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撼动世界, 邓小平为何淡定? 30年后, 人们才看懂他的高明

WarOH虎哥2024-06-23 22:30:00  153

改革开放初期,围绕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层其实讨论了很久。不光是开放程度的问题长期讨论,连解放军该怎么发展,也一直到90年代才确定。

不过,在整个80年代,中国和美国关系相对良好,两国除了经济合作外,军事上的交流也经常互通有无。

美国甚至曾计划请中国加入北约,用美械全面换装解放军,重新把中国变成亚洲支点。但因为这一方向和中国独立自主的国策相违背,这一计划被小平同志否决。

到了1989年,见苏联大厦将倾,美国重新对东方世界发起攻势。老布什和中国政府交恶,两国军事合作被打断,连经济也被加上了枷锁。

1991年,当时的世界“两超”中,苏联解体,美国则打了海湾战争,一战扫平伊拉克百万大军,震惊世界。彼时中美关系很微妙,很多媒体都等着看中国政府的反应。

而小平同志在南方从容视察,完全没被海湾战争打扰。

海外媒体误以为中国、苏联等国应该是被美国的军力给震慑住了。但1991年的海湾战争,他几乎没有发表意见。

实际上,小平同志半生戎马,丝毫不惧。他对国际上的战争也一直很关注。海湾战争爆发时,小平同志早就考虑过国际局势的变化,给中国勾画了40年蓝图。

也正是在海湾战争30年后的今天,很多人才看懂他的布局高明之处。

那么在1991年,中国的发展和外部环境是怎样的?海湾战争在高层中有什么影响?小平同志的40年布局又是什么呢?

【一】

1991年,冷战局势骤然变化

1991年苏联的崩溃,看似起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但其实这一切的种子早在70年代就种下。

诚然,苏联亡于勃列日涅夫,这是公认的事实。

但早在70年代,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他就带着自己的老乡“第聂伯罗帮”来到莫斯科,瓜分了苏联高层的重要岗位。

勃列日涅夫时代不抑制苏联的特权阶层,也取消了强制退休的原则,导致国家官僚阶层越来越肿大、腐败。

最终,苏联国内出现了一个不亚于沙俄贵族的供养阶层,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则长期无法提升。

70年代末,苏联发起阿富汗战争,在这个泥潭里挣扎了多年。自此,战争消耗、海外无偿支援、特权阶层享受,耗光了苏联国力,80年代的苏联已经疾病缠身。

对于苏联的变化,中国政府早就观察到了。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中苏关系有所缓解,很多学者和官员前往苏联交流。

他们亲眼看到了苏联的窘迫,都明白这个巨人已经行将就木,戈尔巴乔夫改革最后只不过加速了这个巨人的死亡过程。

1989年东欧剧变,东欧国家“一夜易帜”,苏联阵营俨然已经崩溃。

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位置极为尴尬,美国也对中国发起冲击,本来比较融洽的中美关系遭遇断崖式破裂。老布什上台后接连对中国发起制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引进被卡了脖子。

1990年,苏联开始解体,部分成员国宣布独立。苏联的解体成为事实,南斯拉夫也在慢慢解体。

当年年底,因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在中东调兵遣将,准备对伊拉克动武。

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夹在美国和中东之间,中国派遣外长钱其琛去中东访问,劝说萨达姆收兵。但萨达姆执迷不悟,怎么说都不退兵。

中东各国对美国武力进入中东也表示担忧,阿拉伯人害怕以色列会趁机发难。因为少了苏联的支持,美国将肆无忌惮,五次中东战争打下的平衡局势可能会改变。

被萨达姆拒绝后,钱其琛在埃及、约旦、沙特多国看了一圈,深切感受到了冷战平衡结构坍塌,以及美国一家独大给中等国家带来的威胁。

当时,各国在美国面前说不上话,只能希望身为五常的中国斡旋,但钱其琛在开罗见过美国国务卿贝克,中方委婉转达了各国的态度,美国政府的回答却极为霸道。

贝克声明:不会因为其他国家的建议改变美国的计划。

这个时候,大多数国家已经知道,失去敌人的美国重新回到了冷战初期的状态——以北约为中心,成为一个纯西方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目标的超级政权。

1991年初,美国发起“海湾战争”,以划时代的武力代差打垮了伊拉克。这是美军在越南战争后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美国带着联军打了40天,消灭了一个有百万苏式军队的国家。

全世界都被这场战争给震撼到了。

【二】

邓小平:没有经济,军队何谈?

