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是挪威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冒险家托尔.海雅达尔所著,译者是著名作家、资深记者、翻译家朱启平,他曾亲历密苏里号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参加抗美援朝战地报道。本书与50年代已经翻译,因朱启平被打成右派,直到80年代才出版。朱先生文笔功底深厚、经历丰富、见闻广泛、知识渊博,是高质量顺利翻译此类著作的必要条件。拜译者所赐,使广大中文读者能够欣赏作者栩栩如生的记述,了解这场伟大的冒险之旅,与冒险家一起经历几千公里的惊涛骇浪、奇闻异事、珍禽异兽、风土人情,在各种险境中翻滚、享受在大自然中搏斗的无穷乐趣。
南太平洋是地球上最空旷的整片广阔水域,所谓的尼莫点就在这里,它距离周边最近的陆地(含岛屿)均接近三千公里,这里也成为许多人造航天器受控再入坠落点之一,中国第一次洲际导弹弹着点也选在这里。南太平洋东岸是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西边则是波利尼西亚群岛,两者相距近七千公里。
关于波利尼西亚群岛原住民的来历,随着欧洲人的到来考察,有各种推测,比如澳大利亚原住民、中国、日本、印度等等,现在一般认为南岛系人的成分多一点,毕竟路径比较可信。至于作者搞这次冒险所要证明的南美洲来源说,由于远隔重洋,过于遥远的距离对于需要一定数量的交流不太友好,一般不太为人采信,但最近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基因测序又表明两处的人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所以说到底如何还是未定之数,也许是多处来源融合亦未可知,不知道海雅达尔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老怀宽慰。
海雅达尔在波利尼西亚群岛考察动物,接触到当地人的传说,看到复活节岛雕像,感觉与南美的一些传闻颇有渊源,由此产生了原住民来自南美的猜想,并一发不可收拾的坚信自己的理论,战争结束后便去往美国寻求支持。
在纽约,一位博物馆教授(书中没有提及名字)首先接待了海雅达尔,尽管礼貌的对他的努力表示欣赏,但并不愿对他的理论给予过多关注,教授认为:作为一个动物学家应在本领域做深度钻研才能取得成就,而非凭一时兴起跨界搞些奇思妙想,况且古代南美并没有像样的造船技艺支持远海航行,而你不可能靠木筏横渡几千公里的南太平洋。海雅达尔投往各处的论文结局大同小异、无疾而终,关键的一点都提到对航海技术的质疑。海雅达尔无法回答此问题,但是他冒险家的血脉并没有被打倒,既然无法说服学术界,那么他决定用行动来证明。
于是他开始为此做准备,研究古代木筏制作及操作技术、寻找资金赞助、物色随行同伴、制定时间计划、物质清单、联系各种关系和理顺国家签证等。(我读书时受本书这段影响,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也喜欢做计划,追求谋定而后动,经常瞻前顾后、思虑过多、导致内耗严重,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意外总比准备多,哪有什么都等你准备完善这种好事,很不如意。)
海雅达尔混迹海员之家和探险家俱乐部,为他的冒险行动打响了名头,他的第一个赞助商是一位二战美国功勋飞行员(书中没有提及名字),然后利用各种关系得到美军空军物资试验所的物资支持、得到地理研究所的各种测量及保障仪器支持、得到海军研究所的洋流海况天气数据支持(尽管那片海域的资料少的可怜)。
海雅达尔德第一个伙伴是在海员之家遇到的赫曼,他帮作者巩固了这个梦想并一起忙前忙后。然后是作者的战友艾力克.海赛堡,还有纳德.豪格兰(参与摧毁了挪威的重水工厂,阻挠纳粹德国的核努力)、陶思坦.瑞贝(潜伏侦查俾斯麦号的姊妹舰“北方的孤独女王”德国战列舰提尔皮兹号在挪威海港的停泊出动情况,为英国轰炸击沉该舰提供情报。)绝非等闲之辈啊!这两个是大牛人啊!都是如雷贯耳的大事件啊!是不是真的?海雅达尔不会是吹牛逼吧?
