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 为何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取胜? 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历史小松2024-06-18 21:05:53  167

公元1851年,以洪秀全为核心的农民武装集团,在广西金田发动农民起义,自此太平天国政权建立,而后叱咤大江南北13年。

不过,在天京被清军攻陷后,这个庞大的农民起义集团,也由此宣告失败。

那么,很多人会说,当时的晚清政府已经腐败无能了,为何太平天国最终没有取得军事胜利,推翻清朝统治呢?

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清政府,而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首先,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的一群人,主要是以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这5个人为核心。

他们几乎都是农民出身,深受封建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在战略上便具有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以至于他们只是将根据地放在繁荣的江南地区,而果断放弃了易守难攻的金田等地,以至于在天京事变时,太平军回援路线被直接切断,最终城破人亡。

就如前面所讲,他们将根据地放在繁荣的江南地区(以江浙沪为据点核心),并以南京作为都城。

当然,并不是说定都南京是不好的,南京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良好,是有利于政权维系生存。

但是,太平天国的高层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太平天国的中坚力量,是以矿工、农民等底层老百姓为主体的。

如果这批人没有被传承,或者说这批人全部损失殆尽,太平天国就真的犹如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同时,这批太平天国的中坚力量,有着三大共同特点:一个就是都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二个就是几乎都是不识字的文盲,三个就是极端愚昧迷信(在那个时代而言,客观陈述事实)。

正是因为这批人本身迷信和愚昧,所以在太平天国建立初期,洪秀全便建立了拜上帝会,通过神论等吸引大批底层百姓参加,进而为武装反抗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奠定了人口基础。

同时,这批底层百姓有着坚定的“信仰”,便成为太平天国的拥护者和中坚力量。

但是,当洪秀全将太平天国首都定在南京以后,这一切发生了转变。

江南地区的南京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经济繁荣区的代表城市,有着海陆贸易等经济路线,社会开放程度高,文化、经济等都是极度繁荣。

当时,在南京等江南地区的读书士子,也是数量庞大。相关资料记载,清朝年间,光绍兴府参与秀才考试的童生数量,就高达2万人以上。

正是因为读书人聚集,推动江浙沪地区的社会风气开放,也带来地区性的商业繁荣。但是,从大山深处出来的太平天国中坚力量,他们可没见过这些世面,所有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

以至于太平天国想依靠封建迷信来发展教徒,都是完全行不通的。人家开了民智的读书人,怎么可能会上当呢。

这个样子,就造成了一个重大问题。如果在太平天国所在的大本营(江浙沪地区),迟迟无法注入新鲜的血液,中坚力量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一旦金田的这帮太平天国部众损失殆尽,那么太平天国就真的完了。

当然,就算是太平天国政权强行征召当地人入伍,但是他们压根就没有和你一条心,又怎么可能为太平天国卖命呢,甚至连太平天国高层恐怕都不信任这帮人。

就比如说,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军事支柱,一个是英王陈玉成,另一个就是李秀成,而这两个人都是从广西大本营出来的,完全没有年轻地方将领能够担当大任。

同时,太平天国的败北,也可以归咎于北伐。当然,并不是说太平天国的北伐战略不对,毕竟朱元璋就是从南到北完成北伐统一的。

但是,太平天国北伐的最大失败,不在于多少攻城掠地,而是损失两万精锐兵马。

这批北伐的太平军,可以说是太平天国的中坚精锐,他们都是清一色由从广西出来的太平军老兵组成,装备精良、身经百战,并且对于太平天国有着狂热的信仰,战斗力也是最为彪悍的。

但是,当时太平天国高层没有清醒认识战局,贸然派遣精兵北上,反而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彻底击垮了太平天国的元气。

