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6月中,手机圈有个大新闻,印度塔塔集团正在和Vivo印度子公司谈判,准备收购它的大部分股权。没错,你没听错,是印度的塔塔要收购我们中国的Vivo!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如果交易达成,这将是印度企业在科技领域最大的一笔收购案之一。要知道,塔塔集团可是印度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业务涵盖了钢铁、汽车、软件等等,妥妥的巨无霸。而Vivo则是我们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在印度市场更是混得风生水起。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是印度巨头,一个是中国手机巨头,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家公司,怎么就走到一起了呢?
关门打狗?
说起来,这背后还真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
印度一直梦想着成为“世界工厂”,取代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印度政府可谓煞费苦心,各种政策优惠和补贴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手机行业,Vivo就成了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近年来,Vivo等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势如破竹,市场份额一路飙升,几乎把整个印度智能手机市场都收入囊中。数据显示,小米、OPPO、vivo、realme等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超过70%的份额。
这可把印度政府给急坏了,自己辛辛苦苦扶持了半天,结果市场却被中国品牌给占领了,这还得了?于是,印度政府就开始对中国手机品牌下手了。先是各种税务调查、反倾销调查,后来干脆要求中国手机品牌必须与印度企业合资,而且印度企业还得占大头。
面对印度政府的“组合拳”,Vivo也只能选择妥协。毕竟,印度市场那么大,谁也不想轻易放弃。而塔塔集团作为印度本土巨头,自然就成了Vivo的最佳选择。
当然,除了印度政府的压力,Vivo选择出售印度子公司股权,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近年来印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Vivo也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总之,塔塔收购Vivo印度子公司,是印度政府、中国手机品牌、印度本土企业多方博弈的结果。至于这桩收购最终能否成功,还得看双方能否在价格、股权比例等方面达成一致。
并且印度塔塔集团准备收购Vivo印度子公司,这背后既有印度政府的压力,也有Vivo自身的考量。
其实,早在Vivo准备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就有一家咨询机构给Vivo提了个醒,说印度对待外资就像“关门打狗”,建议Vivo慎重考虑。结果,Vivo二话不说,直接就把这家咨询机构给“炒”了。
为啥?因为Vivo心里清楚,当时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竞争激烈程度堪比神仙打架。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4亿部,市场占有率高达86%,但增速却在下滑,用户增长也趋于饱和。
再看看当时的印度,9亿手机用户里头,只有1亿多在用智能手机,这市场潜力简直不要太诱人!而且,印度本土的手机品牌普遍都比较弱,三星和诺基亚虽然占了一些市场份额,但它们的产品也是在中国生产的,成本上也没啥优势。
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蛋糕,Vivo怎么可能轻易放弃?于是,力排众议,Vivo毅然决然地杀进了印度市场。
事实证明,Vivo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凭借着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精准的市场定位,Vivo在印度市场迅速崛起,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很快就成为了印度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
十年前的预言成真!
