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 四川挖出了一具女尸, 鉴定后确定她是中央多次打听的人

历史有小狼2024-07-02 12:39:51  128

1975年夏,四川省重庆市与巴县的交界处,一处早已荒废的碉堡内,发现了一具女性的尸骨。

尽管年代久远,她的黑发尚存。

而她的骨骼,却已泛白且开始腐朽。

两只手的骨头并拢在一起,锈蚀的手铐依旧紧扣其上,诉说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悲怆。

经多方了解鉴定后,确定了她就是中央多次打听的人。

军阀独女弃富贵,赤胆忠心投革命

1940年冬,五台山区石盘口回响着战事的紧张气氛。

正当朱德元帅指挥着对日寇的关键战斗时,一位参谋匆匆报来,称一名自称“杨汉秀”的女游击队员请求见面。

朱德一时脑海中未能勾勒出这个名字的主人,但还是同意了见面的请求。

不久后,门口响起了规范的报告声,一个身着戎装的女子,站立门前,向朱德敬了一个军礼。

朱德凝视着她,片刻之后,惊讶地失声道:“汉秀!是你么?真让我认不出来了!”

杨汉秀笑着回应:“朱伯伯,你还记得我,已经过去14年了。”

“记得,当然记得。”

朱德激动地连连点头,笑着说:“真不错,杨家大小姐都投身抗日前线了。有你们这样的勇士,我这个总司令还有何忧虑!快来,坐下告诉我,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杨汉秀坐下,与朱德如同父女般亲昵地叙起了她的往事。

当时27岁的杨汉秀,出身四川广安的一个显赫军阀家庭。

当时在四川有一个大军阀叫做杨森,而她的父亲杨懋修正是杨森的亲弟弟。

家中拥有广阔的良田,仅次于杨森,是川东地区的富豪。

杨懋修年轻时曾是一名土匪,后随堂兄杨森的步伐跻身军阀之列。

杨懋修行事风格狠厉,其权势之下,穷苦百姓常常被迫卖儿卖女,流离失所,正是依靠这种方式,他聚敛了庞大的家业和广袤的庄园。

作为杨懋修的独生女,又是家中女辈中的长女,杨汉秀的地位无疑是很高的。

然而,家族为杨汉秀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规矩。

不准她外出游历,不准进学校求学,对婚姻自由更是严加限制,甚至连女性的缠脚都被规定在内,她的双足被严严实实地裹在厚厚的布带中。

更令她痛苦的是,她的婚事已被早早定下,对此,她深感厌恶与反抗。

杨森的大儿子杨汉忻,在天津求学时,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熏陶,积极参与学生运动,成了一名进步青年。

不幸被北洋军阀逮捕后,虽由父亲保释回家,但他的思想已然彻底变化。

他经常与妹妹杨汉秀交流,向她讲述军阀如何剥削百姓,如何压迫穷人,还有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堂兄的影响下,杨汉秀逐渐培养出了对传统束缚的反感,她反对家庭安排的婚姻,选择了与一位共产党员、中学教师赵致和的爱情婚姻。

婚后,两人一同移居上海,赵致和进入政法大学深造,而杨汉秀则在家中聘请了家庭教师,专心学习英语,希望未来能与丈夫一同出国留学,寻求救国之道。

然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随着战争的爆发,丈夫赵致和病逝,留下杨汉秀独自面对一切。

她的不幸遭遇,不是无人知晓。

她的家庭教师朱挹清深切地关注着她。

朱挹清不仅是教师,还是一位一位中共地下党员,更是杨汉秀思想觉醒的关键人物。

在一次交流中,他递给杨汉秀一份刊载着朱德照片的报纸。

那一刻,杨汉秀的内心似乎被点燃,她的眼睛在阅读中逐渐明亮,仿佛找到了人生新的方向。

她决定投身于远在延安的抗日前线,寻找那位亲切的“朱伯伯”。

事实上,杨汉秀与朱德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年她才14岁。

当时,朱德受党的指示,潜入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与杨汉秀的伯父杨森结识,常到杨懋修家中做客。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杨汉秀与朱德渐渐熟络,朱德甚至称要收她为干女儿,种下了两人缘分的开始。