甚至直接一点说,太平天国的北伐失败和精兵尽丧,也是导致其在天京事变时陷入内外交困,最终城破人亡的罪魁祸首。

其实,当时太平天国奠定了北伐战略是对的,但并不是直接北上,而是应该放弃江浙沪这样的繁荣地区,向西北地区进军。

有人说,江浙沪地区商贾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人口钱粮充足,适合厉兵秣马。这话说的没错,但是江浙沪地区根本无险可守,而深入西北地区才是最好的选择(定都广西金田,有着战略纵深,才是拓展太平天国根据地的办法)。

因为当时西北地区处于贫困状态,那里的百姓同样是贫困交加,文盲率也是极高,他们和广西地区的百姓一样,同样长期遭受地主压迫,也深受封建迷信。

所以,太平天国在西北内陆的贫苦地区,反而最容易发展和壮大势力,一旦稳定北方局势,江南富庶地区便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拿下。

同时,太平天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可谓是一塌糊涂。经济建设,对于一个政权,一支军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所以,太平天国建立一个所谓的圣库制度。简单一点说,平常百姓除开能吃饱以外的所有储蓄和粮食,都得需要上交到圣库,有天朝进行统一供给分配。

话倒是冠冕堂皇的,但其实就是给横征暴敛换了一套说辞罢了。

当时,除开翼王石达开在安庆屯田(保证佃户收入,遏制地主势力,确保军屯需要),李秀成和李世贤在浙江屯田,整个太平天国的经济系统完全就是一个落后的小农经济体系。

但是,就是这样有所作为的太平天国封王,却最终在朝廷的内斗中被迫离开天京,开始西征,最终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还有重要的一点,太平天国内斗实在是太严重了(好的封王基本上都备受排挤,差的封王居然是混的风生水起),内斗直接造成政权腐败,甚至不惜同袍兵戎相见,血流成河,和南明小朝廷的内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太平天国时期,封王数量高达几千人,直接超过任何一个朝代的封王数量,而这些封王内部更是争权夺利。奢靡的生活,舞榭歌台,大造亭台楼阁,也让太平天国由此堕入深渊。

据相关资料可考,天王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更是整日沉迷后宫,累计妃子可考数量就达2000人以上。

随后,东王杨秀清想大权独揽,最终被洪秀全下令诛杀,而后洪秀全又诛杀韦昌辉,导致太平军内讧不断,太平天国也由此走向陌路。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英法等国曾经多次和太平天国高层接洽,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扶持太平天国抑制清朝,甚至推翻清朝,进而来换去列强在华的最大经济、政治、军事利益。

洋枪队

但是,太平天国高层对于这些不平等条约嗤之以鼻,全部都拒绝了。这似乎也给太平天国的失败埋下导火索。

当时,列强见无法拉动太平天国,自然不希望太平天国势力过大后,威胁他们在华的利益。所以,他们又和清政府接洽,提出出人出钱出枪炮,帮助清政府消灭太平军。

清政府当然是同意,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让列强和清政府协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也就是这样,地区性的职业军队开始出现,淮军、湘军也是开始崭露头角,名头直接压过清朝正规的满清八旗军队。

最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上海华尔洋枪队,在一次次和太平天国军队作战中,不断壮大,而因为太平天国的战略战术的屡次失误,经济问题也导致太平天国的军备更新延迟,没有有效的军事武器,修建相应的军事堡垒,应对清军和洋枪队的双重打击。

当时,和太平天国合作的反清势力,对于太平天国也是感到不信任,包括捻军这种长期的反清组织,核心就是太平天国的政治纲领根本没有号召力,而且太平天国甚至还多次出卖合作反清势力的利益。

政治纲领没有号召力,甚至贯穿整个农民起义历史,太平天国的核心纲领就是平均土地,但是你平均就平均吧,又弄一些妖神鬼怪的东西,把封建迷信和愚昧作为立国思想,直接让天下高层知识分子全部心灰意冷,又怎么可能让天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那个所谓的均田地,实际是剥削了百姓剩余价值,加重了赋税负担,老百姓又怎么可能诚服你这个政权呢。

太平天国能坚持13年,在如此怪异的立国思想下,已经算是不错了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6472.html
0
最新回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