海湾战争在1991年1月爆发,1991年2月结束。而此时的邓小平同志正在上海视察,当时浦东新区拔地而起,世界都很关注,因为这里将会是未来中国的经济中心。

1月28日,邓小平来到上海,在上海市长朱镕基的陪伴下游览了浦东。

浦东的建设是朱镕基1988年担任市长后开始的,这里本是一片荒地,在市政府的带领下,工厂一间间开了起来,各种写字楼拔地而起。

在打通公路后,居民不断搬迁,浦东的发展一天一个样。

邓小平在上海大众汽车厂、中德合资贝岭微电子公司等地视察,看到了世界级的汽车流水线,和从德国引进的电子流水线。

邓小平还在锦江饭店顶楼观看浦东夜景,他嘱咐上海市领导要胆子大一点,步子大一点,闯出一个新天地。

彼时,几千里外的伊拉克却是硝烟弥漫,作为国家领袖,军事情报肯定随时汇报到他面前。但在上海的十天里,邓小平只字不提战争的事,只谈经济,谈发展。

同时期在北京,中央军委江主席领导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各军种代表、国防科委、老干部都参加了会议。

会上决定加快1986年以来的军事改革,但一切都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因为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就布局好了未来40年的蓝图——制度改革-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富国强军。

其实早在1976年到1978年,中国就已经进入短暂的摸索期。最终在1978年,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

这是小平同志设想中的第一步——制度改革。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无处下手。

8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吸纳外资投资,开始发展市场经济。

彼时的东南沿海地区,外资经港台进入内陆,日资、德资等工厂不断开办。80年代,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都超过14%,摆脱了70年代的颓势。

国家有钱了,军队自然申请增加军费,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小平同志非但没有增加军费,还在80年代中期宣布百万大裁军,很多功勋部队被裁撤番号,几十万军官和文职退伍。

小平同志点明裁军的必要性:“现代战争里,不消肿就没法打仗。”

军队消肿后,军费省下了,很多人主张购买西方的主战武器,比如三代战机或者军舰、导弹。

但中国当时窘迫的外汇储备,根本无法撑起这些军事贸易。

80年代中国外汇储备只有十几亿美金,当时美国的和欧洲的战斗机随便都上千万美金一架,就连美国帮我们升级歼8的火控和发动机,一架也要收几百万美金,一个项目要几亿美金。

中国那点外汇还要留着买重要物资,或者搞投资,根本撑不起军队的全面换装,小平同志对此心知肚明。所以他还说了一句著名的话:“没有经济,一切空谈,我们的军队要忍耐。”

【三】

革命家的眼光:全局大于局部

纵观近代史,一个大国的军队靠买武器是买不来崛起的,要把握国防的自主权,就要靠强大的国产军工。

而军工系统是吞金兽,它在只能靠强大的经济来支撑。邓小平曾在军委会议上说:“没经济支撑,工厂开工也发不出工资,研究所做不起试验,何谈进步。”

所以,小平同志把解放军自研装备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放在改革开放30年后。在这之前,要忍耐。

可1991年时,国际形势对中国极为不利,美国重启对台军售,F16战机进入台湾海峡,整整领先解放军的空军一个时代。

凭借武器代差的压迫感,美国在台海指指点点,还扶持台独分子李登辉上台。

至90年代中期,台海危机开始爆发,中美剑拔弩张,中国的安全形势到了危急时刻。

这时候,中国政府还是在忍耐,在高层的斡旋下,台海危机没有真正擦出火花。

中央还是坚持经济发展的中心路线不动摇,和美国的直接冲突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好在,在台海危机爆发时,小平同志布局的40年道路走到一半,我国的经济已经得到充分发展,1997年时外汇超过1300亿美金,成为全球前5。

中国有了外汇,才得以从俄罗斯引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配套的技术,诸如制导武器、重型三代战机、运输机、航空发动机、防空导弹等装备。

随着这些装备大量进入我国,解放军一边使用,一边研究,国产的高技术装备都在这一时期起步。

这就是小平同志布局的第三步,科技创新。

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又迎来了1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爬到世界前三,外汇储备丰富,国内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各种武器装备的研究颇有成果。

到2011年,歼20的首飞标志着中国前30年的忍让、沉淀收获了成果。

2011年到2020年,解放军三军的武器装备日新月异,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小平同志规划的第四部——富国强军,终于到来。

2019年,解放军超声速导弹亮相;2020年,歼20形成战斗力;2022年,中国海军电磁弹射航母下水,这些武器上的一些技术已经领先于美国。

回想80、90年代解放军“忍耐”的处境,如今的我军的装备可以说是“扬眉吐气”。

再综合来看,小平同志的40年四步走战略,是以战略高度,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争取全局的胜利。

纵观历史,革命年代走出人民领袖是最具这种战略眼光的。

如今的中国,改革开放还在坚持,独立自主并不动摇。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划定的道路,也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真理。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在"忍耐"中求发展》,吕所良,李钢

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解放军制度建设基本经验》,杨高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9038.html
0
最新回复(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