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是可以在活人心中死去的,而死人却可以在活人心中活着。”
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动乱的人们肯定记得,有多少人遭到冤枉陷害,最终含冤而逝,虽然他们已经故去,但有些人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冯喆就是这样一个人,今天我们来讲一下著名影星冯喆的故事。
1920年,冯喆出生于天津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是晚清的官宦,父亲冯建统是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获得者,从事中国铁路管理工作,母亲韦瑶珊是武汉茶商韦捷成的女儿。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让冯喆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时局动荡之下,冯家四处漂泊,最后躲到上海法租界一处窄小的弄堂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冯喆从小就表现出对戏剧表演出众的天赋与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冯喆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抗战胜利后,冯喆正式开启了演戏生涯,于1946年进入上海国泰影片公司,主演了《裙带风》、《忆江南》等多部影片,在此期间,在观看郭沫若的话剧时,被一位饰演歌女的小配角吸引,她就是张光茹。
1949年5月7日,29岁的冯喆与20岁的张光茹在香港举行了结婚典礼,结为夫妻。
虽然冯喆在建国前也参演了不少影片,但他没有成为家喻户晓式的人物,真正让他打开名声的是建国之后的演艺成就,建国后,冯喆加入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尝试拍摄一些战争题材的电影,比如说1952年的《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中,冯喆饰演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56年,冯喆又参演了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即《铁道游击队》,饰演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在1959年拍摄的《沙漠追匪记》中,又饰演为革命献身的"骑兵班长"。
冯喆的戏路非常宽,绝不仅限于战争题材的影片,他以出众的表演功底,饰演出不同类型的人物,比如说《桃花扇》中的多情却又变节的一代名士"侯公子"等,通过一系列出色表演,冯喆成为火遍大江南北的明星人物。
1961年,冯喆却出现一次“意外”。
当时,“大跃进”运动与自然灾害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创伤,国家制定了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很多地方省份的电影厂进行合并,其中,上影的天马厂与四川的峨眉厂进行合并。
此时的冯喆头上多了一顶帽子,什么呢?那就是“尾随女青年”,这个罪名之下,冯喆成为第一批入川援助峨影厂建设的人员,就这样,冯喆从上海来到了四川。
冯喆的演艺生涯仍在继续,比如说1963年冯喆被西影厂盛情特邀主演《桃花扇》。
然而,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风暴,却让冯喆跌入万丈深渊。
十年运动开始后,冯喆所在的单位也张贴了很多大字报,其中一些就是针对冯喆的,说冯喆是“夏衍黑线人物”、“文艺黑线黑干将”、“特嫌分子”,遭到造反派的围攻与批斗,冯喆的妻子张光茹也被强行送进成都市文艺系统学习班,整天不断地反省自己。
1969年,四川省革委会将全省文化系统单位的工作人员赶到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也就是所谓的刘文彩庄园,又称“四川省级文化系统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冯喆便在其中。
6月2日这一天,冯喆被造反派单独带出提审,谁知这一去就没有再回来,据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说,冯喆与造反派头目发生争执,造反派头目用板凳猛击冯喆的后脑勺,致使冯喆死亡。
为掩盖事情的真相,造反派还制造冯喆“上吊自杀”的假象,将尸体立刻送到火葬场火化,以焚尸灭迹,查无凭证,就这样,一代著名影星含冤而逝,年仅49岁。
1978年7月13日,峨眉厂宣布为冯喆平反昭雪,1995年,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