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水泥玻璃行业产业布局,促进市场供需动态平衡,推动水泥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6月1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该意见稿主要是对产能置换进行规定,但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行业平稳发展,减少无序竞争,降低产能过剩风险。市场人士表示,随着该意见稿的严格执行,未来玻璃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平稳有序,行业的节能降碳进程也将加快。
政策变化对玻璃需求的影响
蒋诗语
修订版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6月18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新版)的意见。意见稿中提到,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项目。如果确实有必要新建、改建的,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产能置换。且新建生产线能效必须达到《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要求的水泥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其中,用于置换的产能指标,严格依据项目备案或核准文件上的产能确定。用于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不能拆分转让。因不可抗力原因被地方政府要求停产超过三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其产能于2025年6月底前可用于置换,2025年6月底后将不能用于置换。位于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或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低于50%省区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原则上不得从省外置换产能。
新版做出了一定调整,其中,之前的规定要求“2013年以来,连续停产两年及以上的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生产线产能(因省级主管部门制定或同意的错峰生产方案以及因地方规划调整导致此情况的除外)不能用于产能置换”,而新版提出“因不可抗力原因被地方政府要求停产超过三年的平板玻璃生产线,其产能于2025年6月底前可用于置换,2025年6月底后将不能用于置换”,对比来看,新版给出了一定的置换期限。
产能置换是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水泥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手段。《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2017年年底发布实施以来,执行总体情况较好。玻璃行业当前新建产线大部分都是通过产能置换而来的,以前玻璃产线主要以污染较大的煤制气产线为主,而今煤制气产线的占比越来越小,天然气产线成为主流,行业能耗水平整体大幅提高。
图片
图为地产开工竣工销售累计同比(单位:%)
由于产能置换政策实施已久,新版在旧版基础上做出了延伸和小幅调整,因此对玻璃行业的影响相对有限,短期内玻璃产线正常平稳生产,未来还需关注政策的具体执行情况。预计在政策的有效执行之下,玻璃行业的整体环保能耗标准将会进一步提高。
“保交楼”政策复盘及成效
今年以来,玻璃行业供应端整体相对平稳,价格的波动主要还是看需求端的表现,而需求表现较为低迷,后市的改善主要依托政策对于剩余“保交楼”项目的实际作用力。因此,我们复盘了“保交楼”政策自首次提出后对地产行业的影响以及对玻璃需求的实际作用力,也对后市该部分可能带来的玻璃需求拉动作用进行相关推演。
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指出,要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随后住建部、央行、财政部和证监会等部门明确了金融支持房地产的一系列政策,房地产“金融16条”出台,“三支箭”渐次落地。同时,央行允许优质房企通过出具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金融机构通过内保外贷业务支持房企融资。
从政策发布传导到市场实际需求的情况来看,2022年三、四季度,地产销售未见明显回暖,一二三线城市的商品房成交依旧偏弱。2023年一季度,地产销售出现明显起色,一线城市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这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前期疫情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之后,一二三线城市的销售于2023年4月见顶,随即出现明显回落。
从数据来看,地产各项数据在这一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首先,地产开工同比增速于2022年11月见底(-50.82%),随即逐渐回升,至2023年6月回升至-31.35%。其次,地产施工面积单月同比增速同样于2022年11月见底(-52.59%),12月开始回升(-48.24%),至2023年6月,该数据回升至-30.34%。开工、施工端均有小幅改善,但程度较为有限。最后,竣工端表现最为亮眼,竣工面积单月同比增速于2022年11月见底(-20.23%),12月该数据回升至-6.57%,2023年1月同比由负转正,3月该项数据快速升至32.02%,2023年1—6月,竣工面积累计增速达到19%,“保交楼”政策的作用在竣工端有实质的体现。
