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5G技术、半导体、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创新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将未来的想象照进现实,提醒着我们,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到来。
今年两会期间,“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成为讨论热词,这已是近8年间的第七次。
“数字经济”四字,人们或许早已耳熟能详,但随着前沿技术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永远在扩充着人们的想象。
如今,数字经济成为了支撑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数据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是各地地方政府和企业重点关注和布局的产业。
对于经济大省广东而言,眼下,广东正借助自身优势,通过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提升等方式,瞄准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广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广东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7%,成为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拥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四个赛道优势明显,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4广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报告》指出,广东数字科技企业优势明显,数字经济正在拓宽广东经济发展新空间。
那么,在这场数字经济的竞逐中,广东究竟有多少发展空间?
图源:图虫创意
传统产业乘“数”起飞
数字化,是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激发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关键。
何为数字化转型?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和路径》中提到,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据应用闭环,打通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
对于广东来说,数字化创新能力强,也是广东的突出优势。
《2024广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报告》指出,广东数字科技企业优势明显,数字经济正在拓宽广东经济发展新空间。
据上述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达12.8%,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7%,成为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存量企业数量来看,截止到2023年2月28日,广东省、山东省和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存量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三,分别有406436家、215229家和183425家。
从新增企业数量来看,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广东省、山东省和江苏省数字经济产业新增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三,分别新增企业65191家、46098家和37642家。
人工智能,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那么,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就离不开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平台可以为一切传统经济行业服务,这就是传统产业数字化”,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近日撰文指出,数字化技术综合体不仅自身能够形成庞大的产业,还能够对传统产业进行赋能增效,改造升级,从而产生巨大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
《广东省工业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中曾列出了广东的8个优势传统产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业等产业。
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如何为其赋能?
在黄奇帆看来,通过工业互联网的赋能,能使生产流程得以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通过产业互联网赋能,涵盖从市场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物流配送、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的信息流畅和协同高效,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则能够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加速新产品上市进程,占领市场高地。
近年来,得益于企业创新能力强,以及产业的群聚效益,广东正借助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提升、高端化引领,将传统产业培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举例来看,佛山照明在建立5G工业专网基础上,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车间进行技术改造。
其中,球泡灯智能制造车间拥有4条全新的全自动无人生产线,包括150台工业机器人、47台搬运机器人和200多套视觉系统,通过配置数字化总控大屏、电子工艺看板等信息化设备、搭载视觉功能的机器人、AGV智能物流车和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实现了制造产线和物流系统的无缝衔接。
经过改造后,智能化生产车间产能提升20%,人工成本节约40%,产品合格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美的厨热洗碗机工厂,可以看到,在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内,自动化设备的数量要远超工人数量。
工厂数字化负责人熊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曾说道,目前,工厂从研发端到生产端应用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其他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我们工厂的平均节拍是每26s下线一台洗碗机,生产线最快18s就能下线一台洗碗机,从上线到下线生产一台洗碗机最快只需要890s作业的时间。”
除了在生产线上赋能生产效率,数字化平台与产业链集群的协同合作,更能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优化和重构。
“全国服装看广州”,众所周知,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是广东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以广州番禺为例,目前超3.4万家服装企业集聚在番禺区,尤其是南村镇在3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上千家服装工厂。
为整合连接上万家服装企业,以希音(SHEIN)为代表的时尚跨境电商企业运用“互联网+数字化”手段革新服装制造业,采用D2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精确把握市场需求。
希音,图源:广州番禺发布
与服装产业链相关的市场信息采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产业链配套、线上线下销售,都在此交汇融合,因此希音能够实现以小批量、快速反应的方式调整生产订单,实现了从传统的大规模计划生产向按需生产的转型,并对产业链中上万个中小微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赋能。
从成效来看,作为服装行业的产业互联网企业,希音去年出口服装超300亿美元,占中国服装出口的10%。300亿美元的服装,通过广州白云机场出口到150多个国家的几百个城市,共计40万吨的航空货运量,占白云机场年度203万吨货运量的五分之一。
未来产业突破有“数”
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在广东,这即源于“旧”的积淀,也源于“新”的突破。
在今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是围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也是围绕壮大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五大未来产业。
在未来产业方面,广东未来产业的培育目标是,到2030年,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元宇宙、算力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也成为了广东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具体而言,在未来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到2025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
展望2035年,广东将在新一代网络通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聚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平台,广东将打造全球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
为此,广东正在加快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全国第2位,紧随北京之后。小马智行、致景科技、奥飞数据、极飞科技、云从科技等一大批人工智能新锐企业不断涌现。
广州、深圳两市更积极布局建设了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此外,今年3月,华南数谷智算中心在韶关正式运营,粤北工业老城也搭上了“算力快车”。作为我国“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韶关被列入全国十大数据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唯一集群,韶关编织的算力网络,正服务湾区、连接全国。
《2024广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核心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均居全国前列。
举例来看,中兴通讯发布“星云大模型”,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融入到企业业务流程中,通过领域知识增量预训练,打造政务大模型、园区大模型等行业大模型,为企业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和质量。
云天励飞也凭借“算法芯片化”的核心能力和“端云协同”技术路线将业务辐射至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城市治理、商业文旅、AI芯片等多元领域,实体项目遍布深圳、东莞、青岛、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
大数据科技算力中心,图源:图虫
《2024广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报告》指出,广东不仅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还要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个产业,提高实体经济效率,以释放更大的潜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2024广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调研报告》的分析认为,随着人口红利消退与技术革新引发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一些传统行业与岗位正在缩减与消失,但新兴产业仍保有高技能人才的庞大需求,
具体来看,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高级技工的缺口可达千万人。
这也表明,在全国范围内的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等行业形成了大片的劳动力空缺,人才储备的不足,极大影响产业发展的步伐。
此外,作为广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的浪潮前,碍于体量小、成本高、风险大等因素,也面临着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三不”困境。
为此,今年年初,省财政下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7.74亿元,重点支持广州、珠海、汕头等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地市,推动中小企业在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管理、安全等各环节数字化升级,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加快转型步伐,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广东省制造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