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个新词,“通缩性繁荣”。真佩服专家的脑洞,认知里,“通缩”一般对应“衰退”,“繁荣”似乎总得来点“通胀”,这俩同框,着实有点创意。
“概念清晰”是一切讨论的前提。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清晰”,而不是“准确”。概念其实无所谓对错,关键是要服务的推理及结论。给“衰退”换个马甲,叫“繁荣”,可以不可以呢?当然可以。问题是,然后呢?
说不过,就换个概念。这就是为什么“偷换概念”是辩论赛里最常见的“技巧”。把对方困在自己概念构建的逻辑推理里,离赢就不远了。
讨论中掌握概念界定权,本身就是“权力”。比如,GDP,国与国比较,为什么用的是GDP,而不是GNP?欧洲把黄赌毒算进GDP,合理吗?印度把牛粪算进GDP,合理吗?……更重要的是,在“核心—边缘”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里,用一套量化标准能衡量不见得同质的国家发展吗?
其实是不合理的。原材料供应国、制造业大国、科技强国、储备货币国……它们的GDP,即使数据接近,“成色”能一样吗?毕竟,当财富“创造”能力,遭遇财富“掠夺”能力,就会发现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上的。
不尽合理的也存在于国内区域间竞争。在以GDP增速为目标的政策导向下,国内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展开了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硬生生在一统的体制下营造出了一个欧盟的经济生态。
所以说,这套衡量发展的标准确实是有缺陷的,完全可以换套概念体系。但问题还是,然后呢?质疑前先理解吧,GDP何以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指标?可以翻翻这本书。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8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