对应到玻璃市场来看,2023年3月,玻璃市场基本面迎来转机,3月初开始,沙河地区产销率率先走强,带动其他区域产销率纷纷超过100%,高产销率带动玻璃库存持续去化。库存去化一直持续到4月底,从8200万重箱去化到4500万重箱,幅度达到45%,直接将玻璃库存压力降至近年来中性偏低的水平。玻璃期货2305合约价格从3月初的1500元/吨附近一路上涨,5月初时突破2000元/吨。玻璃现货价格的表现相对滞后,3月中旬左右才拐头,从1550元/吨左右快速上涨,5月初时河北地区大板价格突破2000元/吨,和玻璃期货2305合约价格基本平水。
此轮去库由投机需求和真实需求共同作用,因此3—4月的去库其实是部分显性库存转化为贸易环节和下游的隐性库存。中下游库存超补之后面临的是真实需求的考验。终端需求虽有好转,但相比去库和价格上涨的集中、快速,需求相对延缓,因此5月玻璃显性库存重新累积,行业主要以消化贸易环节库存为主,玻璃期货2309合约价格在整个5月处于跌势中,从1800元/吨左右回落至1400元/吨的低点。
2022年下半年提出的“保交楼”政策帮助地产竣工端在2023年增速转正,释放了一轮玻璃需求,但销售、投资、拿地等方面的表现相对低迷。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尤其是对于房地产的表述,首次在政治局会议层面对房地产供求新形势进行定调,客观判断行业所处阶段是进行政策调整的开端,为市场注入信心的同时也为下半年政策优化打开空间。随后从需求端、投资端、融资端三大方面推出政策“组合拳”。需求端,“认房不认贷”、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置换税费优惠等政策相继推出,降低购房门槛及交易成本;投资端,“三大工程”在重要会议中被多次提及,“三大工程”建设是指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端,“三支箭”再被强调均衡发力,即信贷支持、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共同助力房企融资环境改善。
地产竣工端数据于2023年7月见顶,累计同比增速达到20.5%,到2023年12月,累计同比增速降至17%,即整个2023年下半年竣工皆保持在不错水平。深加工订单环比持续好转,2023年12月开始回落。最终,竣工数据于2024年年初开始转负,1—4月累计同比增长-20.4%。
回归到玻璃基本面来看,在政策预期以及实际需求好转的提振下,整个2023年玻璃的供应处于持续恢复中,年初至年底,玻璃的日熔量水平从16万吨附近恢复至17.3万吨,涨幅为8%,供应增长在2023年下半年并未带来库存增加,至2023年年底玻璃库存保持在相对中性的水平。
反映到玻璃价格上,在新一轮政策的加码下,玻璃期货在现实中性和强预期的叠加下持续走强,至2023年年底,玻璃价格指数重回2000元/吨左右的高点。经历了2023年下半年供应持续恢复、价格持续拉涨之后,进入2024年,玻璃市场处于高供应、高利润、低需求的格局中,基本面现实和价格严重不匹配,因此2024年春节假期后伴随着需求的大幅回落,玻璃价格逐渐回归现实,玻璃期货主力2405合约重新回落至1400元/吨附近。
玻璃市场供需格局及价格展望
2024年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在供给侧去库存、需求侧降低购房难度,以及“保交楼”等方面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会议围绕去库存主要提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进一步推进“保交楼”工作;第二,推动消化存量商品房;第三,盘活存量土储,土地可流通转让;第四,对于在建未售的项目,可以通过“白名单”获得商业银行开发贷款。此外,房贷政策也有进一步宽松,取消个人贷款利率下限,以及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整体来看,房贷政策进一步宽松,降低居民负担。
此次会议依然提及了涉及民生方面的“保交楼”,存量房去库存的相关政策也可以帮助房企现金回款,缓解资金紧缺的问题,“保交楼”部分同样可以获得更充裕的资金支持。
从“保交楼”的角度来看,数据显示,350万套“保交楼”截至目前已实现交付超300万套,交付率超过86%。结合“保交楼”项目不同施工进度的占比情况,预计剩余处于主体结构阶段、土方及前期阶段,其中依然还有一定比例因资金问题处于待竣工状态。而该部分项目资金情况得到改善后,随着进程的推进将释放一部分玻璃需求。
从供应端来看,今年以来玻璃供应压力同比往年处于高位,但近期随着部分产线冷修,日熔量存在一定减量。当前玻璃的供应压力相比3—4月时的日熔量高位有了一定的缓解。截至目前,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14条,在产254条,日熔量共计173015吨,当前较3月时的日熔高点17.65万吨已缩减2%左右。今年以来玻璃需求表现平淡,玻璃售价持续回落,因此厂家生产利润被压缩,冷修意愿有一定增强。目前部分产线已经贴近成本,供应压力相较前期已经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近期玻璃期货盘面交易逻辑由之前的强预期转为弱现实,地产政策暂时未作用到需求端,各地区现货成交比较清淡,产销率偏弱。深加工订单天数依然同比偏弱,恰逢梅雨季节,短期内的终端需求表现预计难有太大起色。从玻璃的供需格局来看,今年供应压力较大,需求端收缩明显,整体处于过剩格局。后市玻璃需求的改善主要寄托于政策对于剩余“保交楼”项目的实际作用力,短期来看预期消化完毕,需求暂时未见起色,盘面承压回落。不过,当前玻璃产业链中下游库存不高,且在供应量进一步缩减的预期之下,下方空间或有限,三季度可关注梅雨季后叠加旺季临近的中下游集中补库的情况,以及旺季预期落地的实际表现。(作者单位:广发期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业内人士:短期价格重心或上移
韩乐
