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林立 玩伴难寻

华商网2024-03-31 00:52:28  80

许多人的童年记忆

是呼朋唤友

是日光下的奔跑嬉闹

而如今

对于不少儿童

尤其是

进入小学后的孩子来说

闲暇社交

已成为『奢侈品』

林立的高楼

逼仄的活动空间

满当的课外班安排

让不少孩子『无社交』

或社交严重不足

心理专家指出

长期缺少社交

孩子会产生孤独感

可能会导致自卑、人际敏感

还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家长们要尽可能地

尝试创造一些机会

让孩子多一些社交

近日,“孩子们的玩伴去哪了”这一话题引起网友关注。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在日常休息时间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戏,应该是童年中最为开心的时光。然而,现实是,越来越多孩子主动或被动的面临“无社交”或“弱社交”状态。

有心理专家指出,长期缺少社交,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们可以尝试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多一些社交。

孩子说

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放学回家的路上

可以和同学边走边玩

华商报记者在自家小区看到,傍晚时孩子们的身影和吵闹声少了许多,更多的是成年人遛狗的身影。在某小学门外停满接送孩子的车辆,那些三五结群自行回家的孩子还能说说笑笑,更显眼的还是孤零零走向父母车辆的学生。

一位小学生告诉记者,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放学回家这段路,因为能和同学边走边玩,在路边摊上买些好吃的,回家后就要开始写作业和学习,基本不会再出门玩。

不少家长表示,现在孩子一心扑在学习上,周末还有各种兴趣培训班,一些零碎时间孩子喜欢拿起手机玩游戏或看电视,确实没有太多时间和小伙伴尽情玩耍,“就算你有时间,别人家孩子可能也没时间出来。”

对于孩子缺少“玩伴”的情况,有家长表示,现在的“中考”比高考还紧张,孩子哪里还能有“玩伴”?有家长表示,自己也希望孩子和小伙伴多出去玩一玩,但慢慢发现,孩子的“小伙伴”们不是在学习就是在补课,于是开始担心自家孩子成绩落下而严格要求孩子;也有家长认为小区没有足够空间让小孩玩,跑来跑去容易引起危险,走出大人的视线也很可能走丢。

一位从事教学多年的老师认为,现在孩子面临的最大问题反而是社交问题,没了玩伴,孩子会产生孤独感。加上与家长间的代沟,会导致快乐无人分享、难过无人倾诉,对心理会产生一定影响。也许,将来下一代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比我们这一代人大得多,而且很难靠自身排解和治愈,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多让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家长说

大部分孩子平时都不出来

“我们小时候住在老小区,院子不大,邻里间很熟悉,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吃完饭就下楼玩,一直从天亮玩到天黑。玩双杠、骑自行车狂奔、讲鬼故事、过家家、捉迷藏……周内玩的时间短一点,周末基本都半夜才被大人拎回家,童年是快乐的。”西安市民刘媛媛说,现在大家都住上了高层小区,小区大、环境好、娱乐设施也多,但“吵闹”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少了。

刘媛媛的女儿今年7岁,读小学二年级,说到孩子“玩伴”越来越少的话题,她深有感触,“孩子周内在学校要上延时课,下课六点十分,到家六点四十分左右,天气好的时候会到小区广场玩一个半小时,回家后再阅读、睡觉。但上了小学后,玩伴越来越少,后来经常是自己在家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刘媛媛说,现在孩子的社交很固定,“玩伴”基本是从小一起玩的几个朋友,新认识的朋友都是学校的同学,平时私下联系较少,邻居也不熟悉,平时大部分孩子都不出来放松。

其实,对于孩子经常性没有玩伴的情况,刘媛媛常感“自责”,“有时孩子刚出门没多久就回来了,说是找不到人,看到孩子失落家长心里也不好受。”刘媛媛说,所以作为父母,她也会主动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孩子每天会在学校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还有我布置的一点点课外作业,回家就没什么事了,只要天气好我就让她出去玩,或主动帮他约朋友玩。周末还会挑出一天带孩子出去玩,约上其他家长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去游乐场玩或去郊游。”

过多的兴趣班反而没有了“玩伴”

刘平的儿子今年8岁,孩子从小性格偏内向,他希望孩子能“大胆”走出去。于是,给孩子周末报了不少兴趣班,认为孩子不仅能收获“玩伴”,也能在兴趣爱好班中得到成长,“我给孩子报了小主持人培训班、儿童篮球培训等课程,周天下午和晚上的空余时间会让他写写作业和休息。”刘平说,慢慢发现不同孩子的性格和适应力并不一样,早中晚三个培训班,一个班的同学可能半个学期才能相处熟悉,非但交不到“玩伴”,反而会觉得很累,孩子甚至不愿意主动开口说话了,回到家就玩手机、看电视。

张女士孩子今年9岁,说到孩子玩伴缺失的情况,她吐槽:“一个小伙伴都没找到,大家都去兴趣班了。上周末陪着孩子在户外玩四个多小时,喊了一下午无聊,孩子也打不起精神,感觉孩子好可怜。”张女士说,她们小时候到处是玩伴,吼一嗓子成群的人就出来了,哪里会缺玩伴呢?