携带大量物资进入一个国家,然后乘坐木筏扬长而去,这怎么看都是违反国际惯例的做派,海雅达尔甚至到联合国总部找人帮忙,以及挪威外交官的协助好不容易搞定,积累二十六磅各种文件,为此还找来原部队秘书格特.福特做后台处理文书手续。
海雅达尔终于赴南美开始实际性工作,到赤道国(西班牙语厄瓜多尔)砍树,经过二战,又轻又松的筏木大量被砍伐送到飞机厂,大棵可不好找。作者把原始热带雨林砍树的千难万苦都化作幽默风趣和轻松愉快的文字,事无巨细却又引人入胜,就像一个写作文收不住笔的中学生。读者仿佛伴随冒险家从安第斯山脉雪山一起进入丛林、漂流而下,领略神秘多彩的异域风光,再次感谢朱启平先生原汁原味的传神翻译。
由于得到秘鲁总统的支持,木筏得以在军港内建造,媒体开始大力宣传这次漂流,以证明他们国家的先民曾远涉重洋,在地球的另一边繁衍生息。海雅达尔德最后一个伙伴,刚完成一次丛林探险的班德.丹尼逊闻讯赶来入伙,凑够了航海值班必须的六个人。在盛大热烈的海港欢送仪式上,因为形势混乱、语言不通,拖轮未等狂欢的队员回来就把康提吉号木筏拉走了,好一通折腾才聚拢大家回到木筏上,“一件事情开始时这样倒霉,结局一定会好的。”
1947年4月28日,一艘木筏、六个人,满载着给养从秘鲁出发,木筏靠着风慢慢的离开海岸,进入亨伯特洋流,这条洋流从南极海岸出发,沿南美西海岸北上至加拉帕格斯群岛,卷起海底的沉积,造就了该海域繁茂的生态,往西则横穿南太平洋,和贸易信风一起构成海雅达尔漂流的主要动力。摸索磨合木筏操纵折腾了他们的出发段,海员们往水面扔漂浮物看木筏的航速,尽管刚开始很慢,它不图快,但是它一旦上路,便以不可动摇的精力向前推进。
洋流所经海域并非荒漠,这一段作者记录了他们看到的海洋生物:沙丁鱼、各种鲨鱼、鲔鱼、松鱼、海豚(此处指的是一种比较大的食肉鱼,作者用了dolphinfish一词,故译者将其翻译为海豚,并非海生哺乳动物,与真海豚的区别书中有表述,但并未注明这种鱼的名字其实叫鲯鳅,这个疑问我当年读书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网络资源丰富了,尝试用各种方法搜索,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找到了答案;如今网络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泥沙俱下、混沌不堪、真假难辨、在垃圾里面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还是要一些功力的。)、五岛鲸(此处才是真海豚)、飞鱼、鲱鱼、海蟮、章鱼、鱿鱼、鲸鲨、向导鱼、印鱼、海龟、蛇鲭、旗鱼、海鸥、军舰鸟、各种鲸,好丰富啊。
靠着风和洋流,康提吉号一路西行,七月三十日,终于看见了第一个岛屿,由于发现较晚错过了。到了第二个珊瑚岛,他们尝试从环礁的缺口安全进入泻湖,但无动力的木筏即使在当地居民独木舟的热情帮忙下仍然失败了,“买卖黑油大。”第一百天,他们到达横贯在面前的大贡岛礁,避无可避,硬抗环礁的准备和过程描写的惊心动魄,紧张异常,幸运的是尽管木筏几乎散架但人都没受大伤。然后邻近岛屿派人来援助他们,受到热烈欢迎和款待,直到一艘轮船接走他们和木筏(木筏现存挪威的一家博物馆,)才回归现代生活,一段抒情的叙事。
至此康提吉号和它的全体船员完成了这次冒险,这是几百年大航海时代开始的全球探险活动最后的余晖。
正如某位读者感言:“谢谢译者,作为小学生,全书居然没有几个生字影响阅读。”可见老一辈文学工作者的朴素和用心。读这种书真是一段愉悦的享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