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空气质量究竟如何? 中汽评测给出了测试结果

太平洋汽车2024-06-21 14:25:29  55

【太平洋汽车 国内动态】6月18日,中汽测评在媒体发布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现状洞察》技术热点专刊,全面总结了当前中国乘用车车内空气测评的新发现,并据此向车企提出了优化建议。

这个专刊的发布,其实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的。后疫情时代,健康消费爆发,这也影响到了汽车消费领域。过去消费者购车最关注的是外观、性能以及价格,如今健康也被很多消费者纳入了购车时的关注项目中。具体来说,消费者关心的是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是不是过高,车内气味是不是很刺鼻,车内座椅和内饰是否抗菌好清洁以及有没有车载香氛等等。

这些指标需要专业的设备去测试,同时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测试,才能看出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是否优化,并需要大量的测试样本去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2024中国乘用车车内空气质量现状洞察》其实就是中汽评测的一个长期测试成果。中汽评测在2018-2024年期间累计完成了162款车型的车内空气质量测评工作,测评样本覆盖近年来中国市场的主流汽车产品,在品牌类型、价格分布、车型类别方面基本实现全覆盖,并据此总结出八大发展趋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发现一:从追赶到引领,自主品牌车内空气质量改善明显

测评结果显示,各系别车型近7年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均有一定改善,平均提升率达到6.47%。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车型自疫情后得分赶超德系、日系等合资品牌并持续领跑,跻身全球车内空气健康一阵营,整体得分优于合资品牌约2.2%。

发现二:健康性能已由高端走向平民,15-20万区间车型表现抢眼

测评结果发现,各个价格区间的车型近年来车内气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车内环境优秀已不再是高配、高档次的代名词,15-20万价格区间的车型平均得分率超越其他价格段车型,这意味着“价格高≠车内空气质量好”。

发现三:电动汽车表现突出,智能化功能装载效应显著

电动汽车兴起后,车内空气表现不俗并持续保持领先。测评结果显示,电动汽车整体性能优于燃油车,平均得分领先约1.4%。多数电动汽车配备主动健康系统,可以有效改良和优化车内空气质量水平。

发现四:中大型SUV、MPV车型虽个头大、用料多,但空气质量管控较好

中大型SUV、MPV往往偏向于家庭用,配置了较好的通风和空气净化系统。测评结果印证了相应配置产生的积极的效果,中大型SUV、MPV车型车内空气质量水平表现显著 ,得分领先约1.6%。

发现五:车内空气常温场景表现逐年变好,高温场景仍是痛点问题

常温VOC整体表现呈逐年上升趋势,2024年较2018年整体得分率增长约5.9%。然而,对比高温/常温VOC数据,高温VOC得分平均降低7.6分,且从数据层面来看,近五年车内高温VOC改善程度较为一般,无明显上升。

发现六:五苯三醛浓度控制得到明显重视,苯类优化明显,醛类仍需提升

五苯三醛被视为车内空气“隐形杀手”,车企为降低五苯三醛等挥发物含量进行持续的努力。测评结果印证了车企的努力已显成效,五苯三醛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其中,苯类物质浓度改善明显,2024年较2018年,车内苯系物浓度平均降低约68.8%。需要注意的是,甲醛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重点问题。

发现七:高温是室内甲醛加速挥发的“催化剂”,开空调是理想降醛手段

测评结果发现,高温环境下,车内甲醛平均释放浓度为0.056 mg/m3,较常温环境增长1.5-6.7倍,平均增长3.32倍,开启空调可以有效降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不同车型的空调净化能力差异较大,净化效率分布在5%-84%之间,平均空调净化效率为57.5%,净化效率最大可差16倍。

发现八:车内气味等级主要集中在3.0-3.5级水平,高温气味需要重点关注

测评结果显示,主流乘用车常温车内气味水平集中在3.0-3.5级,2018-2023年测评车型常温气味3.0级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温状态下车内气味强度劣化较为明显,自2021年启动高温气味评价以来,高温场景下的车内气味受到了明显关注,但高温气味提升尚不明显。

结论与建议:

针对测评数据的总结和分析,中汽测评从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的视角,给出了总结和建议,一是持续保持常温场景的优秀表现,从材料和设计的角度出发,优化醛类物质在车内空气中的表现,同时保持苯系物的低浓度水平。二是重视高温场景下车内空气变差的现象,加强环保材料的使用,降低车辆出厂时的车内VOC浓度。三是强化车辆空调在空气净化方面的性能,装备合适的滤芯,提高车辆主动净化、自动换气等功能的使用频率。

(图/文:太平洋汽车 黄克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250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