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张炜
近日,江西省联社发布公告称,决定在江西省联社基础上组建江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并启动相关组建工作。这意味着江西将成为第8个落地省联社改革方案的省份。
省联社改革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今年1月撰文指出,支持配合省级党委、政府“一省一策”推进农信社改革,将省联社改制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金融企业,明晰功能定位、规范履职行为,增强两级法人之间的经济联系,着力打造统分结合、多级经营、功能互补、治理有效的农信社体系。
在“一省一策”的改革基调下,自从浙江省联社改革在2022年率先破题以来,各地省联社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就有四川农商联合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以及海南农村商业银行3家改制后的银行先后挂牌开业。目前来看,省联社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以海南为例,改制后的海南农商银行资本总额较改制前增长118.94%,资本充足率较改制前提升7.12个百分点。
加快省联社改革,有利于增强农村金融服务“三农”与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助于统筹推进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也有助于农村金融机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由于区域经济差异较大,中小农商银行与农信社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差别很大,不同地区的金融风险有差异,防风险的重点也不同,因而省联社改革并不存在最佳的改革模式和方案,坚持“一省一策”、因地制宜仍是改革的主基调。
有业界人士提出,省联社改革无论采取何种路径,都要坚持农信机构服务“三农”、保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的原则。换句话说,能否更好聚焦服务“三农”,是检验省联社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在海南农村商业银行开业组建过程中,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海南监管局把深化海南农信改革作为深入实施“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其中的要求之一是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推动海南农商银行制定支农支小专项方案,将股东支农支小服务承诺写入公司章程,把支农支小金融服务指标融入自身年度经营规划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
这意味着省联社改革既要避免“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又要确保“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省联社改革的核心是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企业化的改革方向,将省联社改制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金融企业,同时全面提升农村中小银行发展质效,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适应性和竞争力。
农村中小银行是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银行监管司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农村中小银行涉农贷款16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17万亿元,支农支小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长期保持在80%左右,新增可贷资金90%投放在当地。“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非常重要,必须强化农村中小银行的责任与担当,推动其继续聚焦服务“三农”的宗旨。
前几年,少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出现过经营定位“离农脱小”的盲目扩张倾向,不仅削弱了服务“三农”能力,而且导致金融风险增加。为此,监管部门要求农商银行“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随着省联社改革推进,农村中小银行必须坚持“农”字当头,坚持市场化导向,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通过改革,不断增强农村中小银行的市场竞争力、风险管控力以及优质服务力。
正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农村银行监管司所要求的,农村中小银行应主动适应农村金融市场供需格局变化,立足传统优势,补齐能力短板,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和展业模式,深入挖掘,精准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新兴产业和“新市民”等融资需求,增强农村金融服务适配性,持续巩固县域金融市场优势地位,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