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其中士大夫与读书人的地位称得上是历史之最,就连当朝皇帝对他们都是十分尊敬,这个朝代就是宋朝。而能让宋朝的士大夫与读书人地位提升如此之高,与开国皇帝宋太祖脱不开关系。
宋太祖终结了自唐末以来的乱世,他一直在反思前朝的教训,打算建立起更完善的制度,因此对于当朝文官十分尊敬,更是从谏如流。
唐朝的灭亡与武将做大密不可分,而唐末乱世,朝代更替如此频繁的原因同样如此,因此宋太祖立国之后,对于武将开始了诸多限制,更是通过一场酒宴收回了武将手中的兵权。而做完这些还不够,他还不断提升士大夫与读书人的地位,更是亲口做出誓言,来保证士大夫的权利。
根据陆游《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在建隆三年曾定下祖宗之法,让后世皇帝要严格执行。其中的内容主要有3条:
其一,尽可能保证柴家后人的生命安全,如果犯下谋逆大罪,也只能狱中赐死,不得押到市井处死,并且不能连坐其他人;
其二,不得杀士大夫以及言官;
其三,子孙有违背这些誓言的,老天不会保佑他。
因为宋太祖的皇位是通过夺取柴家而来的,他的第一个誓言就是为了保障柴氏后人的利益,一方面是为了收买人心,另一方面也能体现他的大度,因此会做出这个誓言很容易理解。
而第二条就很值得琢磨了,宋太祖为何会说不得杀士大夫以及言官呢?
上面也提到唐朝的灭亡离不开武将做大,原本强盛的唐朝就是因为安史之乱从此一蹶不振,再到后来,藩镇问题一直困扰着唐朝达到上百年。
到了唐末乱世,赵匡胤更是亲眼见证了王朝的更替。短短几十年间,中原就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北汉和后周。赵匡胤深刻明白武将权力过大存在的危害,这才做出诸多限制。同时,他通过提高文人地位,来进一步约束武将。
想要提高文人地位,那么就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因此,赵匡胤才会做出这样的誓言。他就是希望朝中的文臣能为国家多多提出有用的建议,同样他也希望后世子孙能够做到纳谏如流。
有了宋太祖的祖宗之法,后世皇帝虽然不一定能做到虚心纳谏,但至少做到不滥杀大臣。终宋一朝,真正受到死刑的大臣少之又少,最严厉的惩罚也就是流放到海南。因此,宋朝确实做到了“刑不上大夫”这样的读书人的理想世界。
正是宋朝读书人地位如此之高,才会有“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说实话,宋太祖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帝王,能够有如此心胸,不惜放下天子尊严,也要保证读书人的地位,确实难得。只可惜,他也终究没有发现文官势大的危害,造就宋朝的软弱,只能说有得必有失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69702.html