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总理,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希望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为吸引外资,莫迪政府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吸引企业投资,简直是把企业家们当大爷一样供着。
Vivo创始人沈炜正是看到了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才决定在2015年大举投资印度,自建工厂、铺设门店,全面进军印度市场。
虽然当年拒绝了那家咨询机构的“关门打狗”论,但Vivo并没有掉以轻心。为了避免重蹈覆辙,Vivo很早就提出了“MoreLocal,MoreGlobal(越本土,越全球)”的口号,试图通过融入印度本土文化,来打消印度政府的疑虑。
Vivo在印度的一系列操作,可谓是将“本土化”玩到了极致。
首先是加大投资,真金白银地支持印度经济发展。数据显示,Vivo是在印度投资最多的手机品牌之一,其在印度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规模,已经接近在中国两家工厂的规模。
其次是推出符合印度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比如,针对印度人喜欢拍照和娱乐的特点,Vivo推出了具有屏下指纹和升降摄像头功能的手机;考虑到印度炎热的气候,还特意对手机进行了散热设计。
除此之外,Vivo为了融入印度文化,那也是下了血本。他们不仅冠名了印度人最爱的板球比赛,还请来了宝莱坞巨星阿米尔·汗做代言人,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更是积极参与,努力塑造出一个亲民的品牌形象。
可以说,Vivo为了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真的是煞费苦心,几乎做到了“本土化”的极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莫迪第一个总理任期内,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态度还算温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像Vivo这样的企业前去投资建厂。那几年,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可谓是风光无限,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一度占据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随着莫迪在2019年成功连任,印度政府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莫迪政府不再满足于仅仅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厂”,而是想要扶持本土企业,打造完整的“印度制造”产业链。
于是,从2017年开始,印度政府就开始逐步提高对进口手机和零部件的关税,并推出了各种政策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到了2020年,莫迪更是提出了“自给印度”的倡议,誓要在2025年前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印度政府可谓是不择手段。他们以“国家安全”为由,封禁了超过200个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其中就包括了当时在印度拥有1.5亿用户的TikTok。同时,印度政府还对中国手机厂商展开了各种税务调查、反倾销调查。
2023年底,印度执法局更是以反洗钱调查为由,逮捕了多名Vivo印度公司高管,包括临时CEO和CFO。
在印度政府的步步紧逼下,Vivo最终还是选择了“低头”。从2023年4月开始,Vivo不仅要和印度企业进行代理合作,甚至还把制造工厂拱手让给了印度本土科技公司Micromax的子公司。
讽刺的是,Vivo当年为了避免被印度“关门打狗”,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本土化”改造,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收割”的命运。十年前那家咨询机构的“预言”,最终还是成真了。
印度政府的这种“养肥了再杀”的做法,无疑会让所有想要投资印度的外国企业感到寒心。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同样逃不过“真香定律”
如果说Vivo在印度市场的遭遇令人唏嘘,那么曾经的“印度一哥”小米,则更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剧,充满了戏剧性和讽刺意味。
在14年,小米也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小米凭借着与当地电商巨头Flipkart的独家合作,以及性价比超高的产品策略,迅速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并喊出了“印度有潜力成为小米全球第二大市场”的豪言壮语。
事实证明,小米的眼光确实独到。2017年,小米就超越了三星,成为了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霸主。在2020年,小米在印度的手机出货量甚至超过了中国本土市场,达到了惊人的4070万台。
同样随着印度政府对“印度制造”的野心日益膨胀,小米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
从2023年开始,印度政府就开始对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施压,要求他们提高手机制造过程中印度产零部件的使用比例,并逐步用印度分销商取代中国分销商,以提高智能手机的“含印量”。
随后,印度政府更是对小米使出了“杀手锏”。2023年6月,印度执法局以小米集团涉嫌“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为由,冻结了小米在印度的48.2亿元资金。
更令人气愤的是,据小米前任印度高管透露,他还遭到了印度方面的“暴力威胁”,甚至家人安全也受到了威胁,要求其做出对小米不利伪证。
面对印度政府的步步紧逼,小米也不得不低头。为了保住印度市场,小米开始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并雇佣了更多的印度员工,以示诚意。
结语
“来吧,一起发财!”印度政府热情地招揽着外资企业,画着“印度制造”的大饼。然而,当外资企业辛辛苦苦耕耘多年,终于要开始收获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早已深陷“杀猪盘”之中。
从最早的摩托罗拉、诺基亚、IBM,到如今的小米、Vivo、OPPO,无数跨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都曾有过辉煌的时刻,但最终都难逃被“收割”的命运。
或许,这就是印度经济的“独特魅力”吧。面对这样的印度,我们不禁要问:这真的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吗?
或许,对于那些想要进入印度市场的企业来说,是时候好好掂量一下,这块“蜜糖毒苹果”,你真的敢吃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