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邓小平委任吕正操作为他的特使,来到美国邀请张学良回大陆。
张学良面对多年未见的老部下吕正操,提出:“回大陆可以,但我有三个要求。”
邓公为什么选吕正操做特使?张学良提了哪三个要求?吕正操能满足张学良的要求吗?
笔者将一步步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
旧友重逢
张学良的一生很简单,却以一己之力承担了整个民族统一的重任。在短短的35年里,做成了两件轰轰烈烈的大事。
他出生就注定是东北王,本有独立的实力,但是为了民族大义而“东北易帜”,甘愿让出“王”位,成就了国家统一的使命。
后来又为了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一致对外。
他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经历就此打住,此后一直被蒋介石软禁,长达54年,直到1990年89岁高龄才得到释放。
第二年,他来到美国,准备在这里度过他90大寿。
吕正操曾是他的亲信副官,共同经历了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软禁后,东北军群龙无首,他就投奔共产党,创立冀中抗日根据地,替张学良完成了未竟之事业,1955年授上将衔。
正是因为他们两人之间有这一层旧情谊,吕正操成为出面邀请张学良的最佳人选。
接受邓公委托后,吕正操经过一番准备,来到美国纽约,见到了相隔半个世纪的老东家张学良。
两人相谈甚欢,从东北军往事一直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
吕正操拿出精心准备的祝寿贺礼,一套《中国京剧大全》录像带,听京剧是张学良晚年最大的爱好。还有一封邓颖超写给他的信,信中回顾了周恩来与张学良的深厚友谊,恳切邀请张学良回大陆。
最后,吕正操代表党中央和邓小平发出正式邀请。
张学良收到回大陆的邀请,不禁满眼泪花。54年来,多少次梦回故里,醒来却是泪打寒衾一场空。
他激动地对吕正操说道:“必之,我回大陆不是不可以,但我有三个要求。”
“将军,我来之前,邓小平已经交代过,尽量满足您的任何要求。”
“必之,不要急,听我慢慢说。”
张学良的要求
张学良之所以没有直接答应吕正操,是因为他有所顾忌。
他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不开欢迎会。
主要是因为他身份敏感,台湾某些势力肯定不希望他做事太过高调。
第二个要求是不见记者。
他曾深受记者的烦忧。在他软禁期间,经常有记者给他设套,故意当着他和蒋家人的面,问一些他被软禁的话题,挑拨他和蒋家的关系,让本来就身陷囹圄的他更加尴尬。
第三个要求是不搞恭维活动。
好汉不提当年勇,以前的东北王,现在要做普通人。
吕正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迟疑道:“将军,就这三个条件?”
“没错,”张学良说得很坚决:“就这三个!”
吕正操觉得眼睛有些发涩,喉咙也有些发痒。本来以为他会提一些物质和功名方面的要求,可是这三个他说的条件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赶紧拿起水杯喝水,以免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让将军看见后笑话他。
“将军,您的三个条件我代表中央和邓小平全部答应。我回大陆,等您的归程。”
辞别张学良,吕正操乘机飞回北京,向邓小平作了详细汇报。
终未成行
仔细听了吕正操的汇报后,邓公很快看出了端倪:“张学良顾虑太重了,各方面压力也大,应该是来不了大陆。”
果不其然,张学良的三个要求,其实就一个目的,不能公开回大陆,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两个。
首先是年事已高,1991年他已经90高龄,万事看淡,不再适应整日奔波。
其次是从美国回到台湾(地区)后,马上有人来指责他忘恩负义,偷偷跟大陆接洽,企图仿效“西安事变”,再搞一次“台湾事变”。
他万念俱灰,不愿再卷入政治漩涡,1996年4月,他跟夫人赵一荻小姐移居美国夏威夷,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结语
当吕正操代表邓小平邀请张学良回国时,他提了三个要求,彰显出不求名利的高尚气节。
遗憾的是,他在100岁期颐之年去世,葬于檀香山,最终没能完成回归故土的遗愿。
他的一生简单而辉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恩来评价他说:“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