人,20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已经结束很久,但对于黑人的歧视还是存在,马丁.路德.金就是在这时候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几年之后被刺杀身亡。所以即使米歇尔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
小时候他们家甚至没有自己的房子,她和父母、哥哥一起租住在姑婆家的二楼。姑婆是位钢琴教师,因此米歇尔很早开始学习钢琴。
米歇尔从小就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女孩,充满好奇心,喜欢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而姑婆是位很强势的老师,要求米歇尔按部就班地练习钢琴。米歇尔不干了,偷偷地开始练习没有学习过的曲子。然后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这里有意思的是米歇尔父母的反应,两人捧腹大笑,既不安慰米歇尔,也不同情姑妈。能够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问题,是非常难得的教育方法。我想这也是米歇尔可以勇敢发出自己声音的源头。
幼儿园时,米歇尔再次展示了这种勇气。一次拼读颜色时,她有一个单词没有念出来。为了证明自己,米歇尔第二天要求老师让她重新念单词。当老师不同意的时候,她依然坚持,最后如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小星星奖励。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米歇尔所在的班级遇到了一位不负责任的老师,整个班级在学校的表现非常糟糕,他们被“发配”到地下室一个阴冷的教室。米歇尔没有忍气吞声,跟妈妈诉说了这件事情。妈妈用她的方式帮助米歇尔回到了阳光充足的教室。米歇尔在书上写道“这件小事改变了我的人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有点心疼那些还在阴冷潮湿地下室的孩子们,他们的人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但不是朝好的方向。因为他们没有为自己抗争,也没有一位敢于为自己抗争的母亲。
米歇尔从小到大品学兼优,父母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和哥哥接受相对好的教育,母亲小时候全身心陪伴两个孩子,直到米歇尔高中时,母亲才回到职场。
在高中时,米歇尔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因为黑人学生太少了。但她一直是不服输的性格,经过两年的努力,她看到了自己和白人孩子同样优秀,自信再一次回归。
当申请大学时,学校给学生们安排了职业顾问。这位顾问认为米歇尔不是上普林斯顿大学的料。米歇尔自尊心收到了打击,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非常认真地准备入学资料,最后她如愿以偿,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思顿白人和男生占绝对优势。米歇尔作为黑人女生,成为了异类。但她的适应能力很强,很快她就适应了新环境,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涯,然后如愿考上了哈佛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家高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读米歇尔的求学史,有点儿像游戏中的升级打怪,也有点儿像电视剧中的大女主开挂。但这些都不是虚拟的,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建议对自己不够自信的女孩子都读一读米歇尔的故事,一定可以从中汲取到力量。
二、成为“我们”
相对于米歇尔的学业,她的爱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前几任男朋友都没有交往很长时间。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都没有跟上米歇尔的成长速度。当两个人不在同一步调的时候,分开也许就是最明智的做法。
成为职业律师后,米歇尔的重心全部放到了事业上,在事业没有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她没打算再谈恋爱。
而缘分偏偏就在这时候来到,奥巴马打破了米歇尔的人生规划,让她的生命有了新的可能性。
这是一段势均力敌的浪漫爱情故事。奥巴马作为哈佛法学院的实习生来米歇尔所在的律所工作,米歇尔是奥巴马的督导。两人的肤色一致,但成长经历、性格、追求完全不同。不过这些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相互吸引。
奥巴马给米歇尔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和她身边所有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工作的人都不一样,他顶着天才的头衔来律所,但似乎没有打算只当律师。他会去理发店、烧烤摊宣讲福音。他从不谈论物质话题,钱只花在书上。他会去思考很多宏观的课题,如“收入不平等的问题。”他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尽管他还不知道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理想。
米歇尔不知不觉中被奥巴马影响了,她买了一个日记本,并且很认真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我想以怎样的方式为世界作贡献呢?