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的同时也在焦虑

赵女士的儿子今年7岁,作为一个“放养”孩子的家长,她表示,让孩子能够找到玩伴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条件想让他玩得开心一些。”

在她的记忆中,上幼儿园是孩子和父母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儿子在幼儿园有几个好朋友,一个小区的小伙伴还能时不时约出来玩耍,“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带他下楼在小区里疯玩,孩子觉得开心,我们心里也很放松。”上小学后,由于学校原因搬离了原来的小区,之前的玩伴也无法经常相聚。

赵女士表示,确实能感觉到孩子的娱乐时间被一点点压缩,“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每天晚上吃完饭开始写作业,结束都到10点左右了,就算我们带他下去玩,也几乎没有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为了尽可能创造和其他小伙伴玩耍的机会,她和几位幼儿园时期认识的家长们沟通,尽量将几个孩子的课外社团上课时间调在一起,努力创造机会让几个小孩儿能开心玩耍。

除了找不到玩伴之外,被学习和课外兴趣班占满的时间也让孩子们很难拥有共同玩耍的机会。“儿子周末一天要上兴趣班,另一天的半天写作业,留给他自己的时间只剩半天,这半天大多数时候是他自己玩耍或我们陪他。”赵女士说,儿子在小区内找不到同龄的玩伴,就算有认识的小伙伴也都在学习或者上兴趣班,很难经常约到小伙伴一起玩耍。

赵女士坦言,她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也在时常焦虑:是不是应该和其他家长一样,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的特长和知识,不落后于同龄的孩子。

>>专家分析

孩子缺少社交可能导致自卑、人际敏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介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生划分了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完成的心理任务:3~6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要鼓励孩子探索世界,为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6~12岁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任务中充满信心。

杨逍认为,无论是探索性还是适应性,都需要在社会中实践、在人群里中练习。如果孩子缺乏社交,就无法完成此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不能结合他人的评价和社会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当遇到内外矛盾时,内心会产生怀疑和冲突。长期缺少社交,还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孩子缺少社交,往往会有自卑、自我怀疑、人际敏感、自信心不足、自我认识不清晰等问题,也许还会影响到未来的自我发展与人际关系等。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社交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要适当放手,生活中多给孩子空间,在安全的情况下允许去探索尝试新事物,尽量不要干扰和同龄孩子的玩耍,如果小矛盾不要急于干预,因为孩子会通过解决问题来设立自我边界。

面对如今孩子缺少玩伴的普遍情况,杨逍建议,家长可以创造机会,在大家庭里多聚会,让孩子学习如何和同龄人交往,和朋友聚会时多带孩子去参加,观察和朋友相处的模式,多带孩子去游乐场,到同龄人比较多的地方,摸索实践人际交往技巧。最后,在家庭里做示范,家庭也是个小社会,多沟通,多交流,不要过于迁就孩子,不能不切实际的表扬孩子,要真实的表达情感,能静下来倾听别人的想法,就事论事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能有效的处理冲突矛盾,这些都有利于孩子学习到人际技巧。

针对家长们的焦虑,杨逍表示,焦虑主要来源于“别人家有……我们家没有……”的情况,大环境下,家长应该正常化看待这样的情况。他建议,要缓解自身焦虑,可以形成互助群啊,多参加一些活动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

>>锐评

弱社交现象常见

警惕孩子成为“真空儿童”

孩子的童年本该是快乐无忧,有着自己的快乐“玩伴”。而如今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却在无形中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玩耍时间,也丢失了本该拥有的小伙伴。

孩子缺少“玩伴”,首先是因为学龄儿童越来越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班。如今,大多数孩子的课余和周末时间被各类课程和作业占满,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穿梭于不同的兴趣班特长班之中。

其次,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如今的年轻父母多数只选择生一个孩子,这使得孩子从一出生便面临着没有同龄人陪伴、玩耍和成长的经历。学会一个人玩耍是所有独生子女必备的技能,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便会沉迷于网络产品,放弃户外活动。

第三,钢筋水泥铸成高墙的城市小区里,邻居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过去“远亲不如近邻”的状况,同小区之间很难找到一些同龄儿童,且没有足够安全的空间和场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寻找“玩伴”的机会。

对于儿童来说,“玩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相约玩耍的好朋友,更是分享心事秘密的知心人。与同龄人的接触,不仅会建立起健康的同伴关系,也会培养孩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让孩子们懂得分享与关爱。

对于家长而言,让孩子拥有童年时期的玩伴弥补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代沟,也让家长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时间,使孩子从功利性的课外兴趣班中脱离出来,拥有真正幸福快乐的童年。

“弱社交”甚至“无社交”在当前社会已经逐渐成为大多数孩子的代名词,而如何让孩子们摆脱“真空儿童”的现状并拥有同龄的玩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三方合力共同努力。一方面,社会要对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娱乐和休闲给予更多的关注,让孩子们能够真正“松绑”;另一方面,学校要培养孩子们之间积极健康的友情和团结能力,切莫让孩子成为书本下的“卷王”。而作为家长,更要摈弃只注重学习和外在发展而忽略了孩子们心理成长的现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让他们在正常的社交中快乐成长。华商报记者于震

>>网友热议

@溜达:现在院子里玩的基本上都是幼儿园的,小学的就很少了。

@ka:不补课的已经成为异类……搞点运动,好交到朋友。

@南风:这几年小区里到了周末假期都找不到小朋友了,不夸张的说整个小区也就我们家一个孩子在外面晒太阳,太夸张了。

@JIANGJIA:为了孩子,不怎么社交的我主动打电话给其他家长,帮我儿子约玩伴。

@空空:我们家二年级,平时放学找不到人玩,周末还是找不到小朋友,大家平时都托管,周末都补课。

@不疾不徐:补习班、兴趣班是孩子们的游乐场,不能拿咱们小时候的状况来说现在的情况。

@若木:我们小区有几个孩子,五六年级,周末在外面玩,都是家里不管学习的,孩子聚在一起骂脏话打仗,有时候圈子也很重要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897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