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德国在一战后遭受到严厉的军事限制,但扩军的想法一直没有停止,到了上世纪30年代,德国已经突破限制大力发展海、陆、空三军。在1929年,德国国防军航空部发布了新的轰炸机规范,作为回应,福克-沃尔夫公司在30年代初开始研制Fw 42中型轰炸机。
F 19
当时航空界逐步进入技术大爆发时代,对空气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催生了各种非常规设计,比如飞翼布局、串联机翼之类的,Fw 42就是其中一员,它罕见地采用了鸭翼布局,借鉴了福克-沃尔夫公司在1927年开发的F 19实验性鸭翼轻型运输飞机。
Fw 42拥有细长的机身,轰炸机全长17.7米,翼展25米,空重5600千克。机体横截面呈矩形,并且设计师把它设计成阶梯式,重心靠后。该机还没有采用舱内加压技术,机体头尾各设置了一挺有人操作自卫机枪,驾驶舱位置比较靠后,容纳4名机组成员,飞机采用内置弹仓,预计最大挂载能力为1000千克。
早期设计中轰炸机的鸭翼和主翼都为平直翼,鸭翼通过支撑柱安装在机鼻上,主翼位置较高,在两侧主翼上总共安装了4面垂尾,后来修改设计后将鸭翼安装在机鼻两侧,机翼上的垂尾全部取消,在机尾上方安装一面大垂尾。轰炸机将安装可收放的三点式起落架,可以降低飞行阻力,不过不清楚起落架具体安装位置,轰炸机通常会将主起落架安装在发动机舱下方,但Fw 42的发动机舱位置太高了。
计划给Fw 42安装2台750马力的BMW VI 直列12缸液冷发动机,驱动直径3.8米的4叶螺旋桨,估计它的最大飞行速度约31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6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1200千米,实用升限6000米。
福克-沃尔夫公司建造了风洞模型进行测试,并计划建造全尺寸模型,炮塔部分已经完工,公司还打算向外国推销这款轰炸机,据称苏军和日军对它表现出兴趣,派出代表查看过模型。但是Fw 42后续没再发展,因为风洞测试证明这种非常规的鸭翼布局与常规布局相比在性能上没什么区别,反而鸭翼布局给飞行控制带来了麻烦。
Fw 42相关的技术资料一直存放在公司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公司主动销毁敏感数据,炸毁了资料存放点,原本以为Fw 42的文件已经被连带销毁,但在1969年挖掘资料销毁点时意外发现部分资料居然保留下来没有烧毁,可能是资料太多堆得太厚了这才幸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