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现代人误会了老祖先

阿运农村人2024-07-03 12:39:32  144

你肯定听过一句话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数人理解的意思是“没有子嗣传承香火就是最不孝顺父母的行为”,其实,这都是古语在传承的过程中被“以讹传讹”,说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代人都误会了老祖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离娄上》

这是孟子关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原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孟子认为不孝顺的表现有很多(古时“三”在这里为泛指多的意思),但以不尽到后辈的本分为最不孝顺。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是没有尽到做后辈的本分。

舜本身和父亲之间存在矛盾,舜之父亲后娶妻后,舜一直水深火热,甚至父亲和继母还曾谋害舜,舜在结婚时没有提前禀告父母就很正常,但孟子仍然认为舜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因为古时候的婚嫁都由父母做主,舜私自娶妻等于违背了父母之命。

后世发展到东汉时期,赵岐在《孟子章句》(最早的《孟子》注释文献)中解释道: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不孝:对父母盲目顺从,不劝说父母的过错,让父母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二不孝:家境贫寒却不想着当官挣钱赡养父母;三不孝:不娶妻生子导致绝嗣为不孝。不娶妻生子是最大的“不孝”。

历史演变到这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出现了分歧,赵岐认为不孝有三当中,不娶妻生子断绝子嗣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后世历经千年的“以讹传讹”,就有了如今所谓的“不结婚生子就是最大的不孝”。

其实,孟子关于“不孝”,早有“五不孝”的补充注解。

《孟子·离娄下》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一不孝:好吃懒做不赡养父母;二不孝:吃喝嫖赌,不赡养父母;三不孝:贪图财物,只管妻儿,却不顾父母;四不孝;放纵淫欲,让父母蒙羞;五不孝:逞勇斗狠,让父母为之不安。

这“五不孝”其实都没有提到所谓的“不娶妻生子,断绝子嗣香火就是不孝”,但你会发现,这“五不孝”里,都指的是作为后代,没有尽到后辈对父母的本分,结合《孟子.离娄上》里注解“舜娶妻没有提前禀告父母,自己私自做决定娶妻,没有让父母做主,违背了父母之命,这也属于没有尽到后辈对父母的本分”。

如此,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根本不是现代人理解的意思,是现代人受历代影响,误会了老祖宗。孟子先说“不孝有三”,后又提出“五不孝”,说明前面注解的“不孝有三”中的“三”只是一个泛指,也就是多的意思,而“无后为大”则是表达后辈没有尽到对父母的本分。

您明白了吗?

所谓君子论迹不论心,作为后人,应该努力去尽到对父母的本分,这才是传统文化里的孝道,这和本人是否结婚生子延续香火无关,难不成不结婚生子的人就不能(不应该)孝顺父母了吗?这明显是悖论,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别再误会老祖宗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911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