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北京CBD跨国公司大会召开,大会以“全球气候合作与中国绿色发展机遇”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刘红伟近日撰文《开放竞合40年——中国绿色转型与跨国公司新格局》,进一步阐述了跨国公司在华40余年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2024年6月,首届北京CBD跨国公司大会召开,大会以“全球气候合作与中国绿色发展机遇”为主题,以全球气候合作与绿色治理、绿色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绿色转型:跨国公司在华新机遇等六大议题开展国际对话。以北京CBD区域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组织、商协会负责人,围绕绿色低碳主题开展交流合作,充分彰显出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也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构建公共平台。这在当前逆全球化、地缘冲突以及“脱钩断链”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的绿色发展是世界的新机遇,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能。从跨国公司在华40余年发展历程看,中外合作与良性竞争互动,是促进世界经济向前的动力源泉,也是在全球经贸新格局与产业新变局下务实、客观的选择。
跨国公司在华四十年:合作共赢的全球典范
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突出作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并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根据商务部相关数据,198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仅9.2亿美元,到2018年已高达1349.7亿美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78年至2018年,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1万亿美元;自1992年之后的27年间,中国利用外资连续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外商投资加速了中国的资本形成,并在技术进步、拉动就业和增加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以不足全国企业总数3%的数量,创造了约50%的进出口总额、25%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和利润、20%的税收和10%的城镇就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
以跨国企业为代表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巨大贡献,对中国经济的腾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GDP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900309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4%,平均每8年翻一番。
外商投资企业带动中国融入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发挥其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主导者地位,带动和培育了中国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的快速成长,中国企业将其劳动服务和零部件与跨国公司的品牌和技术进行捆绑,形成最终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中国进入世界贸易体系和国际分工体系,走向世界舞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国际大循环。
仅以电动汽车为例,特斯拉在华工厂仅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实现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签约的本土的一级供应商已经超过400家。而早前苹果公司更是在华培育了以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果链三巨头”为代表的数十家供应链企业,在相关细分领域,提升了本土企业竞争力水平。
跨国公司在华实现合作共赢,中国市场支撑起了跨国企业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在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华获得丰厚利润。从日化企业联合利华、宝洁,餐饮服务企业麦当劳、肯德基,到家电企业日立、松下,再到汽车企业丰田、大众、特斯拉,以及消费电子企业三星、苹果手机等,均依托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支撑起全球营收的版图。2023财年,特斯拉在华营收217.5亿美元,全球占比达22.5%,博世集团在华营收达182亿欧元,全球占比达19.9%。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促进了中国与跨国公司共赢,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3-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而在1979-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4%,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同时,中国也在持续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全面实施,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商务部、科技部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中国切实采取措施鼓励和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新格局:总量与结构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从资金层面反映着经济的活跃程度,反映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情况和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经营情况。
2008年次贷危机以及2019年新冠疫情,均对全球FDI产生冲击。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活动放缓,2022年,全球FDI流量占GDP比例降至1.3%,创2005年以来新低,指向海外产业投资趋势减弱。尽管FDI整体有所下滑,但绿地投资仍在上涨,尤其是近年来,在制造业跨境并购快速回落的背景下,制造业的绿地投资却有所增长,背后或受到产业链重组的驱动。
这其中,确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流行,全球化处于低谷、自由化退潮,以及中美竞争、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也有跨国公司在华成本优势消褪的历史转变,跨国公司开始新的全球布局,而非所谓“撤出中国”或仅仅是“中国+1”。且从总量来看,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2024年一季度,我国新设外资企业达到1.2万家,同比增长依然高达20.7%。
从代表性区域看,仅2024年上半年,北京CBD就新增了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包括宝马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保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北京CBD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14家,占北京市总量约50%。体现出跨国公司入驻势头不减。
