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童黎编辑/岑少宇]
“如今的太子港好似一座‘死城’,警察和帮派分子日常枪战,烟雾弥漫,街上几乎空无一人”“海地国家警察总长住所被劫掠后烧毁,街头躺着十多具布满弹痕的尸体”……
如果说侵占印第安人家园、屠戮起家,靠一战、二战发家的美国像是开了挂,那它的邻居海地,就是在美国身边经历着“地狱模式”。
近日,这个国家的局势再度引起全球关注,首都太子港超过80%的地区遭帮派控制,公共机构濒临崩溃,令人咋舌。
早在3年前,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曾罕见地在安理会严厉批评海地“政治派别争斗不休,政治人物毫不作为,滥权腐败屡禁不止,国家治理几近失败”。近30年来,联合国为帮助海地摆脱危机已投入巨大资源,仅各种支助组织的投入费用就已超过80亿美元,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且不说物资的投入,在全球援助海地的人员中,就有8名中国维和警察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即便中国和海地并未建立外交关系。
“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是很多拉美国家的真实写照,而海地是与美国关联极深的典型。
3月18日,海地太子港,人们在街上看到民众被帮派成员杀害后惊恐难安。 图自视觉中国
海地人、美国霸权、交易品
2016年10月,飓风“马修”重创海地,境况愈加艰难,隔岸观火的《华盛顿邮报》发布一篇社论,引起了海地人强烈不满。因为海地——“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之所以沦落为“西半球最贫穷国家”,与美国的长期干涉脱不了关系。
“(《华邮》在)10月17日社论中宣称,‘美国人过去曾慷慨地帮助海地’。”海地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看到这儿不禁致信美媒,提醒对方一个事实:
“尽管自2010年地震以来美国确实向海地提供了宝贵的援助……(当年)出于海地可能走向共产主义的担心,美国向杜瓦利埃家族提供了支持。海地人的公民自由和生命,变成了美国在西半球霸权需求的交易品。”
海地人、美国霸权、交易品,字字带血。
为啥这么说?
1957年老杜瓦利埃上台,时值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并推翻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越来越集中于限制苏联的影响力。老杜瓦利埃意识到,他可以靠“反共”言论博取美国的支持,即使美国官员私下里称他是“西半球最糟糕的独裁者”。
杜瓦利埃父子二人掌权海地近三十载,导致数万海地人被谋杀,流亡海外者不计其数,国家经济崩溃。小杜瓦利埃最终坐上美国空军的飞机,拍拍屁股走人。
以至于一旦翻开海地人200多年的血泪史,就绕不开“杜瓦利埃王朝”。
“美国非常看重这位‘反共’盟友,专门派出医疗团队”
1804年,持续了九年的白莲教起义被嘉庆皇帝平息,但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衰败。同一时期的地球对面,一场奴隶起义击败了拿破仑的军队,海地从法国赢得了独立。
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西部,原为印第安人的地盘,1492年被哥伦布发现,先后沦为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地。独立后的海地被迫向前殖民者法国支付1.5亿法郎赔款,国家经济被大大消耗。
20世纪,这块地盘轮到了美国“做主”。
1915年7月,海地时任总统因处决政治犯而遭愤怒的人群杀害。酝酿已久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立即以“重建秩序”“维护美国和外国人的权益”为幌子,下令派兵海地,一待就是19年。
随后的占领期间,美国建立了傀儡政权,重写海地宪法。在自己国内实行私刑和种族隔离政策的美国政府控制了海地财政,审查海地媒体,同样强迫海地农民进行无偿劳动,镇压那些反对美国占领的海地爱国者,并掠夺海地自然资源。
早期西方殖民者的剥削,以及美国上世纪初的强占,破坏了海地的生态环境,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深重苦难。
美国人1934年撤军后,海地陷入政治混乱,出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政府、政变、夺权和军事演习。弗朗索瓦·杜瓦利埃(Fran?oisDuvalier)在1957年成为了这当中的赢家。
弗朗索瓦·杜瓦利埃曾经被美国资助的公共卫生项目招募,帮助治愈海地农民的热带疾病,赢得了“医生爸爸”(PapaDoc)的绰号。
很明显,上台后的“医生爸爸”已非良善之辈。
他将潜在的政敌流放,或把他们扔进监狱施以酷刑,并鼓励手下的民兵组织通过绑架、殴打和勒索来恐吓平民。他鼓励黑人从该国黑白混血精英中夺回权力,并研究本土的原始宗教伏都教(Voodoo,又译“巫毒教”),为了利用宗教对海地人的影响,故意把自己打扮成伏都教中的“死神”——安息日男爵。
《纽约时报》在1971年爆料称,杜瓦利埃1959年遭遇严重的心脏病发作,差点丧命。美国非常看重这位“反共”盟友,专门从关塔那摩和华盛顿派专家团队来治疗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