近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的意见,该《办法》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中信建投期货能化高级分析师胡鹏看来,《办法》的发布紧跟5月发布的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平板玻璃行业更新升级、降碳达标,助力国内“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平板玻璃行业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产能占比约为8%,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占比约为5%。
《办法》提出,要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新建和改扩建平板玻璃项目必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到2025年年底,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以上,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办法》还提到,要推进建材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优化行业用能结构,推进用煤电气化。
事实上,在玻璃行业发展的同时,低碳环保问题不容忽视。“玻璃产业结构也一直在升级,从之前以煤炭为主导的燃料结构逐步转换为以天然气为主流的燃料结构,行业能耗水平大幅提升。”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称。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此后2018年、2021年分别发布两版《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实施以来,玻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建的产线大部分通过产能置换完成,环保升级,供需结构更加合理。
“就玻璃主交割地沙河来看,以前该地区产线主要燃料是煤炭,能耗高。随着产能置换政策的出台,沙河地区产能结构逐步升级,落后产能逐步淘汰,燃料系统升级,目前沙河地区大部分产线升级为天然气燃料系统,也在集中煤制气改造,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项目完成后,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沙河地区玻璃产业的能源结构。”在周小燕看来,沙河地区由过去的供给过剩、产品低质化,通过产能置换和升级,供给明显收缩,供需更加合理,产品逐步迈向高端市场,同时随着沙河地区的产能结构升级,价格洼地的优势不再明显。
“《办法》主要是对产能置换进行规定,但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行业平稳发展,减少无序竞争,降低产能过剩风险。”胡鹏表示,近期武汉长利玻璃有限公司旧生产线关停后期拟新建产线,正是对《办法》的严格执行,也是对节能降碳方案的响应。“随着该《办法》的严格执行,未来玻璃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平稳有序,行业的节能降碳进程也将加快。”他说。
周小燕认为,新的《办法》基本上是对相关旧版办法和《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延续和强调,短期对产业格局影响较小。目前大部分新建产能通过产能置换政策完成,这一过程中,玻璃产能也逐步向非传统地区发展,由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地区向西南、东北等地区拓展,以满足当地的玻璃需求。“从长远看,玻璃行业随着能耗标准提升,未来玻璃成本会逐步抬升。”她称。
对此,胡鹏也表示,平板玻璃行业生产能耗较高,是重点的监管行业,未来国内的玻璃产线将逐步转换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生产工艺,以煤制气和石油焦为燃料的产线或逐步退出市场。“未来国内玻璃现货价格重心有望小幅上移,成本端对玻璃价格的支撑作用将显现。”他称。
“回顾历史可知,2014—2015年,国内玻璃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浮法玻璃价格从1300元/吨一度跌至800元/吨,平板玻璃产能置换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新增产能进行了严格限制。”胡鹏表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需求的增加,浮法玻璃价格重心明显上移。
“《办法》一方面限制了新产能的扩张,另一方面置换后的新产能通常为更加清洁环保的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生产工艺,其成本支撑较为显著。”胡鹏称,在供应受限的背景下,浮法玻璃行业景气度将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办法》将对玻璃价格形成一定的提振作用,尤其是对远期价格。“短期而言,目前国内浮法玻璃供应高位回落,需求表现较为疲软,但在供应下降和需求改善预期提振下,玻璃价格有一定的反弹驱动。”胡鹏称,对玻璃企业而言,应遵循政策导向,尤其是能耗低于基准水平的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尽力降低能耗增强竞争力。“对投资者而言,应适应玻璃市场的新变化,未来一段时间玻璃行业可能处于供需双弱格局当中,价格波动或变小,但价格重心或略有上移。”他说。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