从规模看,2022年,中国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在2021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2022年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引资规模依然保持在世界前列。
中国高质量发展引致结构性转变。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的研发重要阵地,跨国公司在华日益重视开展本土创新、反向创新,持续加快本土化战略落地,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市场。
自2022年开始,这一态势从政策层面得以继续巩固和强化。2022年,《北京市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出台以来,外资研发机构在京集聚发展,不断壮大。2022年全年,上海外资研发中心新增25家,累计达到531家。广东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外资奖补政策、跨国公司总部政策、外资研发中心支持政策、自贸试验区专项支持政策等。
整体来看,目前外资在华建立研发中心有明显的区位特征:主要集中于科技和经济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城市。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主要关注的就是地区内的人力资源、相关技术资源以及政府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核心内容。也正因如此,北京和上海是全国海外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外资研发中心最集中的地区。
中金公司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21年,纺织品、农副食品、印刷等传统制造业领域中外资企业数量与利润总额均处于下降趋势,说明外资正逐渐从这些领域退出;而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等高技术高利润产业中,外资企业数量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额与平均利润上升,表示外资企业逐渐向这些领域集中。
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出现同比下降,除了受此前高基数影响,也有结构优化转型的因素。2024年1-4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57.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2.7%,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绿色约束与绿色激励带来广阔合作空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推进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中国自2020年宣布“双碳”目标以来,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既面临节能减碳的“绿色约束”,更迎来广阔的绿色产业合作空间。综合多家研究机构的测算,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投资金额在140-250万亿元之间(各方测算口径不同)。
实现“碳中和”是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涉及能源转型、工业脱碳、建筑节能、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和绿色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巨额的投资需求,也将对跨国公司带来巨大的业务空间。电动汽车龙头特斯拉依托中国市场支撑起全球份额,丰田、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也在开启电气化进程;西门子、施耐德等公司,更是以绿色解决方案服务中国企业客户;法国电力、沙特阿美等能源企业在华开展清洁能源合作;法国必维、莱坊等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绿色建筑节能降耗;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以绿色金融支持中国绿色转型。
中国与跨国公司的竞合,从最初中国以庞大的市场需求,开展市场换技术,成为“世界工厂”;到跨国公司引领在华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形成“产业+技术”合作;再到中国自主研发实力提升,以技术+技术、技术X技术开启新的共生模式;至当前,中国以外贸“新三样”高速增长为标志的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为跨国公司打开新的合作空间,逐渐形成新时期中外联合创新、良性竞争互动的新格局。
中国绿色转型与全球产业格局重塑
跨国公司需应对中国数智与绿色的“耦合”。绿色化、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绿色发展的相关约束会引致数字技术在绿色边际下的创新,而数字化、智能化会提升绿色化水平。绿色化发展既构成数智化的约束,也形成对绿色生产力的牵引。绿色产业天然地适合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带来更强的规模效应。新能源汽车中数字技术相关的成本占比超过70%,而燃油车中数字技术相关的成本占比仅略超过20%。(彭文生,2024)因此,数智与绿色的“耦合效应”明显,数字化与绿色化的“两化”融合深入行进。
这对跨国公司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在历次科技浪潮和产业变革中,依托本土市场庞大需求,在应用端发力,表现出良好的比较优势,这在此前金融科技领域就已经证实。因此,在当前中国风光电、电动汽车产能走向世界,并不是“产能过剩”,而是规模经济发挥作用。
新质生产力需要高水平开放。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为核心。全要素生产率不同于单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无法被定量衡量的那些因素的贡献,这些因素包括技术、制度、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本、规模报酬、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这其中,对外开放程度对于提升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品牌、理念优势也将对中国新质生产力构建发挥独特作用。
以绿色发展国际合作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中国的绿色产业发展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以绿色产业合作为突破,发挥和利用跨国公司在华聚集效应,撬动全球经贸和产业链格局重塑。作为主导全球价值链的跨国公司,既在全球气候应对与中国“双碳目标”的约束条件下发展,同时,也将基于中国统一大市场,以及完备工业体系和“工程师红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CBD与上海浦东新区,是跨国公司在华最聚集的两大区域之一。围绕全球气候合作与绿色发展,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加速融合,充分证实了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的转变。
跨国公司在华绿色合作情况(以北京CBD企业为例)
更为特殊的是,北京CBD以其国际组织聚、使领馆聚集的禀赋优势,可以发挥更加特殊的作用,包括气候治理国际交往平台的构建,国际绿色标准、规则的创新探索,以及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等等,有望为全球绿色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