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在北平宣布起义的瞬间,一场风波悄然展开。国军中将石觉,当时的华北军界知名人物,却在傅作义宣布起义时哭哭啼啼、愤怒抗议。这个被称为汤恩伯“干儿子”的将领,抗战期间屡建奇功,解放战争中却几次遭遇挫折。
他的命运与国民党的败局息息相关。石觉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从抗战英雄到“汤恩伯的干儿子”
石觉,黄埔三期生,与许多时代的英雄同样走出了军事学院的大门。不同于一些同期的将领选择了政治和策略路线,石觉始终坚持在前线指挥作战。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他逐渐成为了国民党内的知名人物,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抗战时期,石觉指挥所在部队参与了多场对日重要战役。其中,他在南口战役中表现尤为突出。
该战役是对抗日军中规模较大的一次地面战斗,石觉所指挥的部队在战斗中取得了局部胜利,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一步侵袭,这一战役使得石觉声名大噪,随后他被晋升为师长,带领部队继续在战场上建立战功。
尽管石觉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英勇,但他在政治敏感性和人际关系处理上显得不够圆滑。战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石觉却选择紧密依附于汤恩伯,一位有实力但亦具争议的高级将领。
他的这一选择,使他被冠以“汤恩伯的干儿子”的绰号,这个标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在国民党更广泛的政治舞台上的发展。汤恩伯在河南的统治时期,因为其政策导致民不聊生,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抗议。
石觉作为汤恩伯的亲信和手下的重要将领,也因此受到了连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豫中会战中,汤恩伯遭遇重大失败,虽然石觉在此战中取得了唯一的局部大捷,但这场胜利未能为他赢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反而随着汤恩伯的失势,石觉的军事生涯也受到了影响。
初入东北:从骂战到惨败
抗日战争胜利后,石觉被调派至东北战场,负责对抗苏联支持下的共产党力量。他接管的第13军在承德地区驻扎,一开始表现相当出色。石觉率领部队与第52军协作,迅速打穿了辽西走廊,成为第一支进入东北地区的国军部队。
然而,当杜聿明的命令下达时,局势突然发生了转变。杜聿明指示石觉的第13军向西攻占热河,而让第52军向东攻取沈阳。此举在战略上具有分散共军力量的意图,但对于石觉而言,这一决策却意味着放弃进军沈阳的机会——一个能为其带来极大荣誉的战略要地。
遵从命令,石觉调转部队方向,向热河发起进攻。石觉的部队在攻占热河之后,未能得到预期的休整,反而接到了新的指令:驰援东北,进攻临江。此时,石觉被任命为副前敌总指挥,但实际上的指挥权仍然掌握在郑洞国手中,这一安排无疑加剧了石觉的不满。
在临江战役中,石觉面临了异常艰难的战况。他的部队遭遇了共军的强烈抵抗,尤其是遭到了以韩先楚为首的共军部队的激烈攻击。石觉的第89加强师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最终几乎全军覆没,副师长张孝堂被活捉。
这一失败对石觉的打击极大,使他对杜聿明的指挥能力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在经历了临江的惨败后,石觉的态度趋于激烈。他公开批评杜聿明的指挥无能,认为杜聿明的决策导致了第89加强师的全军覆没。
石觉甚至在部队中直言,杜聿明只不过是个勤奋勇敢的军师长,根本无法胜任更高层次的军事指挥。愤怒和失望之下,石觉选择离开东北战场,前往北平寻求新的出路。他接触到时任北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表达了自己对杜聿明的不满以及希望改变归属的愿望。
李宗仁对石觉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迅速将其第13军划归北平行辕序列,使石觉得以在新的指挥下重整旗鼓。在北平,石觉继续指挥其部队,并参与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然而,平津战役的展开和傅作义的起义宣言,又一次将石觉置于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漩涡之中。尽管他重获指挥权,并在李宗仁的支持下稍有安定,但接踵而至的历史变局让石觉再次面临重大的抉择和挑战。
平津战役:愚忠的代价
