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在精神世界摇摇欲坠的时刻,在面对物质世界的巨大不确定性的时刻,文学在黑暗中闪烁着它微弱如星星般的光。失落的我总能被文学收容,在它的港湾里学会如何去爱与感受痛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被贴上“无用之物”的标签,就像许多东西上面都会贴上一个日期,很多东西都无法永恒。王家卫电影里的凤梨罐头会过期,爱情会转移,人工智能或许终将取代人类,仿生人不知道会不会梦见电子羊,世界变幻莫测,而文学筑起的庇护所永远不会坍塌。
喜欢文学或许无法达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文学能促进人们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文学是感性与理性交织共鸣的时刻。很早之前我对自己说“不要失去自己看世界的方式”,这是算法无法复制的人类真实的情感。具备崇高的感情,透彻的思考,自由的意志,是人类和赛博机器人最大的区别。
人终其一生都在找寻与探索的过程发现自己纯粹的热爱,星野道夫对大自然的追求,柏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弗吉尼亚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现实主义使我清醒又悲观,而理想主义使我温柔地燃烧,坦率来讲我是为这星星点点的热爱而活,灰暗的时刻人们因有迷恋而活。
而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文学作品,诗集或者小说,都像是凿开一个现实世界的出口,在敞开的缺口里,我总能听见自我怅然若失的回响。生活其实与文学思考紧密相连,或许我只能在文字中把楚门的世界那块边缘的幕布推倒。
还是想说不要抛弃任何曾照亮过你的东西。
还是虔诚地希望每个人都能读到喜欢的书。
——
分享最近在读的《疼痛之子》,当我读到:“那些我爱过的人,像叶脉书签一样,压扁了,变成了墙上二维的线条。叶肉消失了,只剩下纵横交错的线,干燥的线,固定地对抗消亡。”
“睡眠是死亡的小样,每天分给我们试吃,直到我们习惯它。”
每个文字都像是一个乐章,合奏出共鸣曲,心柔软地随着文字皱缩,我沉默再沉默,就像在文字里找寻到层层叠叠的死亡和重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8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