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朱敏坐在书桌前,手中紧握着笔,面对着空白的稿纸,心中涌动起复杂的情愫,不知如何下笔。
她正在写一本回忆录,朱敏心中,有对父亲朱德的致敬,更有对母亲的失望……
作为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为何会对母亲失望?
1925年,朱德在苏联学习,当时妻子贺治华怀孕,将她安置在莫斯科附近的农庄。
在贺治华眼里,朱德就是个老土,对朱德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很不满意,即使有爱的结晶,也没有改变。
贺治华让自己的女儿改姓“贺”,后来她爱上革命青年何家兴,两人成婚。
1928年初,何家兴与贺治华夫妇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谁也没想到,这对革命夫妇私下背叛党,为国民党提供情报。
当时,国民党悬赏3000美元抓捕共产党人,贺治华十分心动,主动投诚,告诉国民党自己有350多名党员的信息,家里还会有个共产党聚集地。
4月的一天,罗亦农等人在贺家被抓,我党立刻知道消息,经过内线查明,贺治华夫妇已经背叛革命。
罗亦农牺牲后,我党决定铲除奸佞,4月25日,中央特科组织迎亲队伍作为掩护,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冲入贺家。
何家兴被击毙。贺治华中了一枪,没被打死,仅被打瞎一只眼,被国民党送到医院救治,看守严密。
不久,贺治华的下落变得扑朔迷离。一种说法是她回到自己厌恶的农村,与一位农民结婚;另一种说法则是她在新中国成立前被国民党抛弃,因病去世。
母亲背叛革命时,朱敏还不到3岁,在父亲的帮助下生活、学习,因为政治局势动荡,也经历重大的波折。
1941年,朱敏离开父亲朱德,前往苏联学习,朱德给女儿起了个化名,叫做“赤英”。
“赤”"与“朱”均代表红色,寓意英雄,寄托老父亲的期望,朱德没想到,不久这个名字出现在纳粹集中营囚徒的名单中。
朱敏在莫斯科水土不服,得了气管炎和哮喘,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医治,苏联儿童院把她送往白俄罗斯的夏令营疗养。
意外来临,德军突然入侵,朱敏和几名同龄孩子被俘,送往德国集中营,因为不是犹太人,朱敏侥幸活了下来。
在集中营里,为保全自己,朱敏从未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用“赤英”的身份艰难求生,每天做苦役,吃发霉的面包。
目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无情残杀,朱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漫长岁月里没讲过一句中文,再加上语言不通,长期的沉默几乎夺走她的语言能力。
战乱和极端困境中,朱敏凭借坚韧的求生意志生存下来,终于等到柳暗花明的一天。
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东普鲁士。月底,朱敏和小伙伴们发现德国人都跑了,混乱当中,集中营幸存的人们带着泪水和惊喜,迎来新生。
朱敏和小伙伴一起逃到波兰,在途中走散了,一位苏联好心人发现东方长相的朱敏,把她送到苏联难民收容站。
在收容站,朱敏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警戒心,始终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高危环境下形成的自我保护下,她守口如瓶。
新来的政委注意到这个中国女孩,亲切地跟她聊天,,在长久的温暖关怀之下,朱敏透露自己的身份,得知苏联高层也在找自己。
1946年,朱敏坐上开往莫斯科的列车,看着车窗外灿烂的阳光,她不禁泪流满面。
朱德得知女儿的消息后,寄去家信,一字一句地解释,请求女儿的原谅。朱敏看后感动地流泪了。
当时,国际环境渐趋稳定,朱敏选择继续在俄罗斯深造。
1953年,朱敏回到祖国,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始任教生涯,凭借着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俄语优势,发光发热。
晚年,朱敏写了一本回忆录,叫《我的父亲朱德》,在书中表达了对母亲的复杂感情。
朱敏一直难以释怀,为何母亲离她而去,为何不承担抚养责任,为何不给予她应有的母爱。
事后,朱敏了解到母亲离开自己和父亲、背叛革命,一辈子没有原谅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