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灾区有意思, 对外国游客傲慢依旧, 又处处缺钱着急搞钱

这里是新世界2024-07-02 19:31:38  105

地震过去半年,当地的最重要课题是灾后复兴。外国游客就成了带动经济的关键角色。

在石川县首府城市金泽,逛市场,吃美食街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不亚于泡温泉、买工艺品。

也许因为人气高,也许因为传统意识下的傲娇,金泽当地商户对来送钱的游客挑挑拣拣,定的规矩多。

比如,市场里禁止边走边吃。

不停用日语、英语、中文三种语言广播:在近江町市场请不要边走边吃食品。请在购买商品的店里吃饭。或者,请坐在长凳上吃。请协助。

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市场管理方甚至连找个翻译修改润色的工夫都没下,直接用的机翻。

美食街一家开业50年的老日料店,在店门口张贴了一张告示:一品料理没有英文菜单,我们不会说英文。

问老板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语言沟通问题,跟外国客人起过纠纷。

大爷:告诉外国客人,小的螃蟹3000日元,大的松叶蟹3万日元。对方点了大螃蟹,端上来之后,对方又说他要的是3000日元的螃蟹。然后吵着“报警”,我回他们“随您便”。

来了5名警察处理纠纷。最后一人让一步,3万日元的松叶蟹,算1.5万日元。

大爷表示,有过这样的经历后,出于无奈才张贴那张告示的。

说实话,对此存疑。3000日元的螃蟹和3万日元的螃蟹,外形差距极大。因为“语言不通”,导致外点错螃蟹的概率有多少呢?

对大爷的做法,褒贬皆有。支持的,认为买卖自由,避免纠纷。不支持的,认为有歧视外国人的嫌疑。

不过,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一个重点——灾后重建,振兴经济,石川你缺很多很多钱。

石川本就不是东京、大阪、京都、北海道那样的热门旅游地。

石川更不是东京那种富得流油的自治体,灾后重建还得靠国库掏钱。

地震后,外国游客愿意去消费,不好好珍惜,还摆起谱来,这是唱哪出呢?落难丫鬟,一身小姐病?

能登半岛大地震后,那些被震毁了,没法修,也住不了人的房屋,按说早就该拆除干净。然而地震过去半年,只拆了4%。

就这,还是因为5月底统计时,发现花了5个月的时间,竟然只拆了2%。着实让全日本民众看懵了:政府办事效率已经低成这样了?

舆论一通严厉批判后,后来一个月加紧干,这才实现了“半年拆完4%”。

地震导致房屋“全毁”或“半毁”,由公家来拆除房屋,即“公费解体”。简单说就是公家负责拆,不用自己掏钱。

整个石川县约有2.5万栋房屋提交申请。拆得慢,说起来是人手不够,归根结底是“钱”的问题。

像石川县这种老龄化严重,经济产能一般的地方自治体,赶上大地震,靠自己的财政收入搞灾后重建,基本没戏。等着岸田文雄从国库里拨款。

说难听点,在东京那帮纳税大户的眼里,累赘,没有生产性,等吃白食的累赘。

款子能不能批下来,什么时候批下来,得在国会上,被代表各方势力的国会老爷们讨论来讨论去,充分走完流程。

咱们国内网友习惯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财政转移支付”“一对一帮扶”的社会。资本主义下的日本,虽然也有通过国税收入来补贴地方的制度,但人家各个自治体是真正意义上的“散装”“联邦”。

自治体,顾名思义,实行独自治理。没有谁应该帮扶谁的责任义务。

原则上,每个自治体的年度开销,有钱是有钱的过法,没钱是没钱的过法。

比如东京有钱,港区又是东京数一数二的有钱。港区公立中学的孩子参加海外修学旅行,区里给每个孩子补贴40万日元。

你要按江苏等省份直辖市上缴国家,再转移支付给其它省份的标准,让东京也这么搞的话,东京分分钟能闹翻天。

所以,再来看石川县,没人家富,又遭遇大地震。振兴之路再难,需要帮扶的金额再巨大,怎么着也应该不等不靠,自己首先积极动起来吧?

被地震毁掉的房屋不拆除干净,重建就难开始。

重建开始不了,那灾后安置房等等也就进度缓慢。

家没了,又排不到安置房,至今仍有灾民住在临时避难所,或住在车里,也就不奇怪了。

自治体,原则上靠自己。缺钱,就加油挣。

可现在,石川县的商家们对来送钱消费的外国游客是什么居高临下的态度?禁止边走边吃,不会英语恕难接待等等。商家考虑不周,自己舒服就行,行政管理部门也不说为了旅游创收,积极站出来周旋整合。

那些待安置的灾民,96%的待拆灾房,巨大的财政缺口,就靠拖过半年又半年,自然消失吗?

此刻,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冷酷,具象化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452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