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势如破竹,傅作义的部队陷入绝境。此时的华北国军军心涣散,面对解放军的包围,傅作义深感形式严峻,不得不考虑和谈起义。然而,对于傅作义的起义决定,石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态度。
他在傅作义宣布起义的现场,哭诉反对,认为这是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不忠。石觉的态度在国军将领中显得尤为特殊,他的坚决反对引发了现场一片哗然。傅作义为了避免更大的内部冲突,最终决定让石觉和另一名反对起义的将领李文乘飞机离开北平,返回南京。
回到南京后,石觉再次投奔汤恩伯。当时,汤恩伯被蒋介石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负责防守京沪杭一带的国军部队。石觉被任命为副司令,与汤恩伯再次联手,共同应对解放军的进攻。
在担任副司令期间,石觉的表现受到汤恩伯的重视。他协助汤恩伯组织防御,尽力稳住局势。然而,随着解放军的步步逼近,国军的防线逐渐崩溃。上海的战局尤为紧张,解放军的攻势异常猛烈,国军节节败退。
尽管石觉和汤恩伯竭力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挡解放军的前进步伐。上海失守后,汤恩伯被蒋介石抛弃,石觉则因其才干被提拔为“舟山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负责舟山群岛的防务。
舟山群岛成为国军在大陆最后的防线之一,石觉肩负重任,带领部队坚守岛屿。然而,解放军对舟山群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石觉面临巨大压力。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石觉决定率领部队撤退。
傅作义为了避免更大的内部冲突,最终决定让石觉和另一名反对起义的将领李文乘飞机离开北平,返回南京。回到南京后,石觉再次投奔汤恩伯。当时,汤恩伯被蒋介石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负责防守京沪杭一带的国军部队。
石觉被任命为副司令,与汤恩伯再次联手,共同应对解放军的进攻。
回归汤恩伯:官运亨通
石觉在重返南京后,立即投奔了他一直忠诚追随的汤恩伯。当时,汤恩伯被蒋介石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负责保卫京沪杭地区的防务。由于石觉过去的表现和他与汤恩伯的紧密关系,他被任命为副司令。
这一任命让石觉重新获得了施展才干的机会,他全力以赴协助汤恩伯布防,努力稳住局势。然而,解放战争的形势已不可逆转,解放军的进攻势如破竹。尤其是在上海,解放军的攻势异常猛烈,国军节节败退,防线逐渐崩溃。
尽管石觉和汤恩伯竭力组织防御,但最终还是无法阻挡解放军的前进步伐。上海作为当时国民党在大陆的重要城市,其失守对于整个战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上海失守后,汤恩伯被蒋介石抛弃,汤恩伯回忆:他把我给取代了,转而将希望寄托于石觉。
石觉因其才干和忠诚,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被提拔为“舟山防卫司令官兼浙江省主席”,负责舟山群岛的防务。舟山群岛是国军在大陆的最后一块重要防地,石觉肩负起保卫这一战略要地的重任。此时,舟山群岛集结了大量的国军部队,成为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堡垒。
解放军对舟山群岛发起了强大的攻势,石觉面临巨大的军事压力。他必须在有限的资源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守阵地,保全部队。面对解放军的猛烈攻势,石觉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韧的毅力。
他巧妙地部署防御,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和现有的防御设施,组织有效的抵抗。然而,解放军的攻势过于强大,舟山群岛最终难以守住。石觉抵达台湾后,被任命为“台湾防卫总部副总司令”,并晋升为陆军上将。
在台湾,他继续发挥其军事才能,协助国民党政府巩固防务,建设台湾的军事防御体系。石觉在台湾的军旅生涯中,积极参与军事训练和防务规划,致力于提升台湾的防御能力。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保卫台湾的安全,也在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他的一生不仅是一个军人的奋斗史,也是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后复杂局面和台湾军事变迁的一个缩影。
参考资料:
来自 王成斌 刘炳耀 叶万忠等.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第六集[M]. 1999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