到了1940年4月中旬,杨汉秀在朱德的指引下,来到了延安。

为了表明与自己家族的彻底决裂,她改名为吴铭,象征着她愿意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革命小卒,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至死。

可正当她全心投入革命事业时,因其出身军阀家庭的背景,在一次“抢救失足者运动”中,她成为了重点审查对象。

被关押审查期间,杨汉秀的遭遇引起了朱德的关注。

得知详情后,朱德亲自前往中央社会部,对负责审查的人员严厉指出:“你们应有起码的判断力!一个出身军阀家庭的女子,放弃优渥的生活,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延安,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她的立场吗?还需何审!”

朱德的语气虽然严厉,但也透露出对杨汉秀的赞赏:“她是军阀家庭中最伟大的叛女!”

在朱德的干预下,审查小组最终宣布杨汉秀政治上无问题。

获释后的杨汉秀万万没有想到,当天下午,朱德会和周恩来副主席一同在枣园亲切接见她。

周恩来告诉她,她的入党申请已被批准,手续很快就会办理。

听到这个消息,杨汉秀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是对她信仰的肯定,对她牺牲和努力的最高赞誉。

回川归来担重任,谍影重重系国情

1946年1月初,寒风凛冽。

时任中央晋绥分局政治部民运科长的杨汉秀,在同蒲路前线与日寇激战正酣之际,突然接到了中央的紧急召唤,命令她立即返回延安。

当时的她,正组织着地下抗日力量,一心扑在战场上,消息来得突然,让她的心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回到延安后,她被直接带往枣园,那里的周恩来副主席已经在等候。

周恩来向她详细说明了新的任务。

抗战虽胜利闭幕,但新的挑战已在朝露中显现。

四川省委副书记王维舟已经向中央提出要求,希望调回一些四川籍的干部,以在各个阶层内进行深入的统战工作。

中央在慎重考虑后,决定让杨汉秀担此重任,回四川接近杨森等人,尽量为党争取更多的力量。

周恩来还透露,他即将乘坐美军飞机赴重庆参加“旧政协”会议,建议杨汉秀同行。

次日清晨,杨汉秀满怀复杂心情到达延安机场,朱德和康克清已在那里等候。

康克清递给她一件亲手缝制的灰斜纹布面羊羔皮内衣,以抵御四川的寒冷。

朱德则像父亲一样叮嘱她,提醒四川的政治斗争尖锐而复杂,她必须处事谨慎,保护好自己。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战略上发动了所谓的“重点进攻”,不仅加剧了内战的火势,更是围剿了党在重庆的公开机关。

杨汉秀不幸在这波政治风暴中失去了与党的联系,并被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捕获。

她在审讯中快速察觉到敌人手中并无确凿证据,仅知她曾打过日本人。

于是,她理直气壮地以自己的抗日历史为由进行辩解,使得敌人陷入尴尬,无法加以重罪,只得将她暂时关押。

随后的“六二大逮捕”使局势更为恶劣,杨汉秀被迫转移到成都的四川省特委监狱。

直到杨森出任重庆市长,杨汉秀获得保释。

此后,她在广安县城以开设舞厅、饭馆为名,巧妙地掩盖了真实的意图。

她悄悄地变卖家中的田产,将部分资金秘密转给与她已密切合作的中共四川地下省委。

这笔资金被用来支持地下斗争,而剩余的则用于购买枪支、药品等军用物资。

一天,她以侄女的身份,出现在“渝舍”的客厅中,与伯父杨森寒暄起来。

茶几旁,杨森审视着杨汉秀,试探性地问道:“汉秀,你觉得共产党说话算数吗?如果我真的投到他们那边去,他们会不会事后算旧账?”