在被人生价值困扰的同时,米歇尔还需要思考她和奥巴马的关系。虽然两人彼此相爱,但还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
两人对婚姻的看法不一样。奥巴马将婚姻视为爱的结盟,关系相对平行。但米歇尔觉得婚姻更像是一种合并,两种生活需要重塑成一种。
这和两人的原生家庭是有关系的。奥巴马父母的婚姻短暂但并不影响他的成长,米歇尔的父母则几乎没有离开过对方一天。
父亲的离世让米歇尔对自己的工作和婚姻有了更迅速的决断。她意识到:生命短暂,不能浪费。
她和奥巴马定了婚,然后辞去了律师的工作,成为了市政厅的工作人员。
这期间,他们去了奥巴马父亲的家乡肯尼亚度假,米歇尔认识了奥巴马的奶奶和其他亲戚。两个家庭正在慢慢地磨合。
这之后,米歇尔和奥巴马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对于米歇尔来说,“我”变成了“我们”。这是任何一对新婚夫妇都需要去适应的过程。
两个人都是有梦想的有志青年,婚姻没有束缚他们,他们各自都在尝试自己喜欢的工作,米歇尔又换了几份工作,而奥巴马则身兼数职:律师、教师、组织者、作家,并且开始初入政坛,成为了州议员。
但他们的婚姻也并非完美,两个人也会因为生活中的各类琐事吵架,而最大的遗憾是:他们还没有孩子。
他们曾经怀过一个孩子,但后来没有保住,流产了。后来他们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生下了女儿玛丽亚和萨沙。
孩子们的出生打破了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在孩子的事情上,母亲要承担的一直比父亲要多,全世界都一样。
米歇尔陷入了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世界难题。她尝试过兼职,全职,也考虑过不工作,全职带孩子。最后,她获得了一份有灵活工作时间的全职工作。
在这里,米歇尔提到了她的一些女性朋友,她们和她一样在艰难但是勇敢地做着各自的选择。从她们身上,米歇尔也明白了,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也没有完美的妈妈,尽自己的努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就可以了。
对于米歇尔来说,她更困难的一点在于,她还有一个有着巨大抱负的丈夫。奥巴马的工作非常繁忙,家庭生活常常缺席。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因此陷入了频繁且激烈的争吵。
为了维系这段婚姻,他们找心理医生做了婚姻咨询。他们遇到了一个很善于倾听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找到了出口。
米歇尔逐渐意识到,她有办法让自己更开心,而不是非要丈夫退出政界去做更有时间规律的工作。她开始重新健身,给女儿们制定新的日程表,不再像怨妇那样等着丈夫回家,而这一切的改变,让她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感觉,平静和力量又回来了。
读这一段的时候,我非常感慨。婚姻中的问题,并不是两个人彼此相爱就可以的,涉及到方方面面。
而最重要的是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自我和伴侣的平衡。
当找不到这种平衡感时,不要尖锐地对抗,对彼此都是伤害。有必要的话,真的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米歇尔学会了这种高超的平衡技术,使得奥巴马没有后顾之忧,有足够的精力在政坛上崭露头角。
三、成为“更多”
奥巴马竞选总统的那些篇章,我不太想讲了,感觉有点累。米歇尔像个超人,又像个陀螺,要照顾家庭,又要帮丈夫竞选,还要承受民众的聚光灯照射。
我只能感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最后一部分,是讲述米歇尔一家,作为第一家庭,是怎么在白宫生活的。
米歇尔很好地履行了第一夫人的角色,亲民,爱民,组织的很多活动很有创意。
我在想成为“更多”是什么意思?是指担负的角色更多,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普通女性来说,也许更有意义的是: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人生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法规划,因为变数太多,一只蝴蝶就可能引发一场海啸。
我们能做的是适应。在这个不确定的社会里快速适应,可以去思考:我还能成为什么?我想成为什么?
在我们认真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些改变就已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生了。
最后,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我的标题要写上一句: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是米歇尔母亲教会她的: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
米歇尔的一生都是这样,她不会人云亦云,也从来都不沉默。有不同意见时,她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她会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丈夫产生矛盾时,她会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民众爱戴或指责时,她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时,她都一直在为自己发出声音,让世人看到她的独一无二。
她或许不完美,但活得坦荡,活得潇洒,活得勇敢,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