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中, 有七国部分归还了赔款, 唯有一国叫嚣: 一分不还!

郭嘉聊健康2024-07-01 19:10:57  72

在清朝末年,由于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与西方列强的差距日益扩大。

这种政策导致了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严重滞后,而西方国家则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技术飞速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鸦片战争爆发,迫使中国开放国门,这是列强侵入中国的开始。

清政府不仅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割地协议还向众列强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赔偿。

也正是清朝时期政府的无能和懦弱导致了震惊中外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但时至今日,当年八国联军中的七个国家都已陆陆续续归还了当年我国清朝时期的赔偿。

但唯独有一个国家不仅不赔偿还嚣张至极!那么究竟是哪个国家拒绝赔偿呢?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七国退还我国赔偿的呢?

一、八国入侵清政府巨额赔偿

1900年,八国联军以“保护侨民安全和维护公共秩序”为名,联手侵入中国。

这场联合军事干预直接导致了北京的惨剧,列强的军队在北京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烧杀抢掠。

清政府的软弱无力表现尽显眼底,最终只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向侵略者支付了巨额的赔款,总额高达四亿两白银。

如果加上利息,则达到九亿两,赔款期限长达四十年。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除了原本的八国联军,还有其他六个国家如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也趁机向清政府索赔。

使得清朝不仅要负担巨额的经济赔偿,还要承受国际上的极大屈辱。

不过,在所有索赔国中,美国的态度显得较为特殊。

美国很快表现出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政策,它决定将部分赔款退还。

并指定这笔资金用于支持中国学生在美国的留学计划,以培养未来的中美友好关系。

这笔资金后来被用于建立了清华大学,其目的是通过教育来培养未来的精英分子,以便他们回国后能成为推动中美友好的力量。

到1924年,美国已退还了总计1200万美元的赔款给中国。

虽然这一措施在当时也饱受争议,但它无疑为中美两国未来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格局迅速转变,中国也在这一历史关头作出了重要决策。加入了协约国阵营,与德国站在了对立面。

随着战争的发展,德国最终战败。

根据战后的和平条款,德国主动放弃了辛丑条约中尚未支付的赔款。

这部分金额占总赔款的五分之一,显示了战后德国对和平重建的一种贡献。

与德国一同战败的还有奥匈帝国,这个曾是八国联军成员之一的帝国也选择放弃了对清政府的赔款要求。

在这些国家的行动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历史的讽刺与和解的尝试。

不同的是,随着苏联的成立,新政权在国际上的处境更为复杂。

苏联领导人列宁为了赢得国际上的承认,特别是希望得到北洋政府的认可。

他不仅放弃了清政府欠下的赔款,还宣布放弃了沙俄在中国的所有特权。

甚至于,列宁还表示愿意归还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北洋政府必须在国际上公开承认新生的苏俄国家。

但由于北洋政府力量薄弱,周边多国虎视眈眈,这使得北洋政府在国际上的处境尤为微妙,不敢轻易表态。

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变数。苏联虽初期表现出了一定的让步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反悔。

选择保留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已经占据的领土也未能归还。

尽管如此,苏联还是最终放弃了赔款。

在此期间,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对待赔款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美国将其退款部分用于中国的教育基建;英国则将赔款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英留学,并在后续中国铁路建设中提供材料支持。

于是法国在1922年与中国达成协议,退还赔款,并合办中法大学,尽管在创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阻碍,但赔款进行了退回。

二、大国纷纷退还日本却拒绝

尽管意大利与德国一同参与了一战的战斗,但它并未在战争初期转向,因此并未被列为战败国。

直到1925年,意大利观察到其他几个大国已经开始退还对中国的赔款,于是决定仿效美国的模式。

同时结合自己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对中国进行了赔款的退还。

随后,包括美国、德国、法国和苏俄在内的其他大国也陆续开始对中国的庚子赔款进行退还。

这些国家不仅归还了赔款,还将其用于支持中国的教育和卫生事业等领域。这种“慷慨”的行为激发了其他小国的参与。

比如,比利时就是首个跟进的小国,它将退款用于中国的教育和卫生事业。

荷兰则在经过多年谈判后决定将赔款用于建设中国的港口以及文化和水利事业。

然而,所有这些国家的慷慨与合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行为。

历史上,日本在八国联军中扮演了极为积极的角色,出兵数达到了惊人的两万人。

尽管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地理联系,日本的本意却是趁机彻底削弱中国,与其他西方强国一道,在侵华战争中占据优势。