杨汉秀以诚恳的语调回答:“伯父,共产党人向来是言出必行的,他们重信守诺。别人我不敢保证,但朱伯伯您还不了解吗?您与他早年一起反对袁世凯,共同抵抗英国人,这份情谊他绝不会忘记,一定会重视老朋友的。”

杨森听了,立即岔开话题,并警告杨汉秀不要随便说话。

誓死不屈忠烈女,忠骨终现革命魂

1949年四月,重庆华莹山的幽静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

游击队的一名交通员在不幸被捕后叛变,向敌人泄露了许多关于外界援助游击队的情报。

长久以来备受疑虑的女游击队指挥杨汉秀,成了军统锁定的目标。

久负恶名的军统头目雷天元,带领一群军警,将杨汉秀所在的“杨氏泽庐”重重包围。

初被捕的杨汉秀,首先被关押在重庆的老街监狱,出于对她的背景的顾及,她暂时受到了一些优待。

然而,随着杨森对军统的默许,杨汉秀不久后被转移到了臭名昭著的渣滓洞女牢。

同年七月,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特意从南京逃到重庆,试图笼络包括杨森在内的各路军阀。

蒋介石委任杨森为重庆市党部主任及卫戍司令,提供了丰厚的军费和枪弹,还允许他组建五个军队。

此时的杨森手上同时拥有四川的党政军大权,可谓是权倾一时。

利益熏心下,杨森心中原本那一丝通过侄女杨汉秀向共产党传递信息的意图已然完全破灭。

在重庆刑警处的重犯监狱里,杨汉秀被再次关押。

杨森派来的人企图说服她“自首”,杨汉秀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劝说来人弃暗投明,预言杨森跟随蒋介石绝无好结果。

当杨森得知侄女的坚决态度后,愤怒至极,下令将她处死。

1949年11月23日,重庆的午后依旧沉闷潮湿,但这城市西郊的成榆公路却是一片寒冷阴森。

杨汉秀被几名刑警所长戴着眼罩,押上了一辆漆黑的轿车,车缓缓驶向遥远的金刚坡。

事前,特务们已密谋细致,他们决定将杨汉秀带到一个偏远且荒凉的地点杀死。

两辆车提前开往郊外,他们在重庆与巴县的交界处,金刚坡一带细选地势,最终在一片荒僻的松林中找到了一座废弃已久的碉堡。

在那里,他们挖了一个浅浅的坑,周围派遣便衣特务巡逻,确保行动不受干扰。

这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租用了重庆大华饭店的一辆黑轿车,由刑警处副处长宋世杰、行刑人谢春浓、看守所所长项正邦亲自押解,用所谓的“转移”为由,骗杨汉秀上了车。

车辆缓缓进入郁郁葱葱的林地,寂静之中只有轮胎碾过落叶的沙沙声。

当车辆停稳,特务们迅速行动,一名特务用白绸子蒙住杨汉秀的头部,另两名则迅速用绳索勒紧她的颈项。

杨汉秀身陷困境仍奋力挣扎,然而面对凶残的对手,她终因体力不支而昏厥。

当车队到达预定的碉堡时,他们将昏迷的杨汉秀拖至坑边。

发现她尚有一息,便冷血地补上一枪。

随后,这些特务将她的遗体抬入碉堡,匆忙之间,一名特务从她的手指抹去血迹,取走了金戒指,却未能解开她的手铐,便草草掩埋,急忙逃离现场。

年仅37岁的她,死在那条孤寂的路上,死在了亲伯父的指令之下,死在全国解放的前夕。

由于杨汉秀当时执行的是特殊任务,并且她的身份较为特殊。

人们并不清楚她是一名共产党员。

解放后,对杨汉秀的牺牲与奉献,中央深表关注,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更是牵挂不已,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她的消息,希望能为这位不幸的英雄女性讨回公道。

直到1975年,才发现了杨汉秀的忠骨。

正是千千万万个如同杨汉秀一般的英雄,用鲜血将革命的星星之火点燃。

参考资料:

“最伟大的军阀叛女”杨汉秀 晓农,张建朝

党史博采

《中华英烈传5 下 1945-1949》

顾维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367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