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7月2日突然发布的公告,赛力斯汽车收购华为及其关联方持有的问界系列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
从这一举动来看,意味着华为进一步“剥离”问界,把“不造车”的承诺落实到底。毕竟随着合作的深入,很多人认为华为与部分汽车厂商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尤其是问界M7和M9大卖以后,都以“华为汽车”称呼,甚至不知道是塞力斯。
一些人会认为,华为是不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野心有所收敛?或者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应该有个明确的回应?
我们从这次收购的具体内容来看,赛力斯汽车计划收购华为持有的问界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相关的44项外观设计专利,收购价款高达25亿元。这笔交易不仅涉及商标的转让,还包括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收购,足见双方对这次交易的重视程度。
对于华为而言,这次“剥离”问界并非偶然。
早在前几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明确提出“华为不造车”的原则,随后华为多次表态,强调华为的角色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而不是整车制造商。这一原则在华为后续的智能汽车业务发展中得到了贯彻执行。
华为通过提供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及车载通信技术,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以问界为例,作为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推出的品牌,赛力斯的问界M5、M7等车型,可以说是在华为的深度参与下诞生的。
从车辆的设计、智能驾驶系统,到营销推广,华为的身影无处不在,甚至有人戏称问界在市场和消费者心中几乎成为了华为的“亲儿子”,可见华为在其中的分量之重。
这种紧密的合作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但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华为是否变相“造车”的质疑。
于是为了消除这种疑虑,华为选择了以此次商标转让为契机,进一步理清与问界之间的界限。通过将问界系列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转让给赛力斯汽车,从品牌绑定的紧密关系,调整为更加纯粹的技术供应关系。
兑现“不造车”的承诺,同时也是对智选车模式边界的再次明确。
换句话说,华为就像是在说:“兄弟,我不越雷池一步,车是你造的,品牌也是你的,我只提供技术,咱们各司其职。”
这样的战略调整对于华为而言其实是挺聪明的一招。
一方面,通过剥离问界,华为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不断提升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华为通过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现更广泛的产业赋能。
当然对于赛力斯汽车而言,这次收购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获得问界系列的商标及外观设计专利,赛力斯汽车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还能够更好地掌控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权,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收购行动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回应。公告发布后,赛力斯汽车的股价出现了明显上涨,反映出市场对这一交易的看好态度。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华为“剥离”问界这一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华为“剥离”问界这个事,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坚持“不造车”的原则,华为成功地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与众多汽车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而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已经足够清晰。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记得分享,写下您的观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