面对盟国的反对,日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直接占领中国的计划,但它的野心并未因此消减。

日本的行为在退还庚子赔款的问题上也表现得极为明显。

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不仅没有退还任何赔款,反而试图通过文化侵略来进一步渗透和控制中国。

在一次次的历史事件中,日本始终拒绝退款,并且在文化和政治上对中国施加压力。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小气,而且加深了中日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在1900年的庚子之乱后,根据北京议定书,中国被迫向参与八国联军的国家支付庞大的赔款。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以其在联军中出兵最多为由,向其他国家主张应获得更高比例的赔款。

然而,当时的国际格局复杂,各国各有盘算,最终日本获得的赔款比例仅为7%。

这一决定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极大的不满,民众普遍认为对外部强硬的立场并未能有效地增加对中国的赔偿。

从而对外交部门的效率和策略表示质疑。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在表面上看似接受了国际赔款的分配,日本实际上并未放弃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利用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名义,策略性地在中国境内扩展其文化和经济影响力。

日本政府在没有中方同意的情况下,自行设立了一系列的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名义上是中资。

实则是日本资本的延伸,本质上依旧是对中国的一种“文化入侵”。

特别是在留学生政策上,日本意识到知识分子和年轻学子的重要性。

在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因地理和文化的相近而选择前往日本,日本当时已是亚洲的教育和技术中心。

然而,美国在1908年通过的《庚子赔款返还法案》改变了这一局面,将大量庚子赔款用于资助中国留学生前往美国学习。

这不仅影响了日本在教育和文化上的战略布局,也间接削弱了其在东亚的影响力。

面对这一情况,日本政府采取了更加复杂的策略。他们表面上宣称愿意放弃部分庚子赔款,实际上却提出了一个更加深层的计划。

该计划虽然提出将部分资金用于在中国建立企业,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退款”企业大多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本质上仍旧是对中国市场的一个深入侵略。

三、蒋介石对日赔款策略

在这一时期,愈发激烈的爱国情绪促使了许多中国人走上街头,展开大规模的反日游行。

这些行动不仅体现了民间的爱国热情,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政府在对日政策上的期待与压力。

希望政府能拒绝签署任何新的、对日本有利的方案。

然而,日本政府并未轻易放弃其对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压力。

他们通过不断的外交和政治策略,强行迫使中国政府组建了一个专门处理赔款问题的委员会。

虽然日本方面公开承诺将退还之前的部分款项,实际上这些承诺大多未能兑现。

与此同时,中国不得不继续每年支付所谓的庚子赔款给日本。

即使在日本侵占了东北三省并建立满洲国之后,国民政府依旧坚持按时支付这笔赔款。

到了1937年,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最终决定暂停对日赔款,以此表达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抗议和抵制。

但蒋介石仍然将本应支付给日本的赔款存放在一个独立账户中,虽然这些资金未直接打入日本,但也未用于其他国内紧急需要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1941年蒋介石正式对日本宣战后,这些年来持续的庚子赔款终于正式结束。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对日态度上的一个重要转变,也象征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逐渐寻求更为主动和坚定的立场。

结语

尽管后来的历史中,包括西方列强在内的一些国家选择退还了部分款项。

但这些行为的背后并非完全出于道义或良心发现,而更多是出于战略利益的考量。

这一点在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显得尤为复杂和微妙。

至于日本,其对中国的长期觊觎和侵略行为是出于对领土疆域的渴望。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后来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的目标始终是吞并中国,扩大其势力范围。

然而,这一野心终究未能实现。1945年,随着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它对中国的侵略也宣告失败。

中国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不仅是历史的转折,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持独立自主的明证。

参考资料:

正北方网 贾丕锐 2016-10-28 《各国退还的庚子赔款,都用来做什么了?》

澎湃网 邢静 2017-09-15 《“八国联军”在庚子赔款前大相径庭的抉择》

百度学术 张研 2007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内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774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