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界报道,7月1日,有媒体发布消息,建行将进行大规模降薪。根据两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建设银行已要求其总部员工减薪至少10%。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高级官员将大幅度削减工资。而大多数子公司的降薪幅度还要大于总行员工,只有少数业务表现较好的子公司降薪幅度可以低于总部。
听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真的吗?我敢说,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紧急着,就是希望这是真的。进一步的反应,则是希望所有金融机构都能大规模降薪。
这不是红眼病,也不是嫉妒心理,更不是仇富思想。不是,绝不是,有本领拿高收入,没有什么值得嫉妒的,还应当羡慕。譬如华为的技术人员,动辄百万年薪,有人嫉妒吗?没有。相反,能够激励更多人奋发努力,让自己也成为高收入者。
公众对金融业从业人员拿高薪不满,是因为他们拿的高薪与承担的责任不匹配。譬如在房地产市场火爆时,疯狂给开发商贷款,并因此拿到高额薪酬的高管们、客户经理们,在开发商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后,他们会把薪酬退回来吗?难道这不是不公平、不公正吗?
更重要的,由于银行的薪酬过高,也使得很多年轻人的就业思维出现了扭曲。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就公开表示,清华70%至 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
为什么清华大学的状元们也要往金融行业钻?收入高啊,高得让年轻人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高得让年轻人不得不放弃制造业、放弃基础研究、放弃原本很喜欢的专业。因为,这些顶着一流大学帽子的高智商者,进入金融领域就能拿到高薪酬,就能让无数人仰慕。如果再不对金融业降薪,就会掏空制造业、掏空基础研究、掏空年轻人的奋斗意识。
必须强调的是,希望金融业降薪,绝不是想惩罚从业者,而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弱化金融业的非正常吸引力,倒逼高端人才不要再向金融行业转移,不要再让金融业掏空基础研究领域和制造业的人才。
当然,对金融业降薪,也要把握好尺度,对那些工作在一线的普通员工,特别是柜员们,尽量不要降薪,他们的薪酬水平原本就很低,甚至低于比较好的制造业。如果“一刀切”,又会影响金融业正常业务的开展。金融业需要降薪的,是高管,是中层以上的高管,他们的薪酬实在太高。只要把金融业高管的薪酬降到与制造业技术人才相近的水平,就能让制造业留住人才了,清华大学的状元